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4-03-14   作者:记者 周武英/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最大科研创新计划 2.确定优先资助重点 3.创新计划带来争议 4.中国从中获得机会

  虽然挥之不去的债务危机使欧洲经济复苏仍然落后美国,但欧洲国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步伐并不滞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明确提出,知识和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欧盟驻华代表团官员在北京介绍,“欧盟地平线2020”是欧盟最大的科研创新框架计划,也是欧盟唯一批准增加预算的计划。立足科研创新的“欧盟地平线2020”能否帮助欧洲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受到舆论普遍关注。

  最大科研创新计划

  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欧洲陷入了久拖不绝的债务危机,目前,经济复苏仍然落后于美国。但是,欧洲在技术领域的很多方面处于全球较为领先的地位,比如低碳、能源、高端制造业等等。为进一步增强欧洲的竞争力,2010年6月,欧盟正式批准了《欧盟2020年战略——为实现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战略》(简称“欧盟2020战略”),就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实现市场一体化等达成共识,为欧洲未来十年(2010-202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欧盟这个战略成为继2000年里斯本战略后,又一个十年经济发展新战略。
  “欧盟2020战略”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含三个未来优先发展重点,五个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体现这些发展重点的七大框架计划。由于业界普遍认为,创新环境是评价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欧盟2020战略”三个发展重点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实现智能增长,即以知识和创新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支撑欧盟2020战略科研与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2011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与创新规划提案(2014-2020)。为了实现其中的目标,欧盟将在为期七年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重点加强工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加强在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工业用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市场化,以奠定欧盟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也被称为第八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是此前欧盟一系列科研计划的强化延续。这个计划最引人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其项目经费在第七框架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36%,达到770亿欧元,是欧盟在这一阶段唯一增加了预算的计划,也是欧盟最大的科研创新框架计划。

  确定优先资助重点

  “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确立了“应对社会挑战”、“卓越科学”和“发展产业领导力”战略目标。该科研规划几乎囊括了欧盟所有科研项目,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三大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整合欧盟各国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规划中最大的投资预算是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的投入,约297亿欧元,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老龄化等领域;其次是基础研究预算,为244亿欧元,用于提高欧洲基础研究水平,支持在具有前景的研究新领域开展研究和创新合作,确保欧盟具有开放的世界级的科研基础设施;有关应用技术的预算约为170亿欧元,将用于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此外,还有少部分资金用于向其他四个专题项目进行投资。
  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与创新的委员梅尔·盖根·奎因说,“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头两年,也就是2014-2015年的行动重点将涵盖12个领域,例如个性化健康医疗、数字化安全和智慧城市等。这两年这一规划的预算为150亿欧元,投资重点包括未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研发、电动汽车新型电池研究、改善老年人营养失调的膳食研发等。
  从科研经费的分配方面看,大部分欧盟科研资助经费按照竞争性项目征集公告进行分配,但是地平线计划的预算也包括了以下项目的资助:欧洲委员会的内部科学服务机构联合研究中心、欧洲创新技术研究院以及在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框架内开展的研究,此外,还将发布与工业以及和成员国特定伙伴关系框架下的项目征集公告。
  今年是“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第一年。2013年12月11日,欧洲委员会首次发布了欧盟科研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的项目征集公告。目前,大多数2014年度预算的项目征集公告已经开始申请,其他的项目征集公告也将在未来年内陆续发布。2014年预算的项目公告资金约78亿欧元,集中资助“地平线2020”的三个关键支柱领域:1.基础设施研究方面的金额约30亿欧元,包括由欧盟科学研究委员会向顶级科学家提供的17亿欧元以及由玛丽居里奖学金向青年研究者提供的8亿欧元。2.产业引导方面的资金18亿欧元,用于支持欧洲产业引导领域,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业、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3.应对社会挑战方面,用于创新项目的金额为28亿欧元,应对地平线2020的七个社会挑战——健康,农业、海洋和生物经济,能源;交通,气候行动、环境、资源效率和原材料,反思型社会和安全。这是欧洲委员会首次明确优先资助重点,给科研学者和企业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欧盟科研政策方向。
 
  创新计划带来争议

  “欧盟2020战略”对欧盟来说势在必行,欧盟委员会也对新战略的实施信心十足,但是各方反应却并不一致,因而新战略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仍有待观察。
  作为支持创新的一个计划,这一计划本身在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也十分创新。2013年临近年底时,欧盟决定首次拿出一部分研究经费用于支持基础较差的成员国在本地区建立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将和来自其他国家更为完善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这就是所谓的欧盟跨国研究伙伴计划。在研究伙伴计划中,合作伙伴需要提交针对新成立的研究中心的商业计划和进一步强化当地优势的战略,提出最好计划的一方将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赢得启动基金20万-50万欧元(折合27.3万-68.4万美元)。 
  此后欧盟宣布,研究中心将由建立这些中心的东道国管理。但这一做法随即引来一些批评者的非议。批评者们指出,这种做法对于一些尚无经验的东道国来说是一大挑战,并有可能导致诸如裙带关系等长期问题。这些反对声音主要针对欧盟不太发达的国家。
  瑞士巴塞尔市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家Botond Roska表示,南欧和东欧虽拥有大批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但研究机构的管理很低效,且管理方式老旧并存在腐败等问题。此外,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主任威尔弗里德·赖内克认为,把控制权交给东道国将损害合作理念的宗旨,这种类型的大型国际项目要求充足的经验和强大的协调、管理能力,如果将权力交给合作联盟,合作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计划的支持者,也是合作理念的早期支持者,如欧洲议会工业、研究与能源委员会前任主席赫伯特则认为,如果研究中心管理良好,且能达到国际标准,就有可能扭转“薄弱”欧洲地区科学“人才流失”的趋势。同时,为获得“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而展开的激励竞争也将激励“薄弱”国家的政府,毕竟一旦获得数量可观的建设资金,政府将有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条件。
  显然,这些争议将在“欧盟地平线2020”实施过程中得到验证和矫正。

  中国从中获得机会

  过去10年,欧盟科研投入提高不是很多,而且各成员国之间也不平衡,“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的科研投入增加了近30%,这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2013年12月11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正式启动,有关科研机构和人员可逐步申请该规划的项目和资金。有统计表明,在项目征集开始首日,下载申请表的数量高达每小时七万份。
  据报道,从今年的情况看,目前欧盟不少国家都正式启动了“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框架计划,其中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竞争中表现不凡,其次是英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家预测,如果英国大学和科研机构能保持传统势头,将会在头两年获得超过20亿欧元的经费,这相当于英国政府科研总投入的1/5。而德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有望可以每年从布鲁塞尔获得15亿欧元的资助。 
  更为积极的是,在所有领域和行业,“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都面向国际申请者完全开放,其中也包括中国,。
  在欧盟以外,欧洲的瑞士对此计划兴趣十分浓厚,该国正在与欧盟谈判将瑞士纳入项目相关国家。不过谈判过程并不顺利,由于瑞士投票通过“反对大规模移民”动议,瑞士大学获知欧盟可能会中止和瑞士的合作。
  此外,《金字塔报》的消息称,“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在埃及首都开罗也召开了会议。欧盟大使表示,该计划使欧洲地中海两岸不同国家的专家和研究者们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
  欧盟也非常鼓励中国科研学者、企业和研究机构与欧洲合作伙伴结成团队,充分利用欧洲提供的优质研究创新机会。在2014年度“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项目的征集公告中,部分课题明确提出与中国合作,例如食品、农业、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能源等。中国已经成为欧盟在研究创新领域最关键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中方申请者可以和其他新兴经济与工业化国家同行申请者一样,按照同样的条件和财政规则,参与并获益于欧洲的研究创新能力。显然,“欧盟地平线2020”的国际合作战略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主动和更平衡的方法,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双赢合作。
  2013年11月,“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信息发布会暨培训会在京举行。欧盟科研创新总司副总司长鲁道夫、欧盟及其一些欧洲国家驻华使团的外交官和中欧大学、企业、科研机构代表等250余人与会。在这次会议上,鲁道夫副总司长代表欧盟欢迎并期待中方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向中国投出了橄榄枝。而中方参会代表对参与这一计划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就所在机构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临近新年时,欧盟驻华大使馆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驻华使馆在北京又进行了一场有关“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信息发布会,记者见到与会的中方代表对诸如环保、建设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合作十分感兴趣,纷纷提问询问合作机会。
  《自然》杂志曾经撰文指出,2012年中国在国家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这个衡量该国科技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方面首次历史性地超过了欧盟。虽然按绝对价值计算,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量仍未达到欧盟的1/3,但中国的进步不可忽视,中国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

  欧盟创新力区域差异大

  欧盟日前公布的2014年创新联盟记分牌指出,最近几年,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创新能力都在提高,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但欧盟内部创新能力仍存在很大差异,创新能力下降的区域占比接近20%。
  “创新联盟”是“欧洲2020战略”的旗舰行动之一,成员国据此将其创新政策付诸实施。为确保创新政策有效执行,欧盟对原有评估各国创新表现的工具,即欧洲创新记分牌(简称EIS)进行了改造,并更名为IUS。
  IUS分三类指标,八个维度(开放、优异的研究体系、金融支持、企业投资、联系与创业、智力资本、创新、经济影响和人力资源),25个与研究和创新相关的指标,涵盖所有欧盟成员国,外加塞尔维亚、土耳其、冰岛、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挪威和瑞士,此外还涉及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南非和美国。
  欧盟创新记分牌将欧盟成员国分为四组:
  创新领导者:丹麦、芬兰、德国和瑞典,其创新水平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创新追随者: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法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斯洛文尼亚和英国,其创新高于或接近欧盟平均水平;
  中等创新国家:克罗地亚、捷克、希腊、匈牙利、意大利、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创新表现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适度创新国家: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的创新表现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