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诊产能过剩:“干预过度和错误引导是主因”
2014-03-12   作者:记者 林远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玻璃、水泥、钢材已经被纳入过剩产能范围来清理。但是别忘了,这是建材,不是巧克力也不是饼干,人是不能吃的。另外,玻璃和钢材是在高温条件下生产的,如果说暂停一分钟,那炉子几分钟内肯定会爆炸,重修起来要花几千万,所以是不可能停的。那么结论是,玻璃造出来后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它卖掉。产能过剩是动态的。如果政府不停止房地产开发,那么玻璃产能就不会过剩,钢材产能也不会。”在铁道大厦举行的全国政协经济界第37组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的发言引起了多位讨论者的共鸣。
  操着一口浓厚福建口音的曹德旺在发言前就笑言,如果你们不介意我普通话的口音,那我就来说说我的理解吧。有备而来的他,一开始就给大家列出了一串数据:“用我最熟悉的玻璃行业来给大家算一笔账。中国现在大约有350条玻璃生产线,这里面能够达到国际环保标准、同时能满足高端产品的,不足20条。而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每年需要的高端玻璃量为120万吨,我的企业一共只能生产80万吨,仍然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
  似乎担心别人听不清楚自己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曹德旺不紧不慢地把这些数据列举出来:“继续说这350条生产线,按照一条20万吨的产量计算。一年我国可以生产7000万吨玻璃,一吨玻璃大概是80平方米,也就是总共56亿平方米的玻璃。在这之中,工业用玻璃、汽车、家具等用途会占到20%。而余下的40多亿平方米是用来满足建筑需求的,可是现在我国新修建筑对玻璃的需求要远远超过40亿平方米。例如农业暖棚,有的地方1平方米建筑就需要1平方米的玻璃。”
  曹德旺的观点获得了多位委员的声援。“很多提案都指出,过剩产能的产生就是因为行政干预过度和错误的引导。前面是一堆振兴产业规划,现在又发化解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到底是谁在阻碍市场因素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开所谓协调会,还是形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说。
  坐在会议桌对面的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也接过话茬说:“过去地方政府报告里面,永远都是这五年来增长了多少,发展了多少,建设了多少。现在变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又转变为动辄就是降低淘汰了多少吨落后的产能。刚才老曹用玻璃行业很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点,产能过剩的原因、现状和解决之道并不能单纯地一概而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汤建人委员:发展物联网预防产能过剩 2014-03-11
· 上交所“产能过剩”仅用1/3 2014-03-09
· [经济参考微话题]以“无形之手”治理产能过剩 2014-01-27
· 发改委: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现阶段性效果 2014-01-22
· 专家: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 2014-01-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