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须向制度改革要红利
2014-03-11   作者:刘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两会尚未结束,IPO发审会又将启动。
  新股发行数度暂停与重启,每一次重启都伴随着发行制度改革。可结果往往难如人意:痼疾未尽除,新乱又迭出。最近一次发行改革同样如此,“三高”问题尚未解决,却又出现老股转让金额数倍于募集资金的情况,新股甫发,大股东即大规模减持套现。本为平衡发行价格的券商自主配售方式,也被市场质疑为利益输送工具。
  不能说发行制度改革初衷不好。每次改革也或多或少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但由于制度设计总是存在漏洞,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在利益驱动下,能圈多少钱就圈多少钱,惟恐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如若没有二级市场“炒新”接盘,一级市场能保持“三高”常现吗?二级市场之所以热衷于新股炒作,是因为股票市场没有培育起投资价值和投资文化,投资者更愿意参与短期题材炒作,而新股就是最好的题材之一。可是,新股年报业绩与发行时编撰的动听故事,常常是冰火两重天。其原因就在于前期包装过度,后期兑现乏力。更何况一些公司的上市目的,并不是扩大生产,也不是改善公司治理。或为脱贫解困,或为套利变现,或是钱权交易,共同致富。
  这就涉及中国股市的基本定位问题。
  股市具有财富再分配功能。但中国股市的这一功能是倾斜以至失衡的。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初衷,就是为了“筹资”。因而在定位上强调的是融资功能。从服务国企脱困,到帮助银行充实资本金,从为中小企业筹资,到为文化企业改制做贡献,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因为要确保“圈钱”,就自然放松监管,对信息披露监管不严,对造假公司和机构处理不重,对退市安排出手不狠,对投资者保护不利……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二级市场没有投资价值。投资者“打新”与“炒新”,既是取巧,也是无奈。由此看来,每一次IPO改革,看似轰轰烈烈,其实质不过是既定制度框架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破解IPO乱局以及股市种种痼疾的根本,在于重塑股市制度定位,使之由“圈钱市”,转向投资与融资并重平衡的公平交易平台;由行政主导的财富分配“大蛋糕”,转向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所在。
  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必须以政府工作报告所要求的“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政企分离,监管与审批分离,解决监管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破除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旋转门”,让证监部门成为单纯的“好警察”。
  果能如此,股市幸甚!再看IPO乱象,一切都是浮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网民期待:强股市 完善IPO改革 2014-03-03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何如此尴尬 2014-01-10
· 新股制度改革引导中国股市进入新一轮中长期上升通道 2013-12-02
·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IPO制度改革答记者问 2013-11-30
· 三任证监会主席高调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 2013-11-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