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减证”考验行政能力
2014-02-28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你算过自己一生到底要办多少个证吗?从学校到职场,从结婚到退休,有人粗算过,常用的要103个,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甚。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怎么才能让市场更有活力?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准生证、户口本、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退休证,公民103个常用证件,媒体戏称“人在证途”。简化审批,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如何让市场迸发新的活力?

  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在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晒出了长达5页A3纸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图表显示,一个投资项目从土地获得到办理房产证需要8个阶段,需要十多家部门审批,走三十多个环节,盖一百多个图章,要至少272个审批日。

  事实上面临同样问题的不仅仅是企业或单位,这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准生证、防疫证、毕业证、结婚证、职业资格证、退休证、老年证……在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和他的团队画出的人在“证”途的长卷里,中国人一生需要办理的常见证件和证明多达103个。

  今年1月1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有三份清单运行,分别是负面清单、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业都可以做。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资转入制度,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何熠钢(佛山市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在负面清单之外的其他项目就准许企业进行投资,就要实施逢报必批的原则,就说基本上你符合条件报上来的,那么一般都要批,如果不批的话,那你就要向群众来做一个解释,是一个倒逼性的机制。

  相比负面清单的事前管理,准许清单属于事中指引,这份准许清单首批纳入710个大项、1304个小项的行政审批管理事项。实际上是政府自晒家底,所有的审批项目、审批标准,都向社会公布,申请人只需要按图索骥,审批人则要按标准执行,以往由于标准不透明所造成审批人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也被有效杜绝。

  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逐步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

  张鸿:有些企业得用一个部门来专门应对办证盖章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没数我有多少个证,但是我知道每次搬家的时候,我一定把这些证都带着,因为你不知道哪个证哪天会管用,所以都得保存好。大家其实现在吐槽的,更多的是说103个证,但我觉得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是法有授权,这些都是有必要办的,那法律规定必须得办800个证,那就办吧。现在问题是我们其实不知道,它是不是法律授权必须得办的,然后你又不得不办的。比如大家吐槽最多的是老年证,我带我妈春节去庙会,我妈到门口想起来忘带老年证了,说带了身份证。但人家卖票处明确的贴着身份证不管用,必须得老年证。我妈都快80岁了。拿她的身份证都不管用的,必须得用老年证。那么我们就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通过身份证来证明自己是老年人。

  我觉得这背后有我们行政部门的一个分割,造成了一些困难。比如说一个部门可能盖几个章,我们也要精简这个,但是很多部门之间,比如说可能老年证和身份证不是一个部门,你知道吗?然后身份证和社保证,又不是一个部门,但是现在公安部门办案的很多时候需要提取社保资料,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身份证的信息已经都过时了,比如说我就不在我身份证所在的那个地方,也不住那个房子了,但是我身份证是那样的。但社保证其实是活的信息,它里面有大量的信息,我在哪儿上班,在哪儿缴税等等都在里边。那么,能不能拿社保证来替代身份证,那又不行,因为它又涉及到很多部分。包括有时候需要开已婚证明、未婚证明等等。那么,户口本是不是都有已婚、未婚?但因为户口本是死的,你结婚了以后,只要你不去登记,不去派出所把它改过来,它就一直都未婚,因为它的信息不共享。

  再说到浙江的一个企业盖400多个章,我相信一、两个人都不够,起码这个公司得有一个部门专门应对这些办证的东西。

  朱善利:其实证件越多 反而导致监管越难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的证肯定比你们多,我一抽屉还没有装下。因为你不知道哪些证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其实你个人的证件还好一些,有些企业要办的证,盖的章更多。我们去浙江调研,其中有个企业办物流企业盖了400多个章,我也不知道这些章要跑多少个部门。我还准备让我们的学生去调研一下,做个课题研究。

  其实这些证,这些章有一些可能需要,有一些不需要。作为我们来说,作为一个普通居民,我觉得身份证就足以,顶多可能他的社保号跟身份证不一样,将来我们国家可能要跟身份证号一样了,有这个就可以了。因为里面包含着你年龄的信息,甚至在国外,它可能还有比方说你的违约信息,你租了人家房子没有给人家租金,然后你借了银行里面的钱你没还等等这些信息,都包含在里面。所以有这个就可以了。信用制度的建立,往往一个证上面就可以代表了,并不是许多证上面。有些证,它反倒可能造假,因为证越多,造假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假身份证多的是,在北京大学周围卖,说你要什么?研究生证,还是本科生证,各种证件都有。证件越多的话,可能监管越难。

  张鸿:没有公开透明的清单 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就特别大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法无禁止,禁止的就是负面清单,就告诉你这些是禁止的了,只要不在这个清单里的,你就可以去做。一个创新型企业,我们去年曾经做过节目,打车软件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在几个城市开始风声水起的时候,就有城市说你这个不行,停掉,不让用了。我觉得这样压制了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心有余悸。所以我们干脆就告诉你,哪些不能干,如果我觉得打车软件不能弄,我提前在清单里列出来,不在清单里的,那人家就是合法的。

  我上网查。办一个小店需要办多少证,然后底下就一堆回答,一些有经验的告诉你需要工商注册,个体户,然后你需要办一个什么码,在税务那儿登记一下。你要办个小吃店的话,要办个卫生,然后健康等等,最后一般都会加一句说,注意搞好和工商、税务的关系,这个潜台词是说这背后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大,就是它不是清单。所以我们就要有明确的清单,就按这个清单来。就是我们市场的这些,包括个人,都按负面清单来,只要你没禁止的,我就可以干。政府部门按正面清单来,就只要没授权给你的,你就不能干。然后这些东西都拿出来公开。那么,我对你态度不好,你也不能惩罚我,知道吗?我不用跟你搞好关系,我为什么要跟你搞好关系呢?

  朱善利:过多和冗长的审批程序容易滋生寻租行为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负面清单就是说,它列出来哪一些事情企业是不可以做的,或者说你做要经过审批的,列出来这样一些清单。那企业看到以后,明确了这些行业里,我可能不能够进入,如果我要进入的话,必须经过审批。如果你没列出来,那么其他企业都是可以做的。

  政府要明确哪一些东西是需要审批的,而且审批是比较少的。凡是没在这里面的,企业都可以做。如果你不采取这种方式,说好了这个没有不允许你做,你做了,然后我去法办你,或者制裁你,这种往往它不仅仅是损害企业的创新性,同时它又妨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有,就是说我这个投资可能对社会都是有效的,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能够为国家创造财富,创造产值。但是现在你不让我去做,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去审批,导致很坏的结果。而且它会导致腐败,要审批的话,我可能要贿赂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叫寻租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三天、两天去找领导,所谓的跑步前进,我去找部门,找领导批,浪费了很大的资源,这些浪费都不是有生产性的。再有,焦点主要集中在审批的部门态度,他要到一个部门以后还不能够解决问题,这一个部门内部可能要跑好多的机构,然后才能把问题给解决了。有时还会遇到踢皮球,能办的问题他不办,他就卡你。

  民营企业遇到很多的问题,民营企业一个是市场准入,就是这个部门,政府没让你进,你进了,所以他要来制裁你。第二就是他税收负担很重,可能这个税还不是仅仅是税,是费,地方里面总有一些部门三天两头来给你找麻烦,说哪些东西你有没有经过审批,那你这个得罚款,所以企业为了应付这个,有时就会采取贿赂的手段,所以说不允许政府部门批的范围,在负面清单上就没有。

  尹霄宇:第一怕行政机关不按牌理出牌 第二怕和国企竞争

  (某互联网公司首席执行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一个是跟工商、税务这些行政机关打交道时,总是有一点,我们叫害怕,但更多的是担心。因为你不知道他会不会按照一个通常的逻辑来出牌,那有可能是今天允许你做这样的事,明天又不允许了。第二个遇到的问题,就是遇到跟国企竞争,或者说政府支持的企业的竞争。他会通过各种的审批,比如说像以前的各种资质,系统集成的资质,投标的保证金的资质等等,用各种的资质来限制你。另外,可能更多的就是从国家的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家对于一个领域的支持上,我们也是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说,一方面允许你去做,甚至国家会根据你的创新行为,来对你做一些后期的法制上的一些支持和鼓励。

  朱善利:简化繁琐的审批程序 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要是坚决做,还是可以做到的。国务院近两年已经取消了好多行政审批的一些事项,而且要继续取消。有一些把它下放了,他带头做了,地方做得也还可以。有些不必要的给它取消,还有些可以给简化,有的在一个部门里就可以把我所有手续给它办完了,这样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

  政府里面有个界定,有些不应该政府做的,有些应该市场做的。什么产业里,这不是应该由你来批的。事实上我们过去好多批,你看现在我们产能过剩,往往是经过批的,批的反倒过剩,它应该由市场来淘汰。每个行业里面都有它的标准,比方说对环境问题,它有个排放标准,你超过这个,我就可以不让你建。

  张鸿:尽量减少多部门办一个证 尽量减少审批多环节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尽量减少多部门办一个证,尽量减少多环节。但这里面有个问题,说是法无授权,政府部门就不能做,但问题是法是什么?我能不能自我授权?比如说法律,它有个清单,如果它没授权政府干,它就不能干。但是法规,什么样的法规是?比如说产业政策是不是?法律没有禁止大家办个汽车制造厂?那你办一个试试?没有禁止大家办,比如说加油站,你办一个试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二马”烧钱 你挣钱? 2014-02-2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钱交给谁更安全? 2014-0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钱都去哪儿了? 2014-0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量化宽松只是一场“心理战”? 2014-0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2014年房地产很微妙? 2014-02-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