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库姆:连接世界的梦想与实践者
2014-02-28   作者:记者 廖冰清/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也许在十天以前,人们还不太清楚简·库姆是谁,但现在他已然成了IT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在上周成功地将自己的移动通讯公司WhatsApp以190亿美元的天价出售给全球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这起互联网领域里十年来最大的收购案让外界惊叹不已,也让库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创始人一跃成为身家数十亿的硅谷新贵。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似乎从不缺乏天才创业者的传奇故事。但即便如此,库姆的成长经历仍然会让许多人啧啧称奇:这位新晋亿万富翁一度靠领取食物救济度日,在求职道路上也曾经被现如今的新东家Facebook拒之门外。就是在这样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持摸爬滚打,现年37岁的库姆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回顾库姆的“发家史”会发现,库姆一次次抓住机遇是偶然,更是必然。

  领救济券的天才少年

  库姆出生在乌克兰基辅外的一个小村子里,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施工经理。库姆儿童时期的生活条件很糟糕,家里没有电也没有热水,也极少使用电话。16岁时,库姆和母亲移民到了美国山景市,母亲找了一份保姆工作,库姆则为一家杂货店擦地板。然而,在母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之后,全家就靠着她的残障津贴过活。此外,他们时常领取政府发给低收入者的食物救济券来维持生计。
  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库姆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少年时期的他已经显露出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分。18岁时,库姆靠着二手书店出售的说明书学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他曾加入一个黑客组织,钻进硅谷图形公司的服务器,并与在线音乐服务公司Napster的创始人之一肖恩·范宁谈天说地。
  库姆在圣何塞州立大学就读期间曾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做兼职安全测试员。也许是因为“早当家”的经历让库姆比许多同龄人都更成熟,他向来是公事公办、开门见山。1997年,库姆在检查雅虎的广告系统时与该公司的44号员工、也是后来的合作伙伴布莱恩·阿克顿相识。阿克顿事后回忆说,“你能发现他有点与众不同。他非常严肃,会问‘你们的政策是什么?你在这里做什么?’一类的问题。”不过,库姆也喜欢阿克顿的严肃作风,相差五岁的两人一见如故,用库姆的话说,“我们俩都是不会忽悠的人”。
  六个月后,库姆前往雅虎面试,获得了一个架构工程师的职位。在成功入职雅虎两周后,由于公司人手紧缺,库姆便退学开始了全职工作。对于早年的辍学经历,库姆似乎并没有什么遗憾,“不管怎么说,我讨厌学校。”他在介绍自己学历时承认,在学校就读的时候满脑子里装的都是其他事。

  做全球通用的APP

  在雅虎工作9年后,库姆与阿克顿于2007年9月一起离职。他们花了一年时间减压,在南美旅行。此后,两人决定重振旗鼓,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然而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两人向Facebook发出的求职申请都遭到了失败。“我们就是Facebook被拒俱乐部的成员。”那段时间是他们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库姆就靠着在雅虎攒下来的40万美元积蓄维持生计。
  幸运的是,机会很快就来临了。2009年1月,库姆买了一部iPhone手机,他当即意识到当时仅成立7个月的苹果应用网店将捧红一个全新的产业。那时,没几个人知道“APP”(应用程序)这个词的涵义,库姆却开始盘算着要开发一款自己的APP。
  库姆的想法是,在通讯录里加上标注,显示好友当前的状态,比如是否在通话、电池电量是否过低等等。同时,他大胆地设想,要让这款应用在全世界所有的电话号码上都能使用。
  他的构想得到了他的俄罗斯朋友阿里克谢·菲什曼的支持。“这是件很酷的事情,”菲什曼说。在菲什曼的帮助下,库姆找到了一名俄罗斯程序员来协助开发,他自己则负责撰写后端代码。为了保证对全球所有号码通用,库姆仔细在网上查阅了全球固定区号。由于存在数百个地区差别,库姆花费了数月时间进行升级程序。“他做事滴水不漏,”菲什曼如此评价。
  库姆为自己的应用取名为WhatsApp,因为它念起来就像在说“有事吗(What’s up)”,这完全与应用本身的功能和理念相符。2009年2月24日,在生日的当天,库姆在加州正式注册了WhatsApp公司。

  挑战传统的即时通讯

  WhatsApp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的应用只有库姆在本地的俄罗斯朋友等很少一部人安装,并且初期的程序经常崩溃,这让库姆十分沮丧。有一次,他对阿克顿提起,自己可能需要停手重新找份工作。阿克顿说道,“现在退出你就是个大傻瓜,再坚持几个月。”
  2009年6月,事情发生了转机。苹果公司推出了消息推送功能,通过这项功能,即便用户没有打开应用,开发者也可以向他们发送信息。这给了库姆很大的启发。他很快便升级了WhatsApp,这样用户在更改自己的状态时都会向朋友圈中的其他人发出推送通知。
  库姆的朋友们开始用这款应用互相问候和进行回复,WhatsApp似乎有点变成了即时通讯工具。库姆在电脑上观察着这些不断变化的用户状态,意识到他创建了一种消息服务。“哪怕是距离半个地球,人们也能即时联系,而且进行联系的设备是随身携带的,这非常强大,”库姆说。
  当时惟一的免费短信服务是黑莓的BBM,但这种服务只有黑莓手机能用。市面上也有谷歌的G-Talk和Skype,但WhatsApp的独到之处在于用户可以拿手机号码登录。库姆在WhatsApp 2.0版中加入了一个短信息组件,活动用户数猛增到了25万。
  在库姆与阿克顿一起测试升级版的应用时,阿克顿也意识到这将是一项有望深化短信体验的服务,比起受到空间限制并且资费昂贵的短信而言更加有效。“和你并肩作战的,是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他说。11月1日,阿克顿于正式加入了公司。在看到了惊人的用户增长和好评如潮的iPhone用户反馈之后,两人对互联网免费短信的前景更有信心,很快便推出了黑莓版的WhatsApp。2011年初,WhatsApp在苹果应用网店美国区挤进了下载量前20的排名。

  拒绝广告不耍花招

  与每一个创业故事的艰难起步一样,库姆和阿克顿在开始几年里都没有任何报酬。他们最大的成本就是向用户发送验证短信。今天,WhatsApp的短信验证费用大概是每月50万美元。在当时这项成本还没有这么高,但也足够耗干库姆的银行账户。但即便在这样的困难时刻,WhatsApp却始终坚持一个让业内人士颇感不解的原则:不卖广告。
  库姆曾在WhatsApp的官方博客撰文表示,WhatsApp在成立之初就希望打造一个没有广告的产品,创建一项人们愿意使用的服务,帮他们省钱,让他们的生活慢慢变得更好。工程师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修复系统bug、添加新功能、简化流程等上面,希望向全球每一部手机提供内容丰富、价格便宜、安全可靠的信息。
  “我们很清楚,如果能做好上述几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直接向用户收费。我们也知道,我们可以做大多数人每天想做的事情:逃离广告。”库姆如是说。
  事实证明,这样特立独行的商业理念的确是可行的。WhatsApp偶尔把应用从“免费”切换到“收费”状态,公司逐渐有了收入。2009年12月,他们升级了iPhone版的WhatsApp,加入了发送图片功能。到了这时,即时贴上下载收费1美元的价签,用户还是不断增长。“你看,我们可以一直收费了,”阿克顿对库姆说。
  “不卖广告、不做游戏、不耍花招。”这是贴在WhatsApp办公室里一句话。一点都没有花腔,这句话本身就是手写在便签纸上的。“我们只专注于提升纯信息服务的体验,”库姆说,“营销和媒体只会弄得尘土飞扬,喜欢上了这些东西,你就不会专注于产品了。”
  正是这一份近乎虔诚的高要求保证了WhatsApp的产品质量,从而使其获得了用户的信任和青睐。WhatsApp仅向部分用户收取每年1美元的低廉费用,当前在全球约有4.5亿活跃用户,每天新增100万名注册用户,在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短信应用领域独占鳌头。目前,WhatsApp用户每天上传6亿张图片,发送1亿兆视频讯息。规模可观的用户群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最终为WhatsApp赢得了“伯乐”Facebook的赏识。

  千里马的长征路

  曾经的“被拒俱乐部”成员如今却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当初的拒绝者,这样戏剧化的故事真可谓无巧不成书,连库姆自己都说,“人生真是疯狂。”
  事实上,库姆和Facebook的渊源还不止这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库姆与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相识,在无数次联络友谊的同时讨论商业战略,展望各自公司的前景。两人对于连接世界、开放网络的共同理想也是促成这笔收购案的一大原因。扎克伯格对库姆更是赞赏有加,盛情邀请其加入Facebook董事会,参与Facebook未来的决策制定。
  一些业内人士对于此次收购颇有微词,质疑一家盈利前景不明的小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价,但扎克伯格却认为,WhatsApp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用户,它只提供很少的服务便能吸引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使用,“这一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有分析指出,WhatsApp确实有吸引Facebook的特别之处。尽管WhatsApp行事低调,但却广受青睐,其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人,并且很全球化,在欧洲和拉美地区尤为受欢迎。而Facebook要想接触到更加广泛的客户群,需要有更广泛的策略,WhatsApp便是最佳选择。
  而对WhatsApp来说,Facebook的雄厚实力和老牌影响力也将是其得以更快发展并保持灵活度的有力保障。交易宣布后,库姆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发表声明,“五年前,我们开发WhatsApp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创造一款好产品,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使用。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今天,我们宣布自己与Facebook成为伙伴,这将让我们能沿着初衷继续走下去。”
  在签署收购协议时,库姆挑选了一个颇有意义的地点:距离WhatsApp山景市总部几个街区的“北郡社会服务办公室”,库姆曾在这里排队领取食物救济券。这是他起步的地方,他将从这里再次出发。
  完成收购后,WhatsApp仍将独立运营,并保持原有品牌。库姆否认了WhatsApp将向Facebook移交用户个人数据的传言,称在产品开发计划上将继续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在几年后判断这场收购案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这还不是全部。库姆表示,WhatsApp还将继续全力推动用户增长,因为这是WhatsApp一直以来的傲人资本,也是其目前的发展定位。
  “我们仍然有一个使命。我们仍然需要向10亿用户、20亿用户的目标迈进。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能与其家人和朋友交流的价格低廉而又值得信赖的通讯方式之前,我们不会停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迎战互联网金融 银理经理"淡定" 2014-02-25
· [观点]互联网时代电子企业须“去资产化” 2014-02-25
· [经济参考微话题]互联网金融监管宜疏不宜堵 2014-02-24
· 马化腾:“企鹅”抢滩互联网金融 2014-02-21
· 互联网金融来袭 险企排名生变 2014-02-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