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发文预热 上市公司布局忙 “一号文” 概念再起
2013-12-10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渐临近,2014年“一号文”预热行情正在开启。9日,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农业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而日前国务院则发布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

    部委动作频频,投资机会逐渐显现。部分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寻找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商机。

    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发布  农业获多项扶持

    记者 于祥明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统筹开展全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海洋局联合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下称《战略》)。其中,重点任务之一聚焦于农业。《战略》提出,加强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农情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体系。构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编制专项预案。《战略》还提出,要提高种植业适应能力,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抗旱保墒与保护性耕作等适应技术。

    《战略》指出,就农业而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不够,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不尽合理,农情监测诊断能力不足,现有技术和装备防控能力不足以应对农业灾害复杂化和扩大化趋势。

    记者注意到,《战略》提出了吉林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适应试点示范工程、黑龙江农业利用气候变化有利因素适应试点示范工程、蒙古典型草原畜牧业发展适应试点示范工程等。

    《战略》同时提出,“开展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品种选育,重新进行积温带划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品种布局;选育耐干旱、耐高温的适应性作物新品种,拓宽品种资源;建立并完善新品种选育、引进、繁殖、推广紧密衔接的现代种子产业体系。”

    “结合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展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建设,加强草地资源与环境监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采取耐旱牧草与适应性牲畜品种推广等措施,推进草地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合作牧场制度建设。开展牧区基础设施与民生建设,加强牧场饮水点、饲草料库、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牧户太阳能、风能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等系统建设。”《战略》称。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将确定2014年“一号文”的方向。由于此次会议恰逢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会议出台的政策也将反映出三中全会《决定》的主体思想,势必将开启未来十年农村工作的新篇章。而各部委近期也动作频频,为“一号文”预热,农业行业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

    2020年全国将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记者 毛明江

    “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我国农田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比当地平均单产高20%以上的高产田仅为5.5亿亩,其余12.7亿亩为中低产田,占70%。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

    《规划》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要统筹考虑,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标准、明确管护责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整治田块、改良土壤、建设灌排设施、整修田间道路、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后续管护为主要建设内容,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占补平衡,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采取多项措施对耕地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诸多措施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上海市国土资源局一位人士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提升优质耕地比重,让同等的面积产出更多的粮食,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建设标准上,《规定》指出,将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针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利用和评价,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对需要在行业内规范和细化的技术要求,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制定行业标准。

    土壤修复商机开启  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记者  姜隅琼

    在日前举办的行业会议上,环保部多名官员呼吁重视土壤治理,并透露土壤治理保护规划已成稿,正在最后审定中。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土壤修复市场启动在即,一些提前布局的上市公司有望分享商机。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介绍,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和环保部近期发布的联合调查,截至2011年,环保产品中,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生态修复仅占3.7%。“生态修复这一块的市场是巨大的,尤其是土壤污染环境的治理。”在日前举行的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熊跃辉指出,相关的规划、要求即将出台,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凸显。

    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也认为,“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难等特点,土壤治理真正的推动,没有几十万亿元是不行的。市场一旦打开,将远超大气和水(治理)。”

    庄国泰介绍,目前土壤治理保护规划已基本完成,未来重点关注五个方面:耕地和水源地的土壤保护;污染源头的控制;被污染地的风险控制;修复试点示范;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到2017年以前,土壤治理主要进行基础性工作,将规划变成工作安排,为下一步土壤防治污染法的出台做准备。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成立专门的环境修复事业部,主要从事尾矿砂治理及矿区生态修复、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等,并在多个城市进行洽谈,但截至目前还没有项目落地。

    “目前公司80%的业务收入来自煤化工污水处理,为保持业绩持续增长,需要并购其他业务。”拟于明年3月申报IPO材料的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伺机进军土壤修复领域。

    环保专家分析,土壤修复是基础性的环境治理,难度也更大。环保企业开展污水处理等方面业务相对较早,目前市政污水处理市场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将有更多企业考虑进军土壤板块。

    中信证券在有关研报中指出,永清环保土壤修复市场开拓较好,业务包括重金属土壤修复、重金属矿渣治理、土壤修复药剂等。此外,东江环保11月与江苏上田环境设立子公司,涉及污染场地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业务等。

    【热点新闻】

    调控趋紧 多地房价现松动迹象
    雾霾凶猛 污染物来源仍成谜
    人民币即期汇率再创新高 热钱借道虚假贸易引监管警觉
    11月CPI同比涨3%低于预期 明年通胀压力不减但仍可控
    能源局并网监管升级治"弃光"顽疾
    二维码暗藏专利风险威胁信息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