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稿福清籍印尼华侨“反哺”家乡热心慈善
2013-11-29   作者:黄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10月22日,著名的侨乡——福清市高山镇西江村迎来盛事——西江小学新校区落成仪式举行,来自海内外500多位嘉宾莅临现场。
  西江村位于福清市高山镇东南方,距城区约2至3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三山一水,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4622人。截至目前,有1500多名侨胞分散世界各地。旅外的西江村侨胞们素来心系家乡发展,特别是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纷纷回乡捐资助学,兴建学校。
  此次仪式邀请了西江小学新校区的捐建者——旅印侨贤林学善夫人翁瑞英女士和林文增先生。新落成的西江小学设施完善,教学楼、综合楼、幼儿园大楼、体育馆等楼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新校区由翁瑞英女士和林文增先生联合共计出资2100万元建成,有力提升了家乡的教学条件。
  1922年4月15日,林学善出生于福清市高山镇西江村,幼年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原本小康的家境每况愈下,在念完4年私塾后,他被迫辍学务农,做尽艰苦农活。1940年3月,经过十多天颠簸,他踏上了印尼的土地,开始了艰辛而又传奇的创业生涯。
  初到印尼,林学善整日疲于奔命,摆小摊、卖冰棒、炸油条、卖鸡鸭、驮布匹到乡下叫卖、进纸厂学艺打工等,为了生存,他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后经多年奋斗,林学善于1951年开办了一家小五金厂,跻身“小老板”行列。1954年,他学以致用,将所学商业知识和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设计,亲手设计出可用来冲压铝杯的十二人手摇压力机,大大提高了五金厂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20世纪60年代末,印尼政府为了繁荣经济、鼓励兴业,实行了一系列免税政策。当时,林学善的孩子们留洋学成,带回了新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新机遇面前,林学善审时度势,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果断决策大规模拓展企业,实施多元经营。
  上世纪七、八年代,印尼国内铝制品需求量大增,铝片供不应求。林学善在经过大量市场调查分析,并造访了欧美多家先进铝厂后,毅然引进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的先进设备和现代管理技术,投入大量资金兴建铝片厂。随后他又增建了大型的Alumindo铝厂、铝箔厂、铝挤型厂,使原料、产品、销售形成一条龙。此外,他还相继建立了塑料五金厂、PVC管厂、家用电器厂、不锈钢炊具厂、不粘锅厂、搪瓷厂等20多个工厂,同时在新加坡、加拿大、日本、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开设分公司或办事处。由此,一个著名的跨国公司——金峰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诞生了。
  诚信是企业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金锋集团遵循林学善的经营宗旨,坚持质量标准,生产合格优质的“信得过的产品”,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用户的好评,收获了喜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学善不仅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位深孚众望的侨领、慈善家和爱乡楷模。他博爱崇善,为富而仁,乐善好施,始终坚持“取之于社会,要回馈给社会,造福于人类”。据不完全统计,林学善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近百项,捐资总额超出5000万元人民币。
  自2003年林学善辞世以来,夫人翁瑞英女士就更加关注家乡的建设事业,先后捐款3000多万元,覆盖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扶贫助学等领域,独资兴建了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的西江老年活动中心。
  林文增1938年12月29日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西江村。他自小聪明灵秀,手不释卷,曾就读于高山西江小学。1961年12月16日,得益于一个偶然的机遇,由广州经过澳门到达香港,在香港的8个月期间,他一直在一家棉纱厂内帮忙做工,直至1962年8月21日,林文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抵达印尼雅加达。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为了谋生,他只能先在叔父的工厂帮忙做工,一做就是整整5年。1967年,他离开工厂,以微薄的资金与另外三位叔父一同创业,经过8年的艰苦时光,小小的工厂扩展为3家厂。到了1976年,由于种种因素,林文增离开辛苦奋斗的工厂,拿着兑换的一部分现金,开始从头拼搏。尽管创业路满是荆棘,但历经数十年的艰辛努力,最终让他登上了“印尼螺丝大王”的宝座。如今,在印尼的螺丝行业中,林文增所经营的螺丝工厂是最晚起步,却是规模最大的,其中有两家的厂房面积达到9.5万平方米,另一家达到24万平方米。所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螺丝占印尼市场的一半以上,有80%的客户来自印尼本地,当然也有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客户,年营业额达7000万美元。
  林文增除了是位出色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位慈善家。在海外漂泊的数十年里,他心系故乡,秉持着一颗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时时刻刻摩拳擦掌为家乡的建设送上自己的一分力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林文增先后两次对高山侨联各捐赠人民币5万元。80年代初期捐赠5万元港币购买高山医院救护车2辆,从而大大改善了医院救死扶伤的设施设备。90年代,他积极支持闽江南水北调工程,为其捐款25万美元。而后西江祠堂的重修新建,他又捐赠30万元人民币。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强国之基,是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林文增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时刻关注,他曾与校友翁其秀分别捐赠50万港币兴建福清华侨中学的“增秀楼”一栋,并在华侨中学建校50周年校庆时捐赠10万港币,亦为高山西江小学捐建“文增楼”一栋。
  富而为仁,富而好义,富而有心。曾经一路的辛酸苦累,在成功后却不曾埋怨,唯留感念疾苦之心。人说只有在奉献与付出中,生命才能彰显它的使命和意义,华侨们的身体力行,用其无私的奉献响应着构建和谐社会,用无悔地付出赢得世人的尊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GP芝柏表支持慈善推出美人鱼使命特别系列腕表 2013-09-24
· 慈善募捐额下降,如何坏事变好事? 2013-09-23
· 慈善领域“官退民进”是常识的回归 2013-09-23
· 2012年我国接收慈善捐赠817亿元 连续两年下降 2013-09-22
· 罗伦斐呈献全新2013 Only Watch 慈善表款 2013-06-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