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转型期不良贷款上升
2013-11-29   作者:项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本轮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转型,影响到利益格局划分,有可能会产生经济转型期阵痛,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面临巨大考验。笔者认为,为凝聚共识,顺利推进改革,需要积极应对转型期不良贷款的上升,对转型期不良贷款作适当的柔性处理。
  目前看,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风险有所显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存在顺周期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劣变的风险明显增加。据银监会公开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636亿元,已经连续8个季度上升。虽然今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0.97%,仍在可控范围,但在未来加快经济转型过程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经济转型将在四方面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形成冲击: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冲击。旧产业结构向新产业结构变迁,也是增加值逐渐转移的过程。但投向旧产业结构的信贷资金已经形成了实物沉淀,难以与增加值同步实现顺利转移,从而威胁到存量信贷资金的质量;二是经济增长动力冲击。最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对投资驱动依赖较大,金融在资金投向上具备一定主导权。当经济动力更多依靠消费驱动时,将面临资金投向难题。未来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压力将逐步显现;三是微观层面企业经营失败冲击。无论是存量贷款支持的僵尸企业,还是增量资金支持的新兴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市场的突变,经营失败的可能明显增加,从而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形成巨大挑战;四是房地产市场波动冲击。目前看,增加住房持有环节税收将是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重要改革方向,势必对房地产市场运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如果将以房产、地产抵押的贷款和其他类型融资计算在内,房地产市场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资产的质量。
  改革必然有成本。过去,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银行的庞大不良贷款,并进行集中处置,实际上是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改革的巨大成本。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与上一轮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有明显区别,将更多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势必也会产生成本。对此,应有理性认识,不能因为经济转型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或出现经营暂时困难,或局部金融风险扩大,就否定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因此,需要适当提升不良贷款容忍度,但要妥善应对。在实践中,应该坚持严格标准,坚决禁止以转型期为借口将不符合不良贷款认定的贷款资产纳入不良资产进行核销的行为。同时要积极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压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扩大不良资产自主核销权,探索通过交易所打包转让、向其他机构出售、加快风险处置等手段,多渠道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加强增量贷款的准入和严格审核,尽量减少新增贷款出现不良的可能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国开行陕西分行全面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2013-11-26
· 银行多渠道"狙击"不良贷款显隐忧 2013-11-01
· 中国四大行不良贷款触及2010年来最高水平 2013-10-31
· 不良贷款将延续"双集中"趋势 长三角地区信用风险突出 2013-08-30
· 谨防不良贷款压垮实体经济 2013-08-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