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通过科技手段年可挽回因灾损失粮食上百亿斤
2013-11-11   作者:高皓亮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字号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发展避灾、减灾农作物种植模式,每年可挽回因灾损害粮食100—200亿斤。”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说。

    李茂松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席科学家,他日前在南昌举行的项目年会上说:“一般灾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00余万公顷,平均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约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

    “1949年—2012年中国因灾害造成粮食损失最严重的10个年份,前5个年份以间隔10年左右的周期较有规律地出现,后5个则集中发生在2000年—2012年之间。”李茂松说。

    他指出,自然灾害频率加大,南方干旱日益常态化,各地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和历年之最纪录的不断刷新,都意味着粮食生产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为应对这一趋势,中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筛选耐抗灾农作物品种,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研究面向农民的实用防灾、减灾、避灾技术与农作物种植模式等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小干旱、洪涝、低温三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从去年10月下旬到今年3月,四川省江油市大堰乡泉水村几乎没有任何有效降雨,然而就是在这一重大旱灾的影响下,村民强道国今年的小麦亩产仍达到600余公斤,而这一产量主要源于他今年选取的抗逆小麦种子。

    “通过种子对干旱、低温等灾害天气的抗逆性,能把灾害的损失从以前的30%降低到5%左右。”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告诉记者。

    甘肃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樊廷录也介绍说,当地通过塑料薄膜控温、保墒技术的运用,能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李茂松表示,在耕地面积整体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粮食单产提高已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通过科技手段减轻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对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贵州强化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 2013-11-06
· 山西:粮食产销签约185.2亿斤 2013-11-05
· 金砖国家农业部长共商粮食安全 2013-10-30
· 全球粮食大丰收减轻通胀压力 2013-10-17
· 外资进入粮食领域的趋势及应对措施 2013-10-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