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三顽疾”“打折”现代化推进
关注农业现代化问题之二
2013-11-08   作者:记者 董振国 李鹏 管建涛 杨洪涛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近十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持续加大,累计投入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农业为啥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落地的资金到底有多少?”《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农区基层采访,涉农干部大吐“工作苦水”:“上重下轻”、“重工轻农”到底还是管理机制出了问题。

    基层干部认为农业管理、服务、考评的三大顽疾“不除不行”。一是管理体制松散、低效缺少整合。湖南省益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调研员符立贤说,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行政力量分散弱化、涉农部分职能交叉重叠,统一类支农项目可能分散在财政、农业、水利、发展改革委、国土、扶贫等多个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涉农项目资金无法“集中打捆”使用,难以产生集聚效应。

  同时,受农村“能人”、高素质人才匮乏限制等原因,农村大量的“沉睡资产”没有盘活,在做大集体资产“蛋糕”方面缺少经营理念、手段,影响了农民增收。据洛龙区党工委副书记韩洪涛介绍,由于村里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集体经济管理组织,考虑到风险因素,多数“巨额”集体资产躺在银行“睡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滞后,难以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需要。随着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出现,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土地流转为例,农业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大一部分是农户之间自行流转、缺少规范,未能形成统一的流转市场。

  “以前我打算在岳阳流转200亩地搞农业项目,但谈了2个多月都谈不成,只要有一个农民不同意,土地就没法连片流转了。”现已在湖南兴化搞农业项目的郭荣波说,希望政府能在更大范围内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三是考评机制不合理,“上头重视、下头忽视”,未能激发干部“抓农”积极性。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富庶之地,还是中部地区的鱼米之乡,“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情况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刺激”了地方领导注重发展GDP、税收贡献率高的工业。“‘三农’问题平时都在我脑子里,但在我工作时间中占的比例不会到1/10。”一位产粮大县县委书记坦言。

  “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招商引进一户企业占地十亩、八亩的,税收可能有几千万,而种三百万亩土地粮食,财政转移支付还不到4000万”,黑龙江省克山县委书记褚世民说,“抓农业如果完全凭党性来做,这并不持久。”

    相关稿件

    干部专家认为农业“三大”核心制度改革仍显滞后

    “粗放发展、支持不足”敲响农业发展“警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粗放发展、支持不足”敲响农业发展“警钟” 2013-11-08
· 巴西希望扩大对华玉米出口 以促进巴西农业发展 2013-11-08
· 贵州与台湾农业合作日趋密切 2013-11-06
· 李克强考察现代农业 涉农概念股午后拉升 2013-11-05
· 李克强考察现代农业 涉农概念股午后拉升 2013-11-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