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市]自贸区重塑大宗商品行业格局
2013-11-01   作者:马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中国是最大商品消费国,却不具备国际话语权。中国资源品的进口依赖度与日俱增,大宗品贸易逆差已扩至5000亿美元以上。中国缺乏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同样缺少一个给予商品贸易充分流通的自由港。长时间关于“如何走向贸易强国”的探讨,在当下便可过渡为“如何建立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港口”。新加坡港虽是弹丸之地,却集贸易、金融、投资为一体,其金融期货交易所、商品交割地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具有极高地位。
  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在于重塑中国大宗商品行业格局。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商品市场的影响,也将从贸易和金融两个维度并行展开。
  在贸易维度上,自贸区将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和广阔的交割平台,并由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现实基础。国际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城市均奉行“现货、期货”联动模式,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目的就在于通过促进现货资源的配置,推动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考虑到期货保税交割已有洋山港区的试点经验,眼下配合自贸区内更开放的船舶运输管理服务方式,以及在成熟条件下可能进驻的境外商品交割仓库等,上海港将从以往“装卸港”角色转为具有“拆装”功能的国际商品集散地。此外,自贸区在进出口货物管理上也有更大的开放度。我国商品出入便利化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行政物理分割,企业经营资质、货物进出记录、特殊通行证等管理方式导致交易效率较低。目前总体方案已提出采用备案制,将改善以往审批制所带来的“排队等待”。种种变化,使得未来自贸区内大宗商品现货的集散、仓储、交割等市场的扩容成为可能。
  在金融维度上,自贸区将尝试推进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并轨。总体方案提出,将逐渐引入境外资本参与国内期货交易。伴随区内现货交易品种的增多和交易量的增长,未来区内可用于期货交割的商品种类也会增加,国内期货市场有望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进入。而期货市场的扩容,亦将继续提升现货贸易的活跃度,国际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由此成行。
  基于以上判断,国内大宗商品行业的生产商、贸易商以及第三方机构将看到一系列变化。对生产商而言,集拼业务的放行将显著降低生产商的货物运输成本,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构建,则意味着未来国内企业将有望在更多的商品种类上做套期保值,应对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
  对贸易商而言,未来除了区内交易的商品种类将增多、规模将增大之外,仓单质押融资市场的发展,也将为贸易商们打开更广阔的融资市场,企业融资门槛有望明显降低,但考虑到市场管理将趋于规范,预计仓单重复质押的操作空间将收窄。
  对第三方机构而言,各种交易服务增长空间无限,诸如为交易双方提供撮合服务,为仓单质押融资市场提供专业中立的价格评估、货物的协助处置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市场亮点。

(作者单位:易贸研究中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自贸区金融细则将公布 资本项目开放或实行"总额控制" 2013-10-30
· 壳公司难炒作:透视上海自贸区运行三大热点 2013-10-29
· 上海自贸区将迎新一轮政策高峰期 2013-10-29
· 上海自贸区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专家称力度小 2013-10-25
· 假期市场“波澜不惊” 自贸区或提升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3-10-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