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现象频发 生态文明亟待观念转变
2013-10-22   作者:记者 胡锦武 高皓亮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受传统因素和年轻人时尚追求等影响,当前“面子消费”等社会消费异化现象频发。专家认为,当前绿色消费倡导仍面临诸多难题,生态文明的实现仍有等消费观念的改变。

    异化的“面子消费”

    江西南昌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王在即将到来的大婚之前,做了一下预算,让自己着实吓了一跳。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小王的账本上看到,他预定的酒席1800元/桌,预计60桌客人,光酒席一项就要花费12万元左右。酒席上需要的烟、酒两项开支也需要五六万元。“烟至少得硬包中华吧,酒也得三四百一瓶的,不然也拿不出手。”

    请婚庆公司、购买钻戒……几项加起来之后,小王的婚礼预算就达到了20多万。“现在家家都这么办,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办的太简单了让人笑话。”小王的父亲向记者感慨,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远没有现在这么复杂。“邀请三五亲朋好友到家里吃顿饭,新娘子下厨做几个下酒菜,过得还比现在热闹。”

  不过,与小王的刚性“面子消费”不同的是,一些年轻出于对时尚的追求,更是一掷千金。

  南昌的数码发烧友张某由于耳机情有独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购买了7副耳机,而这些耳机中,价格最低的也要2100元/副。而他自称在圈内的消费只能算中间水平,有的玩家一副耳机几万元,顶级的甚至高达10多万

    “每出一个新的产品,总想去试一试,看跟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张某说,如果能在“圈内”较早的使用这一产品,也是一件有面子的事。

    “消费者这种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消费行为,主要源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理念。”吉林财经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教授刘静暖认为,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部分消费者偏好时尚,追求潮流,头脑中没有形成绿色、低碳消费的偏好意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张元鹏则认为,办奢华婚礼、穿名牌衣服、开大排量轿车……很大一部分消费异化现象还出自国人的“面子消费”问题。

    “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在乎在熟人面前展示,吸引人们的注意,这属于异化的消费心理。”张元鹏告诉记者,对这些消费者本人来说,只要是最新的、高档的,他们就会不计成本地使用。

    “在短期来看,此类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拉动的只是眼前的GDP。”刘静暖说,“但从长远来看,在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这种行为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绿色消费为何步履艰难

    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举措。

    2008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也就是备受关注的“限塑令”。根据规定,全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同样是为扩大内需,拉动绿色消费,自2007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启动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平板电视、电脑,以及电机、风机、风泵、汽车等产品的补贴推广工作。

    其中,截止2012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近41.57亿元资金,支持推广6.55亿只高效照明产品,直接拉动内需80亿元,实现年节电185亿千瓦时。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66亿元,支持推广的节能汽车超过584万辆。2012年6月,国务院又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高效节能家电。

    国家实施的这一系列举措对扩大内需、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绿色消费的推广仍然步履维艰。据了解,我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塑料200万吨,从2008年限塑令实施至今,5年间减少量仅是消耗量的10%,且使用的塑料袋未得到回收利用,而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污染严重。

    刘静暖认为,目前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的意识淡薄,部分消费者对消费异化危害的认识不够,是绿色消费难以推进的一大障碍。部分消费者出于面子问题,偏好购买大排量汽车、奢华消费。

    其次,绿色产品尚处于研发推广阶段,生产成本高,价格高于普通产品,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要付出更大成本。“混合动力等绿色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要高于普通汽车。”刘静暖认为,绿色产品价格高主要在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平均生产成本较高。
    
    生态文明亟待消费观念转变

    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呼吁,转变消费观念,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消费理念,使广大群众真正意识到各种消费异化行为对资源环境的危害。

    “在消费者头脑中培养低碳消费偏好,大家不互相攀比奢华,而是比谁更绿色低碳。”刘静暖告诉记者,应学习西方国家经验,建立消费者绿色消费信用积分激励机制,达到一定积分则给予返现或者兑换成其他绿色产品的奖励。

    刘静暖建议,在绿色环保产品生产方面,国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降低绿色产品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增收碳排放税、产能税等方式,抑制高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消费者层面,对绿色环保低能耗产品继续实行价格补贴,实行绿色产品低利率政策,银行针对绿色产品提供低利息甚至无息贷款,降低消费者使用绿色环保产品的成本。

    此外,张元鹏认为,绿色消费需要政府率先示范,政府带头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对高耗能办公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通过治理公款消费、打击过度包装等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消费者“被消费”异化了3•15 2012-03-16
· 重磅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业或进快速发展周期 2013-10-17
· 重磅政策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将提速 2013-10-17
· 重磅政策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将提速 2013-10-17
· 刘新华:鼓励上市公司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3-09-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