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的二次涅槃
2013-10-09   作者:冯诚 周国洪 董俊 田雪亭 桑绍淮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图为台玻集团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

  图为台湾敏实集团淮安生产基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淮安,曾经“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之一。明清时,这里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全国漕船制造中心、全国漕粮转输中心、黄淮运河治理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等“五大中心”。历史变迁,沧海桑田,曾经的辉煌成了淮安的记忆。

  破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2011年8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23号,以下简称23号文件)正式出台,淮安“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号角嘹亮吹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淮安乘着东风,扬起风帆,劈波斩浪,再一次向“中心”目标驶去。
  “苏北的重要中心城市,这一说法不单单是上级赋予的,更是要自己建设出来的,是要得到周边地区认可的。”淮安市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至少应该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现代产业高地,综合交通枢纽,区域要素市场,特色服务基地,文旅商贸中心和美丽幸福家园。
  第一,建设现代产业高地。淮安将围绕盐化新材料、特钢、IT、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国家级盐化新材料、特钢和IT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新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为契机,加快打造“中国声谷”。
  第二,完善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是构筑区域铁路枢纽,全面对接长三角核心城市,打通至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铁路快速通道;加快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宿淮铁路,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做好宁淮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淮安至蚌埠铁路立项建设,尽快形成“米字型”铁路网络,打造苏北铁路枢纽。构筑航空集散中心,把淮安机场打造成苏北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
  第三,建设区域要素市场。首先要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到2015年,全市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0人、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创新创业急需人才1000名。二是努力做大金融市场,鼓励引进更多的商业银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三是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四,建设特色服务基地。做强做优淮医品牌,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市和覆盖苏北的多层次、高水平医疗服务高地,打造“三甲”医院群。打响“学在淮安”品牌,以高教园区、软件园区为主要载体,集聚名校名师名企,打造苏北科技人才教育高地。加快建设总部基地,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来淮设立苏北区域总部。
  第五,建设文旅商贸中心。依托运河文化、淮扬美食文化和名人名著文化基础,深入挖掘漕运、盐运、河工文化,重点建设苏北文学与艺术中心、文化遗产与展示中心、文化旅游与美食休闲中心、文化产品集散与销售中心和文化创意与研发中心。以名城、名人、名菜、名湖等特色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弘扬淮安旅游品牌和形象,努力把淮安打造成以伟人故里、河湖风光、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中国知名休闲、度假、康体、旅游服务高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此外,还要强化商贸集聚功能,重点加快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雨润、茂业、苏宁等大项目建设,吸引周边城市顾客来淮消费,放大商业集聚区的辐射效应,凸显中心城市的商贸地位。
  第六,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鼓励低碳消费模式,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淮安的发展不能封闭在淮安市域,要主动与周边地区对接,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借力发展。”淮安决策层认为,“南下,淮安要与长三角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对接;向东和向北,要与盐城和连云港的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对接;向西,则要积极推动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力争形成国家战略”。四个方向都有了重大战略支撑,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建成才能尽快实现。

  用“减法思维”做强支柱产业

  “现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要收缩拳头聚焦力量,有重点地发展支柱产业。”淮安市市委书记姚晓东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巧妙使用“减法思维”,将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淮安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领头羊”的带动作用。
  据介绍说,目前淮安的产业发展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今年上半年,工业实现增加值539.9亿元,产业占比52.5%,农业实现增加值106.68亿元,产业占比10.4%,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1.42亿元,产业占比37.1%。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从2011年起,按照“5443”的产业框架,即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四个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这一产业框架结构涉及到16个产业领域,造成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聚焦”。2013年,经过多次讨论,淮安最终决定收缩拳头聚焦力量,用“减法思维”将产业发展结构由“5443”修改为“4+2”,即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和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别的产业项目不是不做,但有限的资源,要优先发展这六大产业。
  2007年11月,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是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随着“今世缘”系列酒、“旺旺”食品、“福满多”方便面、“苏食”肉品、“双汇”食品等名牌产品的投产或者扩大规模,食品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除电子信息、食品两大产业外,淮安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还有特钢和盐化新材料,这四大产业均为目前淮安重点打造的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在特钢产业领域,已具备300万吨钢、300万吨铁、300万吨材、150万吨钢管生产能力的淮钢特钢公司,已进入全国特钢行业前三位,其生产的铁路用弹簧扣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管坯钢生产基地。
  在盐化新材料产业领域,淮安已探明岩盐资源储备达到1350亿吨,盐盆面积为247平方公里,资源品位高,开采成本低,在同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目前,淮安已拥有全省最大的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全省前列,是目前华东最大的商品盐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汉邦科技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系统、金石机械HH级井口及采油树成套装置、协诚科技防火铝复合板连续化生产设备、金鑫传动机械公司大规格拉拔成型设备……随着这些设备的相继推向市场,淮安的机械装备生产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以中欧直升机为代表的航空设备制造等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因起点高、启动快,进展顺利。其中,欧陆汽车25万辆新能源汽车、敏实集团20万辆电动汽车、中欧集团3000辆豪华奔驰房车、圣行航空5万辆思维车、恒久集团9600辆奔驰商务车等项目都正在建设中,总投资达112亿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集聚效应也已经逐步显现。
  2012年,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分别实现销售509亿元、404亿元、623亿元、545亿元,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支撑,凭借丰富的岩盐、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若销售收入能够保持25%以上增幅,电子信息产业在2015年率先达千亿元,盐化新材料、食品产业在2016年达千亿元,特钢产业在2017年达千亿元。

  从台资高地到“三个国际化”

  2006年,世界IT巨头台湾鸿海集团投资22亿美元,建设富士康淮安科技城。翌年1月17日,富士康淮安科技城奠基典礼隆重举行。不到10个月,项目首期工程竣工交付。
  随着富士康的落户,台玻、明基、膳魔师、华达利、敏实集团等台资项目、知名企业纷纷扎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形成了规模。
  仅仅五六年的时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江北拥有台资知名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第四大台资聚集高地。在淮安市千亿元产业中,富士康、台玻实联化工分别成为IT产业和盐化新材料产业的领跑者。
  “我们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步,形成了淮安特色。但是,仔细分析一下,除港台之外的外地大企业,数量实在太少了。”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港台以外的外资企业只有31家,欧美日韩投资占比分别仅有3.4%和2.5%。他认为,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淮安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这既是中央、省委的要求,也是淮安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淮安在打造台资集聚高地基础上,将重点突破欧美、日韩招商工作,加快美资、德资、日资、韩资集聚,提高欧美、日韩项目数占比。
  姚晓东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需要从三个层面做起。
  第一个层面,是企业的国际化--构筑外资集聚新高地。按照规划,到2016年,淮安将形成欧美、日韩和台资三分天下的格局。此外,淮安还将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国别园区,在淮安开发区规划建设欧美工业园、日资工业园和韩资工业园,金湖开发区规划建设德资工业园,清河区规划建设都市型德资工业园,洪泽开发区规划建设美加创业园,清浦区规划建设北欧工业园等等。
  第二个层面,就是城市的国际化--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开放型经济发达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国际化水平很高的城市。纵观这些国际化城市,可以发现她们都具备宜行、宜居、宜业的“三宜”特点,能够吸引国际企业入驻、赢得高端人才青睐。淮安是一座有着开放文化传统的城市,开放造就了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当前,淮安更要加快形成国际化城市设施、城市功能、城市品质,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第三个,是人才的国际化--凝聚借力发展新力量。姚晓东说,没有国际学校,大家都不会说英语,这样的环境,怎么吸引外企来淮安?现在,来淮安的外国人明显多了,主动要求学外语的淮安人也多了起来,“我们的几个开发区,4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都要学外语。我们还请了辅导老师,开了三个班:普及班、提高班、精英班,每周周末都要学习。”
  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让淮安这座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再一次迸发出年轻的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图说淮安•城市变迁 2013-10-09
· 淮安赋 2013-10-09
· 淮安:淮上古城呼唤中国经济第四极 2013-10-09
· 淮安干部财产公示具有破冰意义 2012-07-17
· 富士康投2.1亿美元在江苏淮安建苹果生产线 2012-05-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