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3-09-17   作者:记者 李骥志 张璇 徐谦/赫尔辛基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江山拱手让人 2.20年大厦将倾 3.问题出在哪里 4.诺基亚能否涅槃重生

  芬兰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万的北欧小国,一度拥有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为全球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设计、制造手机。这本身是个奇迹。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在20年时间里构建起来的移动通信帝国,因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疏忽,在2年时间里断送了大好河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一个没有及时断腕自救的巨人,面临危难不得不搭上了半条命,今后是否还会涅槃重生?这仍是一个猜想。

  江山拱手让人

  9月3日,当很多芬兰人还在睡梦中时,诺基亚公司在其官网发布公报称,微软将以37.9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另支付16.5亿欧元专利使用费,总金额54.4亿欧元。微软将以其海外库存现金支付,交易程序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微软所收购的手机部门包括诺基亚的手机及智能终端部门、工业设计团队、所有设备和服务生产线、产品和服务销售网络等。约3.2万名诺基亚员工将转归微软旗下,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境内员工,以及1.8万名遍布全球的生产、组装和包装工。
  在诺基亚售出的部门中,运营部门去年净销售达149亿欧元,占诺基亚总销售额的一半;Lumia品牌手机销售正旺,今年第二季度售出740万部;功能机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今年第二季度销售5370万部。
  诺基亚仍保留Nokia品牌的拥有和维护权,但微软获得Nokia品牌的生产和使用许可。同时,诺基亚将功能机品牌Asha出售给微软。公报说,这些“有助于微软的业务拓展至更宽的领域”。诺基亚保留自己的专利库,并许可微软非独占使用其专利10年。同时,微软允许诺基亚在其HERE地图定位系统中使用微软的专利技术。微软有权无限期延长这份互用专利的协定,还将得到诺基亚HERE系统的4年使用权限。
  微软CEO鲍默(Steve Ballmer)到访赫尔辛基并出席了新闻发布会,随后视察了诺基亚位于芬兰萨洛、坦佩雷、奥卢的工厂和研发中心,给未来的手下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此,“诺基亚”作为手机品牌,几乎完全归于微软名下。



  图为2011年2月1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的一场活动中,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左)和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握手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20年大厦将倾

  微软与诺基亚的战略合作始于2011年2月。双方商定: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摒弃塞班系统,只采用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作为交换,微软免收诺基亚的系统使用费。
  这次携手,后来被人们作为一个关键转折点而反复评说。
  不少芬兰人认为,这种战略合作对诺基亚不公平,因为其他品牌的手机既可以用Windows Phone,也可以用安卓,而诺基亚的手机却只能用Windows Phone,不能采用其他的系统,这严重限制了诺基亚智能手机的销量。
  微软显然也没有在Windows Phone系统的开发上完全顾及“以身相许”的诺基亚的利益。在一次系统更新换代时,诺基亚手机的操作系统居然无法自动升级。
  虽然诺基亚虽然连续推出Lumia旗舰系列产品,且好评不断,但是微软作为世界顶尖的电脑软件生产者,对手机操作系统的友好性似乎天生关注不够。加上软、硬件业务分属两个公司,配套开发自然缺乏协调。
  一名用户说,诺基亚手机现在给人的感觉是:论操作系统,友好性不如苹果的ios,兼容性不如谷歌的安卓;论硬件,材料耐用,摄影功能强大,但似乎不足以对抗三星的炫目攻势。
  此后两年间,诺基亚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迅速被采用安卓系统的各类手机(以三星为主)、以及采用ios系统的苹果手机赶超,从原来采用塞班系统时的50%以上,降至目前的不足5%。
  市场份额的丢失,导致收入锐减,甚至入不敷出。2012年底,诺基亚成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亏损最严重的50家企业之一,而同时期的谷歌、苹果、微软、三星,盈利均在百亿美元以上。
  诺基亚用近20年建立起来的手机帝国,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面临崩塌,现在只好低价送人。
  芬兰分析人士库伊蒂宁(Kuittinen)对芬兰媒体说,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这是人们意料中的,但是时机选择不对。他说,诺基亚的一些机型今年夏天卖得很好,在做出重大的决定之前,至少应该再等上一年,看看Lumia究竟市场反应如何。
  库伊蒂宁还认为,收购的价格明显偏低。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电话公司Skype,高于这次收购诺基亚的54.4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一套十几年积累起来的手机研发、生产和市场业务,甚至比不上一个社交网络公司,他对此感到“发自内心的吃惊”。

  问题出在哪里

  芬兰股东联盟主席罗索维乌斯(TimoRothovius)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说诺基亚决策失误,那么失误发生在三年前,而不是今天。

  与微软结盟错了吗?

  三年前的诺基亚,正是面临苹果和安卓的挑战,市场份额丧失,财务状况急转直下之际。2010年10月,诺基亚董事会任命加拿大人、微软前高管埃洛普为CEO,希望其扶大厦于将倾。
  埃洛普上任后,做了著名的报告,把当时的诺基亚比喻为“失火的平台”,称“要么修整手机业务,要么退出手机行业”。此后,诺基亚便做出了与微软结盟、专做Windows Phone的决定。
  芬兰最大反对党“芬兰人党”主席索伊尼(Timo Soini)把罪责归于临危受命的埃洛普。索伊尼说:“他是微软的人,自然做出的是微软的决定。”
  此次收购程序一旦完成,埃洛普将重回微软任职。在微软现任总裁鲍默明年退休后,埃洛普将是这一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诺基亚赫尔辛基证券市场股票持有人张宇飞认为,其实在埃洛普任职之前,诺基亚就确定了与微软合作的战略,“将埃洛普挖过来,只是与微软联袂的必要步骤”。
  不管怎样,诺基亚与微软的结盟,是最受诟病的举措。那么,结盟到底是对是错?
  芬兰经济研究所阿里—于尔克带领的研究团队认为,现在回顾一下,诺基亚在面临苹果和安卓的挑战时,没能及时推出替代塞班的成熟的操作系统,也没有果断地采用安卓系统,从而导致不得不与微软结盟。在当时的情况下,谁都难以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的预判,选择放弃自主研发,与实力雄厚的微软结盟,也有一定道理。
  在张宇飞看来,软件系统研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诺基亚在硬件上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在软件研发上尚嫌力量不足。面对ios和安卓的迅速崛起,难以立即做出有效的抵御,此时引入微软强大的研发力量是可以理解的。
  诺基亚一名前项目经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诺基亚与微软结盟并非最坏结果。微软保住了仅次于安卓和ios的第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位置,而采用这个系统的手机中,诺基亚占有80%的绝对优势份额。可以说,两者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激烈竞争中,顽强地保住了一席之地。

  垄断者难革自己的命

  当然,如果让芬兰人选择,他们宁愿看到诺基亚在第一时间推出自己的MeeGo系统。
  诺基亚并非短视,早在塞班一统智能手机天下之际,它就已经着手研发基于Linux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Maemo(即后来的MeeGo),以作为塞班的换代产品。
  如果说有失误的话,只能说研发力量投入不足,速度不够快。或者说,在塞班市场大好的形势下,研发新系统显得没那么急迫。
  2007年,苹果凭借ios横空出世。2008年,谷歌推出开放源代码的安卓平台,改写竞争规则。二者速度惊人,不到两年就吞掉了塞班的市场份额。
  可是,就在苹果ios和安卓问世之后的2008年,诺基亚还安逸地收购了塞班公司的所有股权,将之作为自己的独占系统。
  过于辉煌的塞班系统反而成了包袱。诺基亚过于留恋过时的塞班,从而失去了战略先机。而承载着未来希望的MeeGo系统,还没能得到充分的市场检验,就“胎死腹中”。
  2006年至2010年期间任诺基亚CEO的卡拉斯武奥(Olli-Pekka Kallasvuo)在接受芬兰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当年“尽了全力”。他说:“现在看来,这两个系统(ios和安卓)的确垄断了市场。应对这个挑战真的很难。塞班已经落后了,这就是我们后来为什么选择微软的原因。”
  不过,卡拉斯武奥承认,当时诺基亚像所有的大公司一样,显得“自我感觉良好”。“成功的公司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这使它们冒险和创新的胃口减小了。这种现象存在于所有的大公司中,而且很难有效抵御。”而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多次被外界解读为“傲慢”。
  一名长期跟踪诺基亚事件的芬兰媒体人说,诺基亚规模壮大后,她有一次去采访,居然被告知“不要跟其他国家的记者交头接耳”。她觉得,这体现了诺基亚首次成为跨国大企业后的傲慢、无知与无畏。
  芬兰瓦萨市议长斯特兰德(Joakim Stran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诺基亚早期注重的是产品耐用、实用和用户友好性,后期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推出炫目旗舰产品则更多地是公司内部的政治决定。“忽视了用户体验,就要失去市场。”
  实际上,诺基亚当初打入市场时,靠的是创新精神,以及严格的流程管理、成本和质量控制,这是严谨、执著的北欧人的优势所在。但是,当诺基亚依靠成本和质量控制,远远把对手抛在身后、牢牢掌握市场时,冒险和革新显然已经无法作为战略首选。不巧的是,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了苹果和安卓这样的秩序破坏者,改写了市场规则,让精于成本控制的诺基亚优势尽失。
  在芬兰长期从事商业运作的张宇飞认为,作为市场破坏者,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革命精神,但是当成为市场占领者后,就很难敢于颠覆自己。“在大好形势下,更应该看到潜在的危险,敢于革自己的命,才有可能重生。”

  诺基亚能否涅槃重生

  企业重生的必经之路

  微软收购消息公布以来,芬兰人罕有地体会到民族挫败感。
  除去感情因素,将手机部门卖给微软,也许是诺基亚当前的最佳选择。
  9月3日收购决定公布后,纽约证交所诺基亚股票收盘价比开盘时上涨31.28%,赫尔辛基证券市场的诺基亚股价当天也上升了33.94%。股市反应说明,这次交易对改善诺基亚财务状况大有帮助。
  诺基亚董事长、临时总裁西拉斯马(Siilasmaa)说:“经过全面评估,在考虑了一系列举措之后,我们认为这次收购对诺基亚及其股东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诺基亚一名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在诺基亚公司内部,自2011年以来,只有手机部门是亏损的,其他如诺西公司(即后来的“诺基亚解决方案和网络公司”)、HERE地图与定位系统、以及专利转让,都是能够盈利的。此次剥离了手机部门,从财务上说对诺基亚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这次收购,对微软、诺基亚以及二者共同从事的手机产业来说,都有好处。从苹果和安卓的成功案例来看,当今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还是需要“软硬件结合”。苹果是全封闭平台,属于自我开发;安卓是全开放平台,大家共同开发;微软的Windows Phone是收费平台,目前还未能吸引大批用户;诺基亚本来有机会按照“软硬一体”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但是已经失去了机会。不管怎样,微软的软件与诺基亚的硬件结合,更有利于同步研发,可以说是回到了良好的起点。
  如西拉斯马所说,这次收购交易将改善诺基亚的财政状况,为将来的业务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诺基亚今后的计划是集中于三方面业务,即“诺基亚解决方案和网络公司”(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简写NSN)”,HERE地图和定位系统,以及专利技术库。这三项业务,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阿里—于尔克的研究团队认为,诺基亚剩下的都是能够盈利的优良资产,包括反响良好的地图、定位和导航系统,以及每年能够进账5亿欧元的专利体系。在得到微软的54亿欧元现金后,诺基亚现金流充裕,可以重新投入到研发中,而且不排除生产新品牌手机的可能性。交易后的诺基亚,实际上与上世纪90年代刚起步时状况相似,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仍然可观。

  产业调整进入关键阶段

  位于芬兰北部的奥卢市,一向是诺基亚手机部门的主要研发基地。在手机部门即将被微软收购之际,奥卢市长佩纳宁(Matti Pennanen)对芬兰的手机产业感到悲观。他说,奥卢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功能机的系统研发,而不是基于Windows Phone的智能系统研发,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这类研发已经“过时了”。
  不过,他对NSN充满信心。“NSN是诺基亚的核心部门,诺基亚今后一定会对NSN加大投资的,这将使奥卢受益。”
  在9月3日的收购决定中,还有一条消息,微软决定在芬兰北部投资建立一个服务欧洲客户的数据库。这是继谷歌、三星之后,又一家在芬兰建数据库的顶尖企业。这一决定令极有希望成为建设地的奥卢市变得兴奋。
  芬兰稀少的人口和低温环境,为跨国电子类企业建大型数据库提供了良好环境,这也许是芬兰在“云”时代拥有的天然优势。
  诺基亚鼎盛时期产值占芬兰GDP的3%以上,芬兰很多高校也都开设专业,专门为诺基亚培养人才。诺基亚的衰落,让大批工程师、技术工人成为失业者。这一现象引起人们担忧:“芬兰是否过于依赖某一大企业了?”
  如今,大批工程师、设计师流向劳动力市场,有不少走上创业之路,催生了大批中小企业。“虽然不如原来过得安稳,但也活跃了行业经济,”BYD芬兰公司商业发展主任张芮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BYD长期代工诺基亚进行手机整机和零部件,是诺基亚在全球的主要战略伙伴之一。
  微软的收购给包括BYD在内的供应商带来变数。“未来的市场是什么样,我们只能保持关注,仔细揣摩,”张芮斌说。
  由于诺基亚在芬兰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芬兰政界高层对收购一事也极为重视。芬兰总理卡泰宁还在议会开会间歇,会见了到访芬兰的微软总裁鲍默。
  有分析认为,诺基亚两年多以来的亏损状态,使芬兰损失了不少税收收入。此次收购完成后,诺基亚将扭亏为盈,从而可以贡献税收。
  卡泰宁对公众说,收购事件证明,芬兰正在经历艰难的产业调整时期。
  卡泰宁在9月9日访问中国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芬兰经济正在从信息技术为主,转向传统造纸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多元共同发展的时期。其中,以新能源、节能降耗、环境恢复为主的清洁技术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引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