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银行就该嫌贫爱富?
2013-09-16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实业才是撬动金融的杠杆,没有实业的金融车轮看起来只能是空转,那么到底如何来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呢?如何扶持小微企业,在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之下,金融和实业相互交融的局面怎么样才能够实现?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如何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呢?在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之下,金融和实业相互交融的局面怎样才能够实现?

  方宣平是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主管财务,从7月20日开始,他的电话就被各大银行的当家人给打爆了,记者采访他时,还不断有电话打入。

  方宣平(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今天电话过来的,基本上都是银行的,也就是跟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几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都打电话联系。这样就很明确的,信号很积极的,往市场化方向走对企业是信心上的增加。

  方宣平坦言,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政策,对于他们这样的大企业是利好消息。

  贷款利率放开,大企业门庭若市,大企业整个的溢价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能否得到改变?

  张忠来去年大学毕业,他大二的时候注册成立了公司,专门做庆典晚会,4年的时间,他一直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壮大自己的企业,但都因为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没能成功。从他的咨询中感受到和以前贷款的那些门槛一样,这次的咨询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观。

  张忠来:其实利率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中小企业来讲,利率其实不是对关心的,我们关心的是国家出台这么多政策,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讲贷款能不能贷给我们,不能贷给我们,即使贷款利率再低利率低于5(厘),低于基准利率,对我们来讲贷不出来还是没用的。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通过信贷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在上海,金融机构对于严重过剩的钢铁企业,就在扩大产能和升级转型上给出了两套不同的信贷策略。

  赵锡军:中小企业在争取贷款方面能力会弱一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总体来讲,资金的供求有一个不平衡,包括结构方面,包括数量方面,我们小微企业规模小,但是数量比较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供应方面可能还有一些问题,那么结构方面,我们很多的银行以前习惯上就是给大企业,给优秀企业去提供贷款。相对来讲,每一单的成本是一样的,但是你给大企业做,一单就是好几千万,几十亿都有,你给小企业做,一单可能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多的就是几百万,做几十家或者几百家的小企业还不如做一单大企业。

  从改革的方向来讲,我们现在是一个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那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就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有机会,我指的是有机会去进入市场来获得资金。同样对于银行来讲,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它也有更多的机会去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客户,所以这是改革的方向。但是最终每家银行它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它肯定在选择客户的时候,会选择更加优秀,更加好,风险更加低的,回报率更加高的这些企业,那我不排除有些中小企业可能也满足这些风险比较低的条件,但是毕竟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可能在这方面会弱一些。

  张鸿:最怕的是强者更强 惨的更惨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红蜻蜓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它也属于走红毯的,因为它属于大企业,几乎没有风险。我觉得在供的这个结构里面,就是供应人里面其实还有一个不平等,就是只有几个大门可以开,我们大银行可以存贷,开小门的小银行或者小的信贷机构不允许,现在就是允许大银行可以开个小门,这样大银行本来是做大生意的,你非要让它去放低身价去给小企业去服务,第一门不当户不对,第二,这不是它的强项。第三,它总弯腰这个腰也不行。所以其实我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就一个小门的这种小银行,小信贷机构,它愿意和中小企业共担风险,愿意和你一起成长。

  其实最终看谁有话语权,红蜻蜓这样的企业在面对银行的时候它有话语权,本来银行还有一个底线说,你看上面规定我只能打七折,现在这个七折也没有了,所以红蜻蜓这样的企业,或者国企,央企,它们的话语权更强了,说那你给我打三折吧,这个时候,银行业因为互相竞争,所以这个时候强者更强。但是弱者,像小张这样的企业,它有可能在这种时候贷上,为什么?因为有一些银行说,既然我给这些大企业优惠了那么多,那我本来不准备贷给你这个小企业的,我给你利率高点,我能回补一些我的利润,这个时候就是小企业有可能贷上款,原来贷不上有可能贷上款,但是可能利率它要付出利率更高的代价,所以我担心到最后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更强,牛者更牛,惨的更惨。

  赵锡军:政府相应的分担银行的风险 存款人资金的安全度会高一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两个方面都要做,一个是市场化改革的措施要继续往前推进,让企业、银行有更多的判断自己跟什么样的对手、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和权利,这是要往前推进的;第二,从管理、监管角度来讲,要有一些区别的对待,包括我们现在在监管方面也有一些区别对待的,比如对中小企业的一些这种风险方面的指标,像不良的资产的比率,可能对放大的企业的贷款和放小企业的贷款有所不一样,比如说对中小企业放贷款的增长速度,那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对小企业可能会放的更松一些。

  最终,我们在继续往前推进改革和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总的银行体系要有一个总的风险的控制,不能一味的去做大企业,一味去做小企业,它有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在哪?我个人理解,每个企业有一个自己跟自己相匹配的银行,或者是渠道。同样的,每家银行都有自己合适的,比较集中的客户,这样就需要银行要多层次、多元化,企业也是分大中小各个不同的层次,这样不同的银行和大中小银行体系比较成熟了,那相对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了。

  监管部门托着两头,一头是需求资金的一方,就是企业;另外一头是提供资金的一方,这个资金一方不是银行,是存款人。所以它要考虑到,万一我经营资金的银行从存款人那吸收的资金,然后把它放贷放给企业,如果这个企业的风险容忍度放松了,坏账增加了,万一存款人那边不干了怎么办?所以它托着两头,它从中间要找一个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我们在做监管政策,或者是我们做其它一些鼓励政策时,要考虑到不仅仅是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有考虑到居民的存款的安全。这两者之间把握好这个平衡的问题。在这个中间,万一比如说企业这块,我让银行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不是能让别的主体分担一些?比如说地方政府,或者是社会的一些组织机构等等,这样大家互相担一点风险,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小一些,成本也会低一些,存款人的资金可能安全度也会高一些。

  张鸿:要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市场来炒作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除了这个风险的控制,我们其实政策上还是应该放一些门槛。你看风险这个门槛,其实某种程度上放松了,比如上海这次42条应对中央金融10条出的42条政策里面就有,就是你要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银行的容忍度,坏账容忍度要增加,这是一个。还有很多政策是放门槛,就是允许民营资本来成立自负盈亏的银行等等,这些就是原来我们限制的东西,我们要允许它们进入市场来炒作。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挺心寒的,就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发了一个微博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的POS现在停了,但众所周知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就猜是不是有既得利益者不许?如果真是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让它在这个业务上不许开展下去,那就跟我们现在金融改革的方向是违背的。因为我们既然允许人家创新,让人家进来,那其实意味着创新者是来搅局,是要分蛋糕的,我们就要做好蛋糕被人分出去的准备,而不是不允许你来分这个蛋糕。

  赵锡军: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降低存款人的担忧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个人觉得,为了分担这个风险,那么我们可能有一些很重要的措施要出来,比如说存款保险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将来比如说利率市场化,市场化以后,那么这些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那怎么样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降低存款人的担忧,就要有存款保险制度,从市场化的制度分担这个风险。

  另外,比如说我们还有一些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对地方政府和这些社会的中介机构、专业性的机构,比如说信用评级方面,担保方面等等,需要更加的充实和加强这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对企业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我们现在是银行自己来做,如果有中介机构能够做得更好,或者是说各个地方的中介机构能够对当地的企业很了解,或者地方政府来出面做一些工作,能够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能让银行对某一个地方的所有的中小企业有一个集中的平台,能更好的了解,比如它的财务状况等等,那样在放贷款的时候能够降低成本来统一的授信,这样就可以好一些。另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产业链的一些上下游联动的东西,也可以让它们在中间发挥作用,或者提供一些担保,保障,加强这方面的力量,让它们尽可能地能够在市场化过程中间能够承担起新的角色,来分担这个风险。

  张鸿:中小企业只有不到5%的直接融资的比例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为什么我们现在银行的风险很大?就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了。中小企业更惨烈,中小企业大概只有不到5%的直接融资的比例,所以企业想要钱找不到可以贷款的,有钱的人又找不到企业,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让这个生态变得合理起来,让这边有能够愿意掏钱给那些企业贷款的人,贷款人能够有方式贷给你,尽量在减少风险的情况下,我们多元有创新。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扶持,不是你大银行的一个姿态,而是生意,它就是生意,是双赢,就是我也挣钱,你也挣钱,我不需要扶持你,是你也扶持我,我也扶持你,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生态。

  赵锡军: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好的融资环境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能够看到,从政府的层面,从中介机构的层面,从银行和企业的层面都能够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怎么来形成?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你要为当地的企业营造好一个好的信息的环境和金融的生态环境,你不能让当地形成一个信用不好的环境,你要让企业能够有好的融资环境,这是当地政府有责任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人均3万:谁没钱?谁存钱? 2013-09-1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海外投资 谁赚钱了? 2013-09-12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打不打:美国怕了?穷了? 2013-09-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物价还在涨 谁能拦住它? 2013-09-1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地价又涨了 房价上涨无极限? 2013-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