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人均3万:谁没钱?谁存钱?
2013-09-13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解说:有钱要存起来,没钱更得想办法存下来,中国居民存款总量十年翻了四倍,是什么让人们执着于存钱?人均存款三万,你有没有拖后腿?《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沈竹):各位晚上好,这里是《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我是沈竹。平均每个人三万块钱的存款,您达到了吗?央行日前公布了一份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份,全国居民的存款总额超过了43万亿元。如果按照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每个人相当于存款3万多元,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掂一掂自己的钱包到底有多少钱。三万块钱到底说明什么?我们的钱真的有那么多吗?这些人在某些人看来是不是还不够多,我们首先来欢迎我们今天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马光远和张鸿。那在节目一开头,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最新的数据。

  解说:储蓄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体现,中国居民储蓄到底有多少?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份,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过去10年来,中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

  居民储蓄大幅增加,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孙曼(北京上班族):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有能力,能够在这边买一套房,不管大小,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就目前来说的话,我觉得这个想法可能还会有一点遥远,目前的想法就是,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解说:孙曼现在和男朋友一起租住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区,一室一厅,每个月房租要3000多元,而她的男朋友月薪是700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大约是12000元,除了每个月3000元钱的房租以外,吃饭和水电费大约是2000元,买衣服虽然主要挑打折的,一个月也得至少1000元,好在北京的地铁便宜,票价只有2元,所以上下班都坐地铁的两个人一个月交通费只要大约200元,另外每个月还有2000到3000元会作为机动资金,用于同学聚会,唱歌吃饭。然而在孙曼看来,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的确比较大,现在每个月两个人发完工资,她就会先存上3000元,加上年终奖金,每年的存款大概能有6万多元。那么在北京,这样一种一线城市生活,月收入多少才够生活?近日,记者也在北京街头进行了采访。

  北京上班族:看你怎么说了,有车有房一个月四五千(元)就够了,没车没房怎么都不够。

  北京上班族:起码我觉得应该是差不多五六千(元)吧,差不多一万(元)的话基本上能维持一个中层水平。

  北京上班族:基本生活我觉得最少差不多得四千(元)往上吧。如果就是要是再加上租房子,如果真的要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话,肯定就得更多了。

  主持人:看到这最新数据应该说无论是总量还是平均,我们国家占了两个最,都是最多,人均也是最多,总量也是最多,然后3万块钱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认为可能太少了,也有很多电视观众可能存好几年也存不了3万,觉得太多了,我相信你们俩都是存款超过3万的人。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我超过3万,很自豪。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差不多。

  主持人:那你们怎么看待现在这3万,你们认为这个平均数字说明什么?有意义吗?

  张鸿:平均本身它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假如中国有一个叫平均的人,他其实生活在北京,和生活在甘肃是不一样的,你们老家甘肃可能,比如说达到3万,我看了一下2012年的时候,甘肃的这个平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他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就是必须的,衣食住行必须支出的这个部分,他甘肃大概需要花7年一个人能存3万块钱。北京人均城镇的这个,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3万6左右,然后消费性支出是2万4,大概一年能存1万2,所以你看见没有,北京人大概,城镇居民两年半,2.4年能存到3万块钱,如果这个平均同志是全国的平均同志,他大概花3.8年能存够。

  但是又有别的这个差别,比如说这是区域差别,还有行业的差别,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这个就是叫私营企业和非私营企业他们的这个工资差,这个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只占到了非私营企业的61%,所以他们俩同样有3万块钱,可能需要挣的时间是不一样,需要存的时间不一样,还有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刚出来,银行业,我们看最高的银行一个月就3万8,就已经够了,所以他们的幸福感应该比我们俩要强得多。

  主持人:所以好多都感觉被平均了,那咱们再看看总量,43万亿,我们算了一下,从2008年到现在,2008年是20万亿,几乎是这几年,4,5年的时间翻倍,这个总量说明什么?

  马光远:当然不是说说明很有钱,因为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富裕的国家它的储蓄是最低的,也就是越有钱储蓄越少,这基本是一个基本规律,现在我们去看的话,当然我们的这个文化传统可能是有一定的影响,东亚的一些国家都爱存钱,但是把这个因素抛去在外的话,一般发达国家的储蓄率,特别是居民储蓄率一般都非常低,那么新兴市场整体的储蓄率比较高。

  那么现在我们来讲,当然我看到说是最高,但是不见得,不见得这个比例应该是最高的,我觉得像跟我们一样比如说印度,一些别的国家,应该说这个比例差不多,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是这个趋势,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因为我们经济在发展,你会发现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经济每年在增长,按照统计局的数字收入也不断在增长,但是,大家存钱越来越多,这个跟我前面讲的这个规律又是相反的。

  当然我们说这个谈到储蓄的话,那么最有名的一个规律,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安尼他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也就是说人在花钱的时候,他不是按照你自己这个月挣了多少钱你来规划你的这个花钱的计划,而是按照你一辈子能挣多少钱,那么如果按照一辈子来说的话,中国人为什么存钱?我觉得用这个理论来解释,第一个,你对未来你的收入你是没有确定性的。你不确定说我未来还能挣多少钱,第二,你对未来的支出你非常担心,这两点原因决定了我们看存钱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是说以前,你比如说从10万亿翻到20万亿的时候用的时间是差不多5年时间,20万亿到30万亿的时候这个用了2年4个月的时间,30万亿到40万亿的时候差不多用2年时间,速度越来越快。

  主持人:那就追问一下,这些钱都从哪来的?这么多的存款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从哪来的?

  张鸿:刚才这个片子里已经说了,很多人这个把现在的这个压力,不用他说的未来的压力,就是现在我已经感受到压力了。所以,你就只能把钱存到银行里,这个里面你说刚才3万亿,我用甘肃和北京来比,如果你是3万块钱,你如果是3万块钱的话,北京你看好像比甘肃需要攒的年份少吧,3万块钱挣的容易吧,但是北京你3万块钱能买,在我们家那大概能买不到一平米的房子,甘肃好得多,能买好几平米,这种压力你就只能倒逼回来说我钱还是存在银行。

  主持人:存款多是好事还是有一些个弊处?今天我们也继续跟人民日报推出联席评论,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熊建(人民日报经济版):可以说是利弊参半,首先居民存款多,但是贷款少,这说明我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健康良好,对经济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其次,中国家庭负债率低,说明居民的购房,买汽车等消费潜力很大,一旦我们的各种保障跟上,投资渠道优化升级,潜在消费马上就能转化为现实消费。但是高储蓄率的另一面就是消费的低迷,长期来看,居民财富也在逐渐的流失,居民储蓄获得的利息少得可怜,而银行以高利率发放贷款,富人贷了款去投资,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主持人:应该说对比那些深陷危机的欧美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存款多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我们国家的这消费潜力是非常巨大的,那为什么今天大家会觉得喜忧参半,存款多了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吗?

  马光远:这个你会看,就是说我们这么多年来,90年代到现在,无论是高层还是一般老百姓,还是学者,一谈到储蓄率的时候,都没有给予过多的肯定,也就是说,你看到储蓄不断在增长,大家还很担心,有些人担心它是一个老虎,一出来以后我觉得特别是当年90年代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物质并不富裕,我们没有进入过剩经济的时候,国家非常担心,这些储蓄一旦放出来以后整个把物价就会哄上去。

  主持人:这种担心有什么必要?

  马光远:当年是有必要的。

  张鸿:现在越来越不用担心了。

  主持人:为什么现在不用担心?

  张鸿:因为这个钱不会出来。

  主持人:为什么不会出来?

  张鸿:因为钱没那么多,钱没那么多,别看这个第一,那个第一,我看到这个西南财大,西南财经大学它有一个调查,叫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就是说这个家庭的金融资产这样一个配置,那里面的数字你可能很难相信,55%的中国家庭是几乎没有或者没有存款的。

  主持人:那被平均了谁呢?钱是谁的呢?

  张鸿:10%的高收入家庭他的存款占到了整个存款量的75%,这样我们一算就知道了,10%,1.3亿人,10%是1.3亿人对吧,1.3亿人占到40万亿的75%,也就是四分之三,这样1.3亿人要占到30万亿,一个人23万。那剩下的有10亿人,11亿人,他们占到了10%,也就是10万亿,这样一除,一个人平均的存款是8500块钱。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关在笼子里的这些钱不是母老虎,而是纸老虎。

  张鸿:完全是纸老虎,它根本就不会出来,因为这8500块钱也是他不安全的,被动性的储蓄。

  马光远:对,这个结论事实上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求为什么中国的储蓄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储蓄叫居民储蓄存款,如果名副其实的话是有钱人的存款,也就是说现在存钱越来越多是哪些人?不是没钱的人,而是有钱人,有钱人为什么存钱呢?你比如说该买房子他已经买了,他已经有房子了,然后第二个,这个理财状况来讲的话他也很担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的收入如果越来越多的话,那么他把这些钱最主要放在什么地方?放在银行存款里面。所以能够解释这个,所以我觉得这个里面我们探讨了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速度之所以越来越快,可能隐藏着另一个命题,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应该是在两级分化的这个里面是越来越大。

  主持人:那存款现在的总量这么大,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一些信息?我们稍适休息,继续回来。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我们关心的是新鲜出炉的中国世界最多的存款量。那我们对于很多中国人的一些理财习惯来说,存款是习以为常的,非常的保守,也非常的有可靠性,但是对于很多低收入群体来说,存款可能就是他们的中国梦,是他们的梦想,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解说:快50岁的李宗喜,从安徽老家到天津卖菜已经十几年了。每天凌晨1点,李师傅就得和儿子一起去批发市场进货,凌晨5点就要开始摆摊卖菜,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睡到天亮过。

  李师傅(菜贩):基本上都是早市挣的钱,市场也不行,今年不行,我们市场里的没有干早市(生意的),他们都能卖,卖的钱多,卖个一两千块钱,我那卖个三四百块钱够干嘛的。

  解说:每天收摊后,和孙女玩会,是李师傅一天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光。可是想到未来,等孙女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上小学,李师傅深吸了一口气,告诉记者,他还要继续努力卖菜挣钱。

  李师傅的儿子,从小就跟着父亲起早贪黑的卖菜。讲起父母在天津卖菜的日子,他不禁眼泛泪光,希望自己能尽快撑起这个家,让父母不用再这么辛苦。

  李师傅的儿子(菜贩):你捡一毛钱还得弯一下腰。他都是一毛一毛一毛一毛的捡,我的结婚所有的家当,所有就是挣了十多年的钱,全拿给我结婚了。在这挺感谢我父母的,因为很小时候他就出来给我们挣钱,很不容易。等以后家里会好一点就不让他干了,因为他们都快五十岁的人了。等以后自己干点别的,能撑起这个家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回家安心地享福了。

  解说:如今老李一家人,住在十几平米的屋子里,窗户很小,即使外面光线充足,屋里依旧比较昏暗。在这个仍旧炎热的时节里,李师傅的家里,却只靠着角落里的一个零件缺失,颜色灰黄的电风扇降温。为了改变生活,老李和儿子都咬牙坚持着,努力挣钱存钱,一分都不敢浪费。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早已突破50%,远远高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全民存钱的背后,是对未来生活负担的担忧。

  主持人:刚刚小片子咱们也说了,老年人现在给子女要存钱买房子,所以要存钱;中年人要养老,也要存钱;年轻人养孩子,也要存钱。那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今天巨量的存款?分析分析这其中的秘密。

  马光远:所以现在你这些钱就好像你比如,我们说一个欠了人很多钱的一个人,然后他到处筹款,筹了很多钱放在银行这,那么在银行里面表现他有储蓄,但事实上他欠很多钱。这个未来如果说真的要算中国居民的负债的话,有两种负债,一个是就是我们说帐面上很清晰的这种显性的负债,还有一个隐性负债,就是你未来为你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等承担的这些债务。

  主持人:好多人说现在存款太多,其实是老百姓在补贴大银行,因为常年我们是负利率,那为什么中国人还是宁愿补贴大银行,他还要干这个赔本的买卖呢?

  张鸿:你要这么算的话,中国人真是疯了。你看2008年的时候,刚才他说2008年20万亿到现在的这个40万亿,用了5年时间吧,翻了一番,但是你知道2008年的时候可支配收入是多少?1万5,然后现在是2万4,增长了多少呢?55%,就是你收入其实才增长55%,而你的支出,个人消费支出从8700到16000,增长了也将近一倍,就是90%,就是你的收入增幅不高,你的支出增幅翻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要把钱存到银行里多存了一倍。

  主持人:这等于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张鸿:这简直是疯了。

  马光远:有一个解释说这个为什么越来越多?是因为你的净收入事实在降低,就是你的收入本身的增幅低于你的支出的增幅,等于是你剩下的钱越来越少,那么剩下的越少按照你的人生规划的话,你对未来是越来越没希望。我们现在需要看的就是这个数字本身反应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去重视,你包括说这些钱大家为什么担心,那么担心的一个原因就是你根本盘活不了,克强总理一直讲要盘活存量,怎么样来盘活居民的储蓄?怎么样让大家花钱,把储蓄转变成有效的投资和有效的消费,这是需要我们去做的,那么根子何在,我们需要去分析。

  主持人:也就是怎么让大家把这个消费动力真正地能够释放出来,而不是关在笼子里一堆纸。

  张鸿:看起来好像银行存款多了,是因为我们收入多了,其实不然,是因为我们收入少了,大家不敢花钱了,只好把钱放到了银行里,如果我的预期收入是稳定的,或者是增长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马光远:还有预期支出。

  张鸿:那我就不用特别担心,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东方人喜欢存钱,美国人,什么西方人不喜欢存钱,这是错的。

  主持人:错,全错。

  张鸿:美国人也存钱,他只是存钱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比如说美国人也担心养老,但是他把养老金这个形式不是储蓄存款,而是变成各种基金,然后在股市里面。我看到一个数字是现在的退休金的余额美国的,是17.9万亿,这个是GDP的1.2倍。

  主持人:看吧,现在不都说牛市开始了嘛,说股市的翘翘板效应开始显现了,预测一下,两位最后一人一句话预测一下,未来我们的储蓄率是会降还是会升?

  马光远:我觉得。

  主持人:一句话。

  马光远:我的感觉应该说会降低,不正常。

  张鸿:我觉得可能还会升。

  主持人:好,大家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呢?今天我们继续跟人民日报推出联系评论,2003年到2013年我们这样一个居民存款量是从10万亿翻到了40万亿,几倍的增长,那存款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们听听他们的说法。

  熊建(人民日报经济版):第一,政府对社会保障,教育体系的支持还不够,上学,买房子,看病,养老,都是大的开销,这些大部分都得自己承担,银行里没钱怎么行。第二,想投资,步步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也都比较低,还是存钱最保险。第三,我们中国人不愿意借钱过日子,我们喜欢的是年年有余,量入为出,教科书,银行,鼓励大家用信用卡,鼓励大家贷款买这个,买那个,但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如当爸爸的一句话,他说,孩子,你不能这么过日子,你一定要有存款,不然我老了,靠谁。

  主持人:两个人现在有不同的观点了,我想听听两位不同观点的原因。

  张鸿:因为我们如果你要钱不存在银行的话,一定别的地方需要有出处,比如说股市,你刚才说它是翘翘板,但是股市中国的,2008年到现在你说它的这个股市是从6000多点到现在2000多点,而且这么长时间,萎靡不振,但是你知道,刚才我说了为什么美国人他会把钱,把自己的养老钱会以股票,或者股票基金的方式存起来,是因为你看从1974年的时候他们这个个人退休金法案出台以后,到2011年,你知道它的股市回报率,年平均回报率是12.1%。

  主持人:好,这就是一个成熟市场给我们的不同答案,马先生。

  马光远:我觉得很简单三点,第一个是我们的社保会越来越完善,大家对这方面担心的支出会少一点;那么第二点是居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我们未来一个目标,2020年我们要翻一番,那么我前面讲的钱越多,储蓄的越少;第三点,有人担心说中国的光棍越来越多,会影响这个支出,我觉得这个应该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打不打:美国怕了?穷了? 2013-09-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物价还在涨 谁能拦住它? 2013-09-1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地价又涨了 房价上涨无极限? 2013-09-0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学区房投资过时了吗? 2013-09-0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看病贵:商业贿赂的罪? 2013-09-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