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泓:"拼了命干出的南车速度"
2013-08-23   作者:记者 杨烨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也许是和铁路打了半辈子交道,和其他央企掌门人不同的是,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除了待人亲切外,言语中总透着一股子西北人特有的实诚,讲到高兴的地方,他会下意识地扶一下眼镜,音调也会微微提高。
  就是这样一个人,带领着中国南车创造了高速列车的众多第一,并跻身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三强”。中国南车以独特的创新之路,成为领跑高铁时代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动车组、机车、城轨地铁、客车、货车等产品形成了完整的谱系化产品,其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和铁路打了半辈子交道,我就是要让中国南车,成为一个高品质的象征,让人们听到中国南车就放心、安心。”郑昌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奇迹都是‘拼了命’创造出的”

  坐在记者对面的郑昌泓表情沉稳且谦和,笑容亲切却也不失威严,因为刚刚主持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匆匆赶来的他额头还泛着一丝细汗。
  郑昌泓是个造火车的人,说起高铁,他的话语中总是会透露着一丝自豪。“过去我们是跟着老外学,现在我们做的不比他们差,而且我们的高速列车非常舒适、平稳,甚至比外国的列车还准时。”他说。
  作为一家中国高速列车生产企业的“领军人”,郑昌泓永远记得,第一次乘坐欧洲之星时,内心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前后仅6年,中国高铁就实现了世界运营最高速度的飞跃。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也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并列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成果。
  “创造奇迹永远没有捷径,就是全体南车人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干出来的。”谈起南车的创新之路,郑昌泓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而是思考良久道出了这句朴实的话。
  他向记者回忆起了这样一个片段:面对南车突飞猛进的技术研发速度,日本川崎重工的会长来青岛参观后提出相同的困惑:“你们从引进技术到完全自主研发最起码要花10年的时间,而现在完成这个进程只花了不到5年时间,究竟是为什么?”他当时回答很简单,“我们没有少花时间,更没什么过人的聪明才智,其实就是‘一天当两天用’比别人多留些汗水罢了。”
  郑昌泓告诉记者,中国南车很早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条腿引进消化吸收,另一条腿就是“自主创新”。一开始,南车通过引进技术,将外方的技术、生产过程等充分吸收并固化下来,然而真正核心的技术比如源代码之类,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正因为如此,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南车科研团队也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在郑昌泓的记忆中,在那以后,连续五六年的时间里,南车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加班,没有周末休息,甚至连春节都只放一天甚至半天假。在线上工作的售后人员有的甚至五六年都没有回过家。
  “高铁技术涉及到国家产业安全,对于南车而言,核心的技术必须要突破,否则你的企业想要真正具有竞争力都是空谈。”郑昌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令人庆幸的是,南车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南车的产品及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正在从“国内领先”向“国际领先”迈进。“特别是我们南车制造的300公里的列车,是完全自主的,国内配套率达到90%以上。”郑昌泓骄傲地说。
  除了辛苦的付出,中国南车的自主创新还具有“开放”的特点,郑昌泓将其概括为“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实施协同创新。”据他介绍,南车在创新的过程中,联合清华、北航等国内知名高校,还有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和专家,调动优质资源来共同进行研发。“正是因为开放,所以研发、创新速度很快。”郑昌泓说,他指指手边的模型,“CRH380A型动车组的诞生就具有代表性,以南车为主体,联合了50余家企业、30余家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研制,60多名院士、500多名教授、近万名企业研发人员参与该项目。”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中国南车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是巨大的。郑昌泓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2007年,中国南车的企业科技投入为13.4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47亿元。5年间,南车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近200亿元,年增长率在40%左右。这样的投入,在郑昌泓看来是值得的。

  向丰田学习“精益管理”

  虚心借鉴和学习让南车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瓶颈,同时也让中国南车在国企管理创新的改革过程中顺利“突围”。
  “比起盖现代化的车间、壮观的办公大楼,南车向现代化的企业转型过程中,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观念,这场仗一定要打得漂亮。”谈到企业的管理创新,郑昌泓这样告诉记者。
  时间倒回至2008年6月,当时正值中国南车上市前夕,同时也是中国铁路基础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期。郑昌泓回忆称,“我们面前既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又有很现实的经营压力,班子成员都在集中思考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管理变革,抓住市场机遇必须依靠高品质的产品,为股东创造价值必须重视成本和效益,在这三者的结合带,我们发现了‘精益管理’”郑昌泓说。精益管理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后来在日本企业铺开,又逐渐推广到了全球。“精”表示的是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的是利益、效益。这个“益”要靠“精”来保证来实现。精益管理包括精益品质管理,它有一个三不原则,就是不制造不良、不接收不良、不传递不良。精益品质体系是强调人、物、标准融合的体系。
  “我们对精益管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认为中国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来运用它是非常有益的。作为一个现代化、和国际接轨的企业,中国南车要想打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产品,就需要推行精益管理。”郑昌泓说。
  2008年6月之后,中国南车开始试点精益管理,后来逐步推开。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是一家市值接近600亿元央企的“掌门人”,也面临着自上而下的巨大阻力。“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方法是个痛苦的过程。”回忆起当初的变革过程,郑昌泓坦言。他说,“刚开始大家不理解,既然已经有了成型的规章制度,为什么还要实行这种管理?但是,在真正推行这种管理方式后,员工严格进行节拍化的生产,不仅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降低了,而且员工也切身感觉到他们的生产环境改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连工资收入也增加了,员工的加班加点也少了,有时间休息调整。所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对员工都有益。”体会到改革的好处,改革的动力自然就有了。

  要成为世界的“中国南车”

  可能和一直在企业有关,郑昌泓和记者的交谈中并没有太多浮夸的辞藻,他经常说,自己很幸运,南车也很幸运,因为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都奠定了我国铁路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内的铁路大发展方兴未艾,中国南车在国内主营业务的发展有着天然的“好”环境。
  但是从更长的周期和更广的视角来考虑,郑昌泓的目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国内高铁市场,而是将南车的发展锁定了“国际化”和“适度多元化”。
  据悉,中国南车“十二五”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了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专有技术延伸产业、资本运营“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经营格局。南车包括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以及客车、货车等系列化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南车还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有生产服务基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建有专业研发机构。另外,中国南车还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订,并主导制订了两项国际标准。
  “过去我们是生产配套部件出口给国外的制造企业,并且他们在我国国内采购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如铸钢、锻钢等。现在,是国外企业为我们生产配套产品,并且我们到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等国建立企业。”这样的变化,在郑昌泓看来,正是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南车国际化程度提高的真实写照。
  他说,尽管当前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欧洲市场对轨道交通装备的投资有所放缓,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容量仍然巨大,非洲、东南亚、独联体和拉丁美洲等国家轨道交通市场增长迅速,南车在新兴市场大有可为。“目前我们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以及阿根廷等国家的市场拓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今后我们将积极推动海外项目的本地化,推广制造+服务的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和优化创新商业模式,加速从出口贸易向国际化经营的转变。”郑昌泓说。
  当然,中国南车的国际化经营的路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现在全球轨道交通的需求比较大,但中国南车的海外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仅为10%左右。我们未来的规划是起码要达到20%、最终达到30%。”郑昌泓坦言,一个国际化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必须达到30%以上,而中国南车与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我们要经过不断努力,通过市场扩展、产品提升、服务改善、国际影响力增强来占有市场和推广品牌。要从现在的100亿海外收入做到300至500亿的收入。”他说。在他看来,继续深化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容易。他直言,缺乏国际化经营的各类人才是南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缺乏人才,对外国的政治、法律、环境、风险的评估方面就会存在缺陷。
  除了“国际化”,郑昌泓表示,“适度多元化”也是南车未来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他直言,轨道交通的产量毕竟是有限的,也有高低年份之分,不能过分依赖,而要把它作为立身之本,发散的考虑多元化发展。目前,中国南车从轨道交通的行业跨出去,用轨道交通的制造优势,带动企业做了一些产业链上延伸产品,如风力发电设备、电动汽车、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机械、发动机、电力电子等产业已形成一定基础,进入快速成长期。郑昌泓还对记者透露,未来,中国南车还将继续做大做优做租赁业务。

  “有时候做正确的事情需要敢冒险”

  和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不一样,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国资委对于央企的考核也逐渐严格,如何在“谨慎”和“机遇”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也成为包括中国南车在内的很多央企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既然国资委选择了你、你的员工选择了你,你就要承担其责任,这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因为央企是‘顶梁柱’,你要兢兢业业地把企业做好,对国家负责,对九万员工负责。”郑昌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向记者坦言,作为一个与火车打交道30多年的老铁路人,中国南车“掌门人”的身份,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荣耀,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我必须时刻怀着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感觉,排除哪怕针尖大的失误。”不似人们印象中高高在上的央企领导,郑昌泓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谦卑。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要让企业停下来“吃老本”。郑昌泓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央企负责人,更需要一种敢于冒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响亮品牌,和波音、GE、西门子等企业一样成为高品质的象征。听到中国南车,人们就放心、安心。
  “这个目标光靠‘吃老本’是无法实现的,南车要发展必须继续向前走,任何机遇都会伴随着挑战和风险,好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作为企业的领导层,你需要考虑的是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有好处的事情,即使有风险,但也一定要迅速抓住机遇,给大家掌好舵。”他说。
  “年轻的时候在绿皮车的硬座地板上都睡过,听说家乡兰州的高铁马上就通车了,我一定要回去坐一坐。”在访谈结束走出门口的刹那间,郑昌泓转回头对记者说,笑容里充满着西北人独有的真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消息称中国南车近期将发行10年期公司债 2013-04-11
· 中国南车中标土库曼斯坦客车项目 2013-02-01
· 阿根廷购与南车签4.63亿美元城铁采购合同 2013-01-11
· 京广高铁70%以上运能中国南车造 2012-12-20
· 中国南车正式涉足页岩气开采领域 2012-10-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