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与悬棺之迷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又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这里丹霞山水美景与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心学文化揉合在一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龙虎山的神奇还在其崖墓群,泛舟泸溪河上,两岸的崖壁犹如一幅历史画卷展现眼前,一个个山崖墓穴,形态各异,高低不一。这些崖墓悬棺群数以百计,大多是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至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这些悬棺在古代是如何安放进去的,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鬼谷子与鬼谷洞

鬼谷洞位于贵溪市冷水镇云梦山,峰峦高峻,云海松涛,气象万千,被道教称之为第15洞天。因道教仙师鬼谷子曾修真讲学于此而得名。
鬼谷洞位于云梦山腰,洞口不大,口面向上,莹润光滑。洞之上方巨岩耸峙,呈重楼复阁之势,成了这座灵洞的天然屋顶。入洞必须双手并举垂直身子而下,颇惊骇,但无险。洞内光线幽暗,钟乳倒悬,岩景粗犷。成千上万只蝙蝠栖身岩壁,见人四处纷飞,幸而不撞击人体。洞中有块圣石——云梦床,卧在上面,犹如婴儿在母腹中孕育,茁壮成长。
陆九渊与象山书院

陆九渊(象山)在鹰潭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虽然是邻县金溪陆坊人,但他在上清应天山创办了名噪一时的象山书院,成为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江西金溪青田人,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九渊来到应天山,他见应天山形“宛然巨象”,便易应天山为象山,自号象山翁,居所称象山草堂,讲学处为象山精舍。陆九渊在象山讲学,被学者称为“象山先生”。陆九渊在象山精舍既是其讲学盛时,亦是他的“心学”思想体系完成时期。应天山重峦叠嶂,飞瀑流泉,风景秀丽。但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贵溪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
明朝宰相夏言与桂州村

泸溪河从上清镇前流过,北岸为上清街,南岸为桂州村。据说以前上清街道在桂州村,河水是从桂州村前南山脚下流过,至今泸溪故道依存。溜光铮亮的鹅卵石路在桂州村处处可见,村东村西古樟苍翠,好似进出村里的绿色之门,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明朝时,桂州村出过一位宰相(首辅)夏言。夏言(1482—1548年),字公瑾,号桂州,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8年)中进士。世宗(嘉靖)即位后,夏言屡次上疏改革弊政,裁减冗员,严惩贪官,加上夏言善诗文,故深得嘉靖帝信任,赐给他“博学才优”银章一枚,官至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上柱国、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