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寨的充电器,手机“充电宝”最近也被频频爆出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稍不留神,权益就容易被侵害。 记者日前在太原市的一些数码商场发现,商家销售的“充电宝”品牌琳琅满目,容量从2200毫安到18000毫安不,价格从几十块到数百元不等。 在某科技大厦负一楼的手机卖场,记者随便来到一家柜台,售货员介绍了一款售价为160元的11200毫安“充电宝”,该售货员表示“充电宝都存在‘虚容’的问题”,“电池为2000毫安的手机可充电4次,实际容量差不多有七八千毫安”。 而谈到3C和质保问题,该售货员表示是“正规厂子的货”质量没有问题,他们的商品“不发热”,也“从没有消费者找回来过”。他们这里也不开具发票,问起质保期限,售货员说“应该是半年,或者3个月吧,反正一般没有问题”。 当记者将价格砍到100元还嫌贵的时候,售货员从柜台拿出另外一款外形相似,容量一样的“充电宝”,售价仅为前一件的一半(50元)。该款“充电宝”分别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介绍了“充电宝”的使用方法,但记者并未看到任何3C认证等质量保障方面信息,甚至连生产厂家、地址、电话都没有。 在一家品牌手机卖场内,最便宜的某品牌10000毫安充电宝的售价为250元,销售人员表示,他们所有的商品都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具有3C认证,一般额定充电次数是500次”。并且开具商场的正规发票,质保的期限为一年。 深圳市一件电池生产厂商肖先生表示,由于制造移动电源不存在技术壁垒,几乎所有的电芯、电路板都可以在普通电子市场直接采购,造成了制造商准入门槛过低。 “一个一般的充电宝不过百十块钱,用段时间不合适就丢了”。太原市民刘凤民说,即便出了问题,一般消费者不会去找售后或者消协,“太麻烦,也不一定能解决”。 “目前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行业标准”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三包齐全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