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3-08-14   作者:宋立民(清华大学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景观与景观评估 2.美国、欧洲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景观评估体系 3.尽快建立中国特色景观评估体系

  景观是自然生态,也是文化传承,一个国家的景观是生长在其土地上的民众记忆、感知与依赖的重要依托,也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土资源的评估,现有的中国国家政策法规多以土地、农林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至今没有将景观资源纳入到国家层面的评估体系之中。
  反观国外,美国、英国与欧洲各国由于景观评估体系的完善,其景观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中国应尽快推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开始之前,通过评估,清点中国的景观资源,在规划与建设中真正做到将景观资源也视为国家的宝藏,悉心保护、精心开发。

  景观与景观评估

  景观是一个包含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概念。什么是景观?简单地说:人们每天生活中对周围生存环境的所视所感就是景观,这里所指的生存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亦指人工环境。
  景观是一个地理实体,它通过历史与时间的演化最终形成自然面貌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有机合成,是人文与环境统一的整体。景观的延展概念强调它是被当地居民和游览者所感知、记忆与依赖的区域。景观涵盖一切户外场所,包括知名的风景区和普通与无名的景观。知名的景观因为被大众喜爱而被精心保护,普通与无名的景观也因为它对当地居民的人文意义或对整体生态环境的不可或缺性而得到尊重。
  景观评估是由政府组织的对国家景观资源的整体评价,是国土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景观观念关注的是特殊的风景,而不是将人类生活的全区域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景观评估修正这种概念,将人类的户外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全部场所和景观,景观评估的目的是对国家景观资源的总体面貌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为保护、利用与改造提供依据。
  景观评估早在五十年前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提出,其主要论点即是:景观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景观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均需在评估之后开始。景观评估在美国、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被广泛立法应用,取得了积极效果,其景观成就有目共睹。
  对于国土资源的评估,现有的中国国家政策法规多以土地、农林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虽然在2011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实施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调查与监测”的目标,但仍然没有将中国景观资源纳入到国家层面的评估体系之中。

  美国:建立严格景观评估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因为本土没有遭遇战火,很快就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工业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几种突出的表现是:战后的生育高峰期使人口大量增长;机械的应用使得粮食产量提高导致农业人口过剩;过剩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扩张和高速公路延伸对国土资源中土地、水源和空气的承载与恢复能力造成了巨大压力;化肥、杀虫剂广泛使用不仅伤及土地和动植物,也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健康;大面积采矿和砍伐森林对公共土地造成损伤;广告牌泛滥和垃圾废品对日常城市景观产生破坏。几起典型的恶性事件更是引起了公众的愤慨,诸如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霍加河由于化工污染排泄而多次起火、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圣巴巴拉市由于管理不慎造成漏油事件等等。生存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质疑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对生存环境的讨论日益增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环境中自然美被破坏相关的。如何保护好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景观环境,这一课题摆到了专家与官员们的案头。
  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震惊了西方世界,书中用大量的事实讲述了化学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书名形象地告诉人们:春天原本是鸟语花香、人类与动物们欢歌笑语的好季节,但化学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已使小到昆虫大到鸟兽都不复存在,人类面对的景观将是没有鸟语虫鸣的“寂静的春天”。
  在哈佛大学景观系、麻省理工大学景观与地理学系专家及相关政府官员的参与下,美国开始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其中包括景观评估法。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在白宫召开会议,讨论国土开发与环境等问题,与会者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应该被环境景观视觉评估和开发建设的严格标准所保护。由于此次会议的高规格和讨论问题的特殊性,因此该会议被称为“白宫环境与景观会议”。
  由于国家层面的重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新的法规直指改善污染与环境保护,如美国在1965年颁布了《荒野法案》、1968年颁布了《荒野与风景河流法案》,法规的积极意义是确认了环境中的景观价值,并着重强调保护景观的审美品质。
  1970年美国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是一个重要标志。该法案由时任总统尼克松签署。法案中对环境中的审美问题如何与开发建设协调好关系进行了系统规范。此法案的目标之一是“确保所有民众享有一个安全、健康、丰富、有审美和文化愉悦的环境”。将“审美和文化愉悦的环境”写进国家法规,这在全世界是第一次。
  此法案的另一个要点是它规定联邦政府对国家重点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法案要求此类报告应“将系统的、跨学科的方法运用到规划和决策当中,要求确保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环境艺术结合起来”,并且“要能够认定和改进工作方法与程序,以确保当前尚无法量化的环境魅力和价值,在决策过程中和经济与技术因素一起得到恰当的考虑”。
  1974年,美国农业部颁布了《视觉管理系统》法规,该法规的特点是从视觉管理入手将国土景观资源的评估体系加以完善细化。从审美视觉体系方面管理国家农业与林业景观,这一做法堪称创举。此法规所提出的景观评估体系将国土景观资源经评估后分为保存、保留、部分保留、改造、最大限度改造五种梯级模式。
  这一景观评估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国土环境整体评价中,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等是保留模式的样板;拉斯维加斯是最大限度改造的模式样板;介于中间层级的保留、部分保留、改造三种模式下国土景观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是占比最多的部分,此三种模式对于国土规划与开发的程度标准区别显著。可以明显看到,继评估之后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国家形象,使一个缺乏国土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建国年数大大少于欧洲与中国的国家拥有了独特的环境资源与景观魅力,使美国在近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的地位。

  欧洲:公众参与评估体系建设

  英国的情况与美国类似,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出现了土地由于过度使用而贫瘠化、沙化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化与日益增长的交通设施建设也使英国普通民众引以自豪的乡村景观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民众出于保持与提高其生活品质的考虑,呼吁政府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l968年,英国通过《乡村法》,之后,环境与景观研究学者提出了英国特色的景观评估体系,即景观特征评估方法。
  英国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地理地貌:研究被评估区域的地质、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也包括气象,空气清洁度等;二,景观栖息地:重点考察被评估地区的动、植物分布栖息地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三,视觉与感性:通过问卷或对居民的调研确定通过感官感受到的景观质量,单个地形或地貌的物质构成、分布模式、感性特征、以及不同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历史景观:关注环境与景观的历史性特征,记忆、传说与故事。五,文化景观:考察人类与景观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给景观场所赋予意义,景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联度等。
  英国的景观评估体系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重视程序公正,它包含着公众参与的特殊步骤,特别是被评估地区原住民的参与是其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公众的参与通过问卷调查或重点提问的方式被纳入到评估程序中。
  英国的景观评估体系强调对于普通景观类型的评估,而并不仅仅考虑那些风景名胜区,有些貌似平常的景观由于其在生活记忆,文化传承、生态系统或其它方面的特色被公众赋予了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其比美国的景观评估体系进步的方面。
  公众参与是景观评估的关键之一,这使民众主动关心景观的保护、管理与应用,民众认识到景观在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以及经济生活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也有利于民众在评估中体验到自我生态教育。同时,公众也认识到景观与经济生产密不可分,景观的管理和保护创造了就业机会,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
  及美国与英国之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风景资源的法案或评估体系。1973年,联邦德国通过了《自然与环境保护法》。法国一直重视其国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其巴黎大区城市保护和法国农业景观开发与利用使法国的景观一直在全世界享有美誉。
  2006年,欧盟通过了《欧洲景观公约》,该公约是在欧洲各国广泛商讨下的基本共识。公约强调要在法律上将景观视为全体欧洲民众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看作是欧洲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以及各国人民不同生活特征的表现。公约强调了景观政策的制定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要求将景观评估与国土资源开发、城镇规划、文化与经济产业政策等相协调。

  尽快建立中国特色景观评估体系

  中国有着独特的景观历史与文化,从《诗经》中对风景与人文的描述到早期苑囿林地的营造;特别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神秘美丽又平等和睦的世俗社会,是中国人对环境理想的最初表述;之后的唐宋至明清各朝代的先人们,以文章、以绘画,以实际的园林、建筑、城镇建造一步步将中国人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实践着。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景观是中国人身份和场所意识的承载体,如果失去或改变这一承载体,中国人将由于无法识别自身所依赖的场所而造成意识上的混乱。
  中国的地理地貌有着举世无双的独特性与优美度。世界大国中,只有中国的土地有着几千公里从世界之巅到海平面的高程跨度,在这一跨度中,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的壮阔大美;有九寨沟、张家界的绚丽多姿;有江南小镇、东北雪乡、云贵山村、胶东海滨的丰满百态。从地理形态上讲,中国地理地貌的丰富性当属世界第一,亦因为此,国际旅游界早已预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如何善待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如何保护好、建设好这一方神圣土地?
  从美国、英国等国家近五十年对景观评估坚持不懈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到差距,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差距,简言之:我们一直没有把景观资源认同为国土资源的一部分。
  正由于此,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中,虽然成绩斐然,但建设中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景观评估与保护措施,对国土景观资源不可逆的破坏也达到了高潮,诸如:盲目改造自然环境;盲目拆除古城古镇古村落;开发建设中,长官意识浓重,缺乏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方式,无视民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环境的依存感;不顾景观中原有的尺度与肌理,贪大求洋,甚至小区或新城名称都是洋名,致使丢失景观文化自信心;只注重土木建设,不顾相关水体、空气纯净等因素,忽视景观是一个整体等等。
  中国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城镇开发与建设,应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景观评估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必备保障。
  中国特色的国土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应建立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框架内,首先应充分分析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景观类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要素;继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借鉴欧美近年在此课题上的新研究成果,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同时,合理、可行、易操作将是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国家层面的关注与立法支持是推动景观资源评估体系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从国家层面关注本国国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尽快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在中国新的城镇化开始之前,通过评估,清点中国的景观资源,在规划与建设中,不仅重视诸如矿产资源、水土农林资源,还应将景观资源也作为国土中的宝藏,悉心呵护、精心开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