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称相关部门计划尽快推个人境外投资制度
2013-08-06   作者:记者 李勇 见习记者 谢玮 实习生 钱宝业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字号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本刊,相关部门正计划尽快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但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目前,我国居民仅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方式间接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相关部门表态正计划尽快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但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不炒美股你就out了?
  2010年至今年7月,云集了众多中概股上市公司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59.23%,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8.64%。投资美股似乎更有利可图。
  在五道口从事IT工作的林志(化名),从2010年开始炒美股。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他所知,从1996年中国第一家公司广深铁路(601333.SH,GSH.NY)赴美上市开始,就有个人投资者在境内炒美股了。国内知名研究美股网站i美股主编梁剑更是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预估现在约有30万个人投资者在炒美股。但是这个群体更乐意称自己在‘投资’美股。”

  资金绕道炒美股

  中国目前不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只能通过购买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个人投资者没有合法渠道直接操盘美股,只能借由专业投资机构曲线投资美股。
  根据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个人账户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会受到严格的审批监管,并且每人每年度的换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而美股的交易必须使用美元,如何将大量的境内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汇入美股账户,成为想投资美股的境内投资者最大的障碍。
  中国建设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银行对境内给海外账户汇款有严格限制,如果这个账户是境外投资所用必须要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批准,境内银行才能进行操作。
  那么大量的个人投资者是如何绕过监管投资美股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投资美股首先有两种开户方法,其一是通过国内券商在港分支机构开户;其二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在国外的券商处开户。
  邹静(化名)是国内一家大型券商在香港分支机构的投资顾问。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券商可以帮助记者在香港开设证券账户,这个账户不仅可以投资美股和港股,还可以投资台湾、新加坡等多地的资本市场。
  记者只需要携带身份证以及地址证明单据(如水电费单或物业管理费单等)到这家券商的北京分支机构办理即可。如果记者不方便,他们还提供上门服务。
  证券账户开设完毕之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开立进行交易所需的银行资金账户。邹静告诉记者,他们在为记者开通证券账户的同时,就会在香港的银行如渣打银行为记者开立交易所需的资金账户。
  “为了更顺畅地往海外账户汇款,在银行汇款时,可以将汇款用途说成留学、教育等,如果这家银行不允许你汇款,你多试几家总会行的。”邹静提示道。
  这样,一旦资金汇入上述海外账户之后,就可以进行美股投资了,成功地规避了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境外市场的规定。
  另外一位来自国有大型券商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其所在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开户的投资者95%为大陆个人投资者。
   而通过网上直接在国外券商开户的方式则更为普遍。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少国外券商为了服务越来越庞大的中国投资者,都开通了相应的中文网页和客户服务。
  大陆投资者只需按要求在网络上填写开户信息,并将相关证明材料邮寄至券商,审核合格后即可开户。而开通交易所需的银行资金账户的方式与第一种开户方式大同小异。
  如果觉得每年5万美元的额度太少,林志向记者支招,可以用身边朋友的身份证申请更多换汇额度,比如10个人的换汇额度加在一起就有50万美元。
  但一位市场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样放大资金的操作方式在现实中也容易异化,容易衍生出非法集资。比如一些公众可能会将自己的换汇额度交由第三方去投资,而一旦投资出现亏损,可能会引起权益的纠纷。

  美股的公司更真实

  从2010年至2012年,林志投资美股这三年的收益分别为40%、40%和90%。“这样的收益率在我的朋友圈子里不算什么,有的收益甚至高达好几倍。”林志说。
  “从我们网站的用户来看,投资美股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梁剑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当然,肯定也有投资亏损的,但大都不愿意公开说。”
  炒美股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一位美股投资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在优酷股价为30美元时购买了优酷的做空期权(即只有当后市优酷股价走低时才能获利),当股价涨到40多美元时继续买,结果优酷股价飞涨到50多美元,亏损达到九成多,让人惊心动魄。
  不过,相比于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对于炒美股一族,他们觉得从美股市场学习到了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带给他们的投资视野和理念。
  梁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投资美股的人群主要有四类: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高管和员工;围绕赴美上市企业产业链的人,比如私募或创投基金;有海外读书背景或对海外资本市场比较了解的人;具有国际视野的投资者,比如以前投A股的,后来转投美股。“这些群体在投资经验和视野上比A股平均水平高一些。”梁剑说。
  “我觉得炒完美股,自己变得更加理性了,不再特别关注一个公司的股价,而是关注它的业绩和盈利模式。”林志表示。
  林志告诉记者,相对于A股,美股吸引他的原因在于公司在美国股市的估值更为真实;美国的股票市场能够真正甄别出好公司和坏公司。
  “A股最大的问题不是说市盈率高的问题,而是财务数据是不是真实的问题。”林志说。
  “公司如果业绩不错,一定会被市场认可,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谈及自己投资美股的感受,梁剑直言,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除了一两家在香港上市,其他的都在美股上市,而互联网公司又是他相对熟悉的公司,所以会选择在美股投资。
  此外,相比于退市难的A股市场,充分市场化的淘汰机制,也是美股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原因。
  林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美国,公司愿意上市就可以去上市,但是造假或业绩不好就要付出代价,甚至为此被勒令退市。
  “对于公司而言,觉得在美股的价格太低了,对公司不利,你就可以主动退市。比如盛大,非常优秀,但觉得价格太低了,就退市了,私有化了。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逻辑,并不是退市就意味着公司不好了。”林志说,而在A股,退市的企业往往是特别差的企业,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亏损企业竭力避免退市。
  此外,目前国内的炒美股投资者,一般选择投资的公司为自己工作领域熟悉的公司。比如从事IT工作的林志选择投资的公司就多为TMT(科技、媒体、通信)类。

  投资政策或将松绑

  “个人投资者交易国外股票的交易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近几年的交易量出现了猛增。”广东省社科院外汇研究专家黎友焕(财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林志向记者表示,其周围投资美股的圈子,平均每人有20多万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以每人只投资换汇额度5万美元进行保守估计,境内30万个人投资者投资美股的资金即达到150亿美元。
  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份公布的数据,QDII累计获批额度为858.57亿美元。这意味着不算其他境外股票市场,单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美股的金额即超过QDII累计额度的1/6。
  银河期货首席经济顾问付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肯定是违规的,但这是挡不住的,下一步估计很快就放开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外。目前主要困难是资金出不去,监管层应该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但将来这个是要放开的,现在没必要下大力气去监管,堵不如疏。”
  不过,黎友焕表示,目前的外汇监管漏洞很多、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完全放开个人境外投资的风险很大。
  一位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现行的规定下,个人投资者没有政策上明确支持的渠道来投资境外股市,但这方面的需求又很强劲,导致一些不合规或风险大的渠道开始出现,比如有些券商为投资者开设的账户,没有进行银、证分离,极易滋生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风险。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外市场的方式规避了监管,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风险挑战。
  梁剑认为,资本是有逐利性的,肯定会向更加赚钱的市场流动。如果管制放开,相对更规范的境外市场就会吸引境内资金,相反,境内的市场如果更加规范会吸引境外资金。这完全会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成长
  “关键是我们的监管工作和对外投资的制度要改革。” 黎友焕表示,改革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对购汇量的控制、投资的合法性以及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等。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根据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开放投资步伐,修改过时和不适宜的相关法规。
  今年5月份,“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境内炒美股一族可以正大光明地在境外市场上展现自己价值投资理念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中国经济周刊》就此采访中国证监会,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道,目前,形式上我国居民仅可通过QDII方式间接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相关部门正计划尽快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但还没有具体时间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个人境外投资开闸影响几何 2013-05-21
· 放开个人境外投资 催化A股制度改善 2013-05-09
· 央行QDII2有望开启个人境外投资 2013-01-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