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副行长: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仍面临四大挑战
2013-06-1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字号

    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6月14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年会以“金融租赁助力中国经济升级”为主题,中国工商银行张红力副行长在致辞中表示,

    金融租赁业试点五年来发展迅速 成绩瞩目

    经过五年多来的试点,我国租赁业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我国金融租赁业在2006年国家确定允许银行试点开放金融租赁公司才真正开始起步,从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成立算起,刚好是五年半时间。这几年我国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以及广大企业公司发展,为各类租赁带来了广泛、巨大融资租赁服务要求,在各方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国租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租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整个融资租赁业已经进入了高起点的稳定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行业发展迅速,实力大大增强。目前全行业租赁公司发展500多家,整体资产约1.5万亿,较2007年增加了50多倍。全部租赁企业注册资金约超过1200亿元,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资产实力资产超过8000亿,资本金超过700亿,资产规模、租赁余额等等主要发展指标,五年内年增长力都在60%以上。
    第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银监会监管下金融租赁公司从2008年净利润10.6亿元,增长到2012年102.25亿元,增长9.57倍,这些盈利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增长,绝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的租金回报率均在98%以上,整体看我国金融租赁业试点五年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持了高质量和健康发展。
    第三,租赁业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国银租赁和工银租赁通过大飞机租赁,对促进我国航空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切实意义。民生租赁有效推动我国公务机市场发展,农银租赁在支持三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光大租赁,在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租赁、华容租赁、工银租赁等租赁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力的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天津、上海、深圳等地租赁业的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推出了一系列推动措施,通过租赁的方式有效缓解了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的供需矛盾,为当地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各个租赁公司积极开展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水平大大提高。随着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金融租赁公司逐步改变了以往产生结构单一,发展模式粗放,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几家租赁公司能够深入挖掘融资本质和特色,结合融资和融物功能,开展了飞机、船舶经营性租赁业务,成为了国内企业进入国内高端市场的典范,联合租赁保税区业务模式,将社会生产、销售和融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多元化的市场要求,同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围绕着银行总体经营策略,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我国金融租赁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面临四大挑战

    积极探索我国租赁业再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尽管我国租赁业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交易额、租赁市场渗透率,以及对GDP贡献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世界情况来看,租赁已经成为举轻若重的融资方式,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这一方式完成的。美国租赁业对GDP贡献率已经超过了30%,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租赁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30%,租赁业也是对发达和新型国家对宏观经济双向调节的主要工具之一,并在租赁业实现国家投资专项产品政策调整方面也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
    如美国曾利用融资租赁配合投资税收低免政策增加国内有效投资需求。英国、意大利给予出口租赁政策,促进本国租赁出口。日本通过信用保险制度,通过鼓励租赁公司为本国中小企业购入设备,通过对各国租赁项目给予资金补偿,引导租金公司向这些行业集中投资,从而促进这些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可见金融租赁已经从单一的资金融通功能,拓展到集融资,促进投资和资产管理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成为许多国家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金融工具。
    租赁业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各主要租赁业国家相比,中国融资租赁业并没有完全发展,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当前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概括起来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经营结构不尽合理;第二,国际化程度不高;第三,金融租赁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第四,行业发展环境,包括我们监管环节还不够优化。
    第一,推动自身转型过程中促进整个经济的升级发展。十八大大会报告中指出,要贯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品行业的转型升级的要求。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化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贯彻各类社会市场主体发展,持续改善小微企业经营服务等等。这对金融业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也给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要求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我们调整租赁投向结构,我建议各家公司在这方面多做一些研究,通过几年的时间,我们金融租赁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空间和经验,通过积极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不断推进我们行业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经营模式要发展。现在金融租赁已经融入了世界,我们客户大部分走出了国门,许多企业境外收入占整个企业的比重也很大,中国经济在国际化,我们租赁业也要跟得上。我们在座的没有一家在国外有机构,顶多有几个SPV,探索国际化的路子要加快,中国的社会技术要走出去,包括华为、中兴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我们设备要走出去,即使在海外的产品也需要我们租赁帮助融资,这个市场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不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同样很大。如果现在不走出去,没有外汇,用人民币换外汇,这样我们汇率风险受不了。同时,不走出去,租赁的设备找不到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你在国内很多资产,流动性不够,如果我们走出去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参与交易,把握机遇,及时进行资产转让,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度。
    第三,金融租赁公司要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形成各自产品经营特色,减少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这两年我们也开发了一些新产品,比如厂商租赁,中小企业租赁,但总体上大多数租赁公司的产品同质化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拿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而且有很多重点的行业大家也在进入。
    对于每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应该从经营专业化水平上下工夫,体现在差异化的发展和特色化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根据各家金融租赁公司自身特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方向,克服以规模粗放式发展为目标,制定科学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形成自己的精品业务,而不是简单的跟别人做的都一样。当然,不同的租赁公司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成功,我今天提出的问题,希望过几年每个公司发展更好,各有各的特点,即使同搞同一个行业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
   其次,各租赁公司要在集约化路子上优化发展。这个问题也是培养竞争力盈利模式,各租赁公司应始终重视自身制度建设的优势,重视挖掘租赁业务的特点,加速同其他金融业竞争项目的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发展。
    为此各个租赁公司要注重在内部管理上积极的挖掘,发挥金融租赁本身具有各金融子行业相互贯通发展平台的优势作用,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和资产进驻渠道,要在资产管理上多做文章,推进资产交易市场和制度建设,走出一条资产流动、资本集约的发展道路出来。从而,在机构特点上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产品优势上有别于信贷,逐渐构建行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才能使我们行业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中立足。
    第四,我们希望进一步的优化外部环境。这几年通过宣传,环境有所改善但还不够优化。最近两年政策有所突破,总体上多数地方政府现在都知道金融租赁,也会利用金融租赁的手段发展经济,这是进步,但真正来说地方政府,特别是承租方能够从法律上认清或者区分租赁与贷款的差别还是不多。为此,我们要在政治方面加强工作,租赁行业也要多向协会汇报,向银监会,各个主管部门汇报,让法律、财政、税收、外汇、海关,这方面的政策都有所改善。
    例如在当前“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下使租赁公司税负有所增加,这对我们试点的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再如,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融资租赁登记公审,已经成为租赁物权的权威之道,目前全国有一半金融租赁公司在实施,累计发生登记四万余笔,系统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没有明确法律授权,法律效力在司法中能否得到认可,目前尚未定论。在法律上确定融资租赁登记具有保障效率,更合法保护承租人的权利。
    最后,我希望第三方机构建立金融租赁的评价机构,我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好坏评价体系或者行业标准,有利于推动行业更好,更快,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蔡鄂生:融资租赁业立法条件已成熟 2013-03-07
· 海航系六公司被诉 6亿融资租赁合同起纠纷 2013-01-22
· 庞大"卖车"涉嫌合同欺诈 融资租赁监管不能缺位 2013-01-17
· 庞大“卖车”涉嫌合同欺诈 融资租赁监管不能缺位 2013-01-17
· 产业资本热捧 融资租赁迎来利好 2012-09-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