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3-05-24   作者:记者 郑天虹 张琴 褚晓亮/广州 重庆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民校借公办品牌扩张 学费见涨 2.暗藏利益链条 学生家长被捆绑 3.专家:义务教育亟待界定公与民的界限

  “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有很多公办的著名学校在改制的时候,把初中部民营化。直到今天,全广州还有众多顶着知名公校‘光环’的民校,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记者在重庆、广东采访发现,一些公办名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的民办初中,自称“国有民办”性质,占着公办名校资源高收费,使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升初择校之风愈演愈烈。专家认为,这实际上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民校借公校品牌高价招生,然后向公校每年交纳一定的品牌或资源占用费,同时还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区财政上缴一定费用。

  民校借公办品牌大肆扩张

  日前,在一些公办名校所办民校的招生介绍里,记者发现,这类学校可谓两头“占便宜”:一方面这类学校普遍共享公校教育品牌,占用公校师资,甚至共用硬件;另一方面,这些学校又顶着“民办”的帽子大量招生。
  广东名校办民校现象早在2000年左右就产生了。当时,广东的一些公办名校以国家要重点发展示范高中之名,纷纷停办初中。为了保留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在当时政府鼓励下,引进社会力量合办初中。
  记者来到广州番禺执信中学,这里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有大操场,游泳池,大礼堂等。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考不上执信本部,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来上执信分校。分校虽然不如本部好,但是也算上了个执信,沾了名校的光。
  记者日前暗访了重庆知名的三所中学——重庆巴蜀中学、第一中学和南开中学,发现这些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缩减了本部的初中部。而与其他民办机构合办的分校招生却大肆扩张:巴蜀中学本部2013年仅保留两个班,都是保送生和划片生。鲁能巴蜀中学现有初一班级32个,平均每班人数在55个左右;第一中学本部只保留两个班,录取保送生和划片的统招生,初一新生一律前往皇冠校区和渝北校区;南开中学本部只招收少量保送生和划片生,初一新生一律在融侨分校就读。
  南开中学招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生是由本部统一安排的。融侨分校所有的老师也都是南开本部的公办教师。同时在今后的中考中,融侨分校的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招生优惠条件(线下10分交钱可上南开本部)。现在还在填材料阶段,具体考试等候通知。


  
    图为广州番禺执信中学正门口,这间民办学校直接挂上了执信中学的校名。记者 郑天虹/摄

  学费和赞助费年年见涨

  名校变身民校后,名校本部的择校费取消,但民校的学费和赞助费却年年见涨。从融侨校区贴在墙上的公示内容看,收费标准是初中每人每学期学费是8000元。三年一共4.8万元。记者调查了解到,重庆巴蜀中学、第一中学和南开中学2013年的收费标准为每学期8000元,三年4.8万元。 
  在广州,相比2012年而言,公办名校所办民校收费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年收费大多在2万元以上。如广州执信中学与星河湾地产合作所办的民校广州番禺执信初中2012年收费是2.9万元/学年,2013年则涨至3万元/学年。而另一所名校所办民校广州育才实验学校2012年收费为2.1万元/学年,2013年涨至2.45万元/学年。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分校肯定是不如本部好的,但是也算上了个执信,沾了名校的光。可是本部上学不收费,这里学费就贵了,一年接近3万元,如果是小区业主,收费会便宜一些。执信本部其实也有初中部,但不公开招生,一个年级只招两个班,都是在全市最拔尖的学生里面挑。说白了,本校其实也不想尖子生都跑到分校去,办分校还是为了收钱的,培养质量肯定不能跟本校比,本校还是想自己保住尖子以后直升自己的高中,确保高考高分率。
  家长们不理解,既然占用了公共资源,就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怎么能允许高收费?
  民进广东省委委员、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认为,“在现阶段,民办学校有办学自主权,所以他们的价格调整是无需听证的,只有政府项目才需要听证。民校涨价没有错,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但名校办民校的涨价,掺杂了非市场的因素,这个非市场因素就是利用国有资源和名校的牌子换取回来的。”

  现集团化利益链条化新动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名校办民校已呈现出集团化、利益链条化和抢生源的新动向。
  一是多由房地产企业等公司主办,呈集团化发展新动向。如执信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目前旗下的民校有广州番禺执信中学和佛山南海执信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所办民校也有两所,华附番禺中学和华附新世界中学。这些学校大多由房地产企业等公司主办,建在大型房地产小区楼盘内,以小区配套学校的形式存在。
  二是主管部门和财政均获益,择校呈现利益链条化。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透露:“除了蹭名,民校挪用公校的老师、公校的管理层,而作为投桃报李,民校每招一个学生,都要向有关部门或者是向名校缴纳一定的费用。行政部门普遍认为民办学校既不花国家的钱,又受到社会的欢迎,何乐而不为呢?此外,这些民校给税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例如,目前广州就有两所名校办的民校,每年上缴税收达一千多万。”
  三是各自组织单考,争夺优质生源。《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制度。但这类民办初中凭着“实施条例”中民办学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的说法,在招生工作中绕过《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以考试方式把当地大批的优质生源尽揽门下。
  广州民校小升初考试已经形成了大小两个联盟,2013年小联盟增至5校,大联盟增至15所,每年在小升初电脑派位招生前组织联考,成绩互认,同时也有10所民校各自组织单考,试题难度均超越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水平,其中不乏奥数、奥英试题。这一现象在广东佛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也比较普遍。

  学生和家长被“捆绑”

  尽管名校办民校收费较高,但由于优质公办初中资源仍然稀缺,家长们争相把孩子往这些民校送。2012年,广州出现4万多小学生在半天内竞争民校中学3000个学位的局面,录取比例更是达至1:10。不少学生家长不自觉地被“绑架”其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因为家里没有门路,又担心孩子划片电脑派位会去到不理想的学校,不惜出高价钱,逼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去争取入读这类民校。
  广州家长赖女士为了女儿能打胜这场小升初的战役,从三年级就开始准备,寒暑假补习班,周末培训班,强化班,精英班,重点冲刺班。“孩子和我都身心疲惫,我们痛恨这样的小升初,但很无奈。”
  同时,与名校所办民校学位挂钩的“占坑班”也方兴未艾,报名异常火爆。重庆埃克斯培训学校宣传有推荐重庆南开中学的小升初名额。目前有家长就在坑班学校进行了报名:学校的上课时间为每周六的上午,上课内容为两节语文和两节奥数。大班30人,1999元一期;小班3至6人,16节课共3000元。
  眼下距小升初联考还有一个多月,很多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记者在广州天河培训机构集中的五山路一号华晟大厦看到,一到周末这里小升初补习班人满为患。一些家长听说这里的补习班押题准,纷纷给孩子报名。记者了解到,在该大厦9楼上课的小升初保证班,分四期周末上课,每期10讲共20课时,分语、数英三科,每期收费平均1200元。一些孩子甚至周末两天都在培训机构里的补习,家离得远的,中午吃份盒饭,课桌上趴着休息下,下午接着上课。家长也要牺牲周末陪着孩子,有的孩子在里面上课,家长随身带着小板凳在外面坐着等。
  去年孩子参加了小升初联考的家长刘先生对记者说,孩子小学成绩还是不错的,以前没有上过小升初联考的补习,也没有上过奥数、奥英,去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小升初联考。“结果离他报考学校的分数线差了几十分。我找了关系想交钱进去,校长说差十分以内还可以考虑交钱读,差多了交钱都不能进来。这个经历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很大。”

  “禁择令”形同虚设
  专家:义务教育亟待界定公与民的界限
    记者 张琴 郑天虹 褚晓亮/重庆 广州报道

  “按照政策规定,重点公办初中不得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然而,社会上客观存在着众多渴望入读重点学校的生源,名校办民校的路子让择校变相‘合法化’了。”广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办校长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升初应免试就近入学,不可择校。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名校办民校呈现集团化、利益链条化、抢夺优质生源等新动向,扰乱了小升初教育秩序,择校正在被变相“合法化”。亟待界定“公”、“民”的界限,规范民校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全面禁止收取择校费,违规收费校长一律免职,被称为“史上最严禁令”。然而,名校办民校初中的招生和收费却完全游离于政策规定之外,甚至加剧择校热。
  据广州、深圳等地社情民意中心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家长反对名校办民校,“利用公共资源赚钱不合理”、“义务教育变成收费教育”是不赞成的主要原因。
  一名报名重庆鲁能巴蜀中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还只是填材料,要先考试,什么时候考试现在也还没有说。考试过了才能交择校费来这里读书,如果没有上线的话交钱学校都不收。要是没考上,如果你关系硬的话交钱还是可以来读。”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和高中教育办得还算不错。但是初中阶段的教育办得相对不尽如人意。本来是义务教育开花结果的收尾阶段,但是大批的公办学校化身民办,实际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名校变民校的问题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程方平教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先前为了均衡教育发展,将初、高中分离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变身民办从根儿上就讲不过去。除了学校注册备案和收费时是民办标准外,品牌、师资全是公有,实际就是用公立资源去赚钱,甚至可以说是公有资源的流失。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目前名校办民校有蔓延之势,应该立即规范民校招生行为。虽然民校组织小升初考试,是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校享有招生自主权为借口,然而,这种招生行为却违背了该法的上位法《义务教育法》,应立即停止。名校办民校,不但没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反而刺激和强化了家长们的择校心态,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程方平教授认为,“从理论上来讲,我国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是相对充裕的,不存在需要学校自己搞三产创收,那么为什么会出大量名校变民校的现象,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监管缺位也是造成此局面的原因之一。初中教育本来就是最需要国家的扶持,但是现在彻底放手成民办是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背道而驰的。”
  民进广东省委委员、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认为,名校办民校扰乱了教育的格局。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通过考试招录,但是这些“假民校”却打着民校的招牌名正言顺地选拔考试、高价招生,可谓“名利双收”。广州有超过1/3的学生参与民校联考,形成了义务教育的混乱格局:国家一方面提倡减轻负担,民校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考试,既违反了义务教育的方针,也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程方平教授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人大政协都应行使各自职权,对此进行依法监督和管理,彻底解决名校变民校的乱象。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说,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择校问题,“民校现在是又挣学费、又挣生源!但民校的入学考试本来就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中‘小升初’禁止考试的基本原则。生源均衡是学校均衡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校择校抢夺生源,直接导致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现在关键是别让初中民校再‘揩’公校初中的‘油’,切断利益链条,使两者彻底脱钩!”
  资深教育专家信力健建议,避免名校办民校扰乱教育秩序,一方面要扩大公校的规模,另一方面要界定“公”、“民”的界限,实行“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等四独立。
  专家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校招生要进一步明确免试入学的原则,应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录取依据,可考虑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相结合。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初中办学应以政府为主,应控制民校规模,可多投办高中阶段以上民校,否则会使“普九”成就倒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