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或裁三洋电机90%员工
合并效果不如预期
2013-05-21   作者:蒋佩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自三洋电机的全部股权被松下收购后,多数业务已陆续被变卖,然而更为严峻的现实摆在三洋电机的员工面前。据境外媒体报道,松下在收购三洋电机后发现合并效果远不如预期,正决定大幅削减三洋全球90%的员工。

    记者随即向松下中国方面采访上述消息,松下中国方面回应称,报道内容并非公司发布的内容。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称,从另一角度来看,此事或许对于海尔而言是个利好。

    三洋电机或裁员九成

    根据境外媒体报道,松下未来三年将裁撤三洋电机90%的员工。

    据了解,三洋电机目前在全球共有约2500名员工,松下也将把三洋电机总部的约1000名员工裁到剩约100人,只留下处理法律事务和管理智慧财产权等业务的人员。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告诉记者,资产出售和裁撤员工,两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全球化产能扩张以及松下自身收购三洋后支付了大量现金,导致松下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境。在此种背景下,通过出售亏损资产以期扭亏为盈便成了主流做法。而三洋电机旗下的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以及数码等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并且预计中短期内难以好转。在缺乏有效竞争力的情况下,缩减相关业务是一个明智之举。不过报道亦称,松下也可能完全吸收三洋电机。

    据悉,由于看好三洋电机可望带动未来成长,松下早于2008年12月宣布并购三洋电机全部股份。当时的三洋电机掌握全球约40%的锂电池市场,其PC和手机电池部门利润丰厚,同时亦为太阳能电视领导厂商,这些皆为松下未涉足的领域,促使松下寄希望并购来扩张版图。然而,韩国对手崛起和日元升值伤害电池事业,使得这项并购案带来的成长并不如松下的预期。

    薛胜文称,当初松下之所以收购三洋电机,主要便是希望借此发展其新能源电池业务。不过由于该项业务尚处于培育期,同时又伴随着韩国相关产业的崛起,导致合并带来的成长并不如松下原先的预期。

    利好海尔运作三洋品牌

    在此之前,松下已出售三洋电机的数个业务,包括去年12月把数码和数码电影摄影机业务,卖给私募股权基金Advantage合伙公司。

    在薛胜文看来,在处理完前述亏损资产之后,松下对三洋电机亏损业务的梳理已告一段落,除了减产面向沃尔玛商店的电视外,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大动作。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松下重新回到了一体化经营的战略。因此,未来三洋电机将主要是向车载、住宅等核心业务发展,加速与松下的业务整合。

    尽管松下中国方面称裁撤三洋电机员工非官方发布,但多数业界人士均表示三洋电机未来遭到松下裁撤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松下刚开始并购的时候,为了安抚三洋电机的员工,当时是有一个允诺,即保留三洋品牌以及新能源业务等。不过若迫于当前的压力在未来做出裁撤三洋电机的决策,并进行大尺度的调整,那么松下的举动无疑将是令人遗憾的。

    不过吴咸建同时指出,从另一角度来看,此事或许对于海尔而言是个利好。就在2011年10月18日,海尔于与松下达成了关于购买松下旗下的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白色家电的制造与销售权的最终协议。

    吴咸建分析称,从品牌的角度而言,一旦裁撤三洋电机的事情发生,海尔或许可以把三洋这个品牌运用得更好。如果松下一直抱着三洋电机不放,发展三洋电机,那么海尔势必会受到相应的阻碍;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而言,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三洋电机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仍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吴咸建认为,对于合肥三洋而言,松下对于三洋电机做出的决策将不会对它存有直接影响。

    2011年7月14日,合肥三洋与三洋电机签订《商标使用权许可合同》,按销售总额(除增值税)的0.5%向三洋电机支付商标使用费。从2009年1月1日起,使用期限为五年,合同期满可延期。在合同期满前6个月,双方可就续签合同问题进行协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松下空调新品主打健康节能 2013-05-21
· 松下再次巨亏7500亿日元 三大市场缩水9% 2013-05-13
· 松下2012财年续亏7543亿日元 2013-05-13
· 松下出售1000亿日元所持股票 用于偿还公司债务 2013-05-02
· 松下涉嫌向海外航企员工或政府官员行贿在美遭调查 2013-04-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