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恐遭史上最重罚单
2013-04-15   作者:常州晚报综合  来源:常州晚报
分享到:
【字号

  轰动一时的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已经进入证监会的行政处罚程序。按照证监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该案还将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发行人的刑事责任。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证监会对相关保荐机构平安证券给予处罚只是时间问题。
  昨日有市场传言称,证监会有意给予平安证券“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的处罚。不过,对于该传言,平安证券相关人士昨天下午回复称:“经再三向公司各方面求证,目前没有收到关于保荐业务的处罚通知。”
  而据了解,证监会还在对相关中介机构进行立案调查,尚未履行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因而平安证券方面的确不可能收到相关通知。但是鉴于万福生科IPO招股书和上市后信息披露造假的恶劣程度,证监会作出保荐制度以来最严厉的处罚或是大概率事件。

  监管层恐开出史上最严罚单

  在万福生科、胜景山河等造假发行上市恶性事件发生后,监管层针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强。多位消息人士证实,深圳一家知名投行将会遭到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的处罚,成为首家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传闻的主角被圈定为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但多位投行人士表示,平安证券遭罚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处罚被业界视为历史上对保荐机构最严厉处罚,可能导致该投行保荐的数十家IPO在审公司被迫撤回IPO申请,并延迟未报会项目的发行时间。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该处罚更应被解读为监管层进一步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违规成本的陡然抬高将倒逼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真正归位尽责。
  自2004年以来,证监会相继披露多项针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处罚。但迄今为止,针对保荐机构最严厉的处罚是出具警示函。
  监管层将作出这一处罚决定有章可循。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保荐机构出现八种情形之一的,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并可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其保荐机构资格。这八种情形包括“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的与保荐工作相关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保荐工作底稿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这与前述投行近期保荐的问题项目基本吻合。

  平安证券保荐项目变脸率最高

  其实此事早在今年2月底便有端倪,在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已对8个发行人、7家保荐机构采取了9次出示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24个保荐人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据统计,保荐项目业绩变脸、保荐材料造假以及参与内幕交易为保荐代表人被罚的最主要原因,平安证券便是“大户”,其中还包括造假第一大案万福生科。
  据了解,2009年IPO重启以来,平安证券共保荐98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93家已发布2012年业绩预告,有47家业绩下滑,占比超过50%。国联水产净利润亏损2.19亿元,同比下降1966.75%,为平安证券业绩最差的保荐项目;此外,宇顺电子业绩下滑幅度超过700%,春兴精工等6家公司业绩下滑超过100%,另有27家公司业绩下滑30%以上。2012年平安证券共保荐14只新股上市,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已有7家公司业绩变脸,使平安证券的保荐项目同样保持着50%的变脸率。还有,2009年IPO重启以来,共有11家由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折戟IPO,其中2012年有6家被否,创下其历史最高纪录。
  一边厢是助推“垃圾股”上市坑害股民,一边厢是平安证券赚得盘满钵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平安证券在承销及保荐费用上即有45.19亿元入账,其中2012年赚得4.34亿元,位居全国券商第三位。

  24个等待过会项目或遭搁浅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证券投行部门人士透露,实际上公司从2011年开始就改革了投行部门薪酬发放的制度,即延迟两年发放奖金,这一延迟时间几乎达到了行业之最。该人士表示,“这一制度正是为了约束保荐代表人,防范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然而,制度看似严谨,却未能对公司的保荐业务起到设想的作用。同样供职于国内另一家知名券商的投行人士直言,平安证券的薪酬制度更多是为了防范保代离职,而对于保荐项目,“平安的态度一直是,数量一定要大于质量”。
  据了解,如果平安证券投行部的惩罚一旦确认,公司在保荐业务上将损失惨重。据统计,目前在证监会排队等待过会的项目中,平安证券有24个项目。换句话说,平安证券暂停保荐业务的话,这24个项目将遭遇搁浅。
  “其实更重要的是信誉,投行业务讲究口碑、诚信,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影响到投行今后的业务开展以及保荐人的职业生涯。”前述国内另一家知名券商投行人士说。

  将起到净化市场作用

  对于暂停3个月的保荐资格,多数业内人士叫好。新浪的一份统计显示,超过八成的投资人认为,这对于净化市场是重大的利好。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康小鸫律师表示,IPO项目必须通过保荐机构向证监会递交拟上市公司的有关材料,一旦保荐机构暂时失去保荐资格,被保荐的企业也就失去了保荐机构,不能继续在证监会排队,手中已上报的IPO项目必须撤回材料。这对于保荐机构和被保荐企业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暂停保荐,首先会影响投行的声誉以及经济效益,而被保荐企业因为失去保荐机构,如果撤回材料另寻保荐机构,很可能其他投行不敢全盘接收之前的保荐材料,而要重新整理再递交申请材料,将耗费较长时间,延误上市时机。
  不过这对市场将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目前次新公司业绩频频变脸,严重影响A股市场秩序和声誉,毒瘤不除,市场难以健康稳定的发展。对造假保荐机构进行严罚,对市场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康小鸫补充道。

  粗放经营导致事故频发

  平安证券方面回应称,公司承认在应对复杂的造假手段上,项目执行者的经验和能力确实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公司投行业务的发展,规模数量都快速扩大,内控环节也存在不足,对质量的把控相对薄弱。“但平安证券绝对没有参与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平安证券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调查,并对企业进一步做好持续督导工作,保证万福生科2012年的年报能还原事实的真相。而对于如何处罚的问题目前不便评论。”
  一位曾在平安证券投行部任职的人士认为,平安证券之所以会接连出现造假上市案件,很大程度上与前总裁薛荣年“大干快上、追求项目数量和效益、忽视项目质量”的行事风格密不可分。在短短几年内,平安证券从一家中型券商一跃成为IPO业务“领头羊”。团队人数从2004年的49人增加到高峰期的350人,保荐代表人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85人,发行家数连续两年居于行业第一。随着人均产能指标攀升到行业最高水平,忽视质量的粗放特征开始凸显。不少质量偏低的项目“慕名”而来。快速发展的业务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质量管理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及过于注重项目数量和经济收益的扭曲业绩指标,为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埋下较大风险隐患。
  投行人士认为,在A股市场上,造假上市的案例并不多,像平安这样屡次出现造假上市案例的,显然是由于公司出现了系统管理上的问题。“从股东、董事会、高管,到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应该说都有相应的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东、董事会强调采取一种稳健经营风格,注重风险控制,那么相应的高管、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应该都是一致的,反之亦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平安证券刮骨疗毒式整改引出的思考 2013-04-11
· 平安证券“研报门”盖棺定论 深圳证监局认定三宗罪 2013-04-15
· 平安证券撒弥天大谎 称不知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 2013-04-15
· 胜景山河万福生科 平安证券屡"犯事" 2013-04-15
· 平安证券IPO保荐奇观:造假变脸多获利更多 2013-04-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