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微话题]期待疫情信息发布更及时准确
2013-04-12   作者:记者 张小洁/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形形色色的传言借助新媒体滋生蔓延,渲染疫情。据媒体报道,多省近日查处数起编造散布H7N9疫情谣言案件,十余人被拘。
  很多微博对造谣者嗤之以鼻,斥责其利用公众对疫情的关注心理捏造事实,加剧社会恐慌情绪,支持有关部门严惩无事生非者。然而,消除谣言危害不能光靠辟谣,一些博主指出,信息透明才是谣言的克星。有博主由此次疫情联想到十年前非典,认为今天的政府在疫情信息公开上已有很大进步,但仍难满足公众需求,有关部门应更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让谣言无处容身。

  用真相击碎谣言

  谣言令人生厌。
  据媒体报道,日前西安一男子为增加自己网络空间的人气,在自己的腾讯微博和QQ空间中发帖,谎称陕西发生禽流感事件,并编造十多人死亡的虚假信息,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无独有偶,浙江、贵州、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亦有人发布类似谣言被拘。
  博主“宇宙若浮萍”表示,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随意散布谣言。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人,可能带来较大的社会危害和不良影响,不依法处置只会助长这些人的不良行为。博主“ysf13839157066”建议,公安机关应该从严从重处理谣言散布者,让他们明白后果的严重性。
  辟谣固然必要,但真正能击碎谣言的,唯有真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和防控信息。
  “信息透明是谣言的最有力克星。”博主“BAONI258369”指出,“在互联网上,有人夸大描述,出现各种版本的防疫小窍门。其实,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更透明更详细地向公众介绍实情,同时针对社会上的传言尽快予以澄清解释。”

  在教训中成长

  事实上,很多博友并未轻信谣言。在博主“辣笔小新”看来,公众的淡定缘于“没有了2003年那种信息的不透明”。和他一样,不少博主都对2003年记忆深刻,那一年,中国遭遇非典疫情。
  十年前的教训刻骨铭心。博主“主播满意”写道,十年前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及时、准确地通报疫情的最新进展,要最大限度地让信息公开、透明,才能杜绝谣言的肆意制造和传播。
  博主“鹧鸪坪之家”指出,到目前为止,H7N9疫情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像2003年的SARS那样的震荡与恐惧。正如外国媒体评论所说的“中国人这次很淡定”,就连病发死亡所在地的菜市场都没有关闭,照常营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民众心理状态比以前大大改变了,而改变的原因呢,主要是信息透明了,情况清楚了。
  “政府在教训中成长。”博主“老记生涯”表示,从十年前的SARS到当下的H7N9,政府在处置能力、信息公开、国际合作等方面确实有了显著进步,应该肯定。

  更及时 更准确

  肯定进步并不意味着包容不足。博主“老记生涯”指出,“政府进步和成长的速度跟社会发展和民众期待相比,太慢了”。
  博主对信息容量有着更多需求。
  博主“sopsun1963”表示,此次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政府有关部门每日公布防控信息,确证病例的年龄、职业也一一说明,这些都值得肯定。但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中,除了公布“已经做了什么”,“已经确定了什么”的同时,能否公布“还有哪些未知的,对于这些未知我们正在做哪些努力”。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公开,不仅是科学理性精神的体现,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博主对疫情通报的时效性期待更高。
  博主“于鱼鱼”称,当政府还在回应公众的前一个质问时,公众早已有了新的质问。这种时差和错位,让政府发布的信息常常落在民众的需求后面,处于“被舆论逼着公开”的被动境地。
  博主对信息的表达方式亦提出要求。
  博主“水不舍”认为,在发布这些人人关注的信息时,解释性文字能不能更通俗些?言辞通俗再通俗,是化解大众恐慌心理的有效手段。
  “非典让中国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疫情防控体系,希望这次疫情可以使信息发布更为科学。” 博主“云的聪明”如是写道。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闻风抢气”,不只是谣言作祟 2013-03-29
· 谣言为何能在股市满天飞? 2013-02-20
· 明治奶粉称召回40万罐属谣言 2012-12-10
· 抢份额引发恶性竞争 天能员工散谣言抹黑超威被查获 2012-11-30
· "假金"纯属谣言 掺假可能性极低 2012-10-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