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能否超越苹果?
2013-03-22   作者:记者 侯云龙/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记者 谢海宁/摄
    3月15日,三星正式发布Galaxy S4智能手机。除了强大的硬件外,这款手机还采用了包括智能翻页、悬浮触控等多项创新功能。因此,S4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好评。而更多的分析人士则认为,从这款手机的众多创新功能看,三星正在试图对苹果进行超越,除了在销售方面继续保持已有的领先地位,还意图成为业界变革的领导者。

  惊人的速度

  市场研究公司IDC2013年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根据2012年全年的销售数据,三星已取代苹果成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在内的智能互联设备市场的“霸主”。
  报告指出,2012年三星智能互联网设备销售量从上一年的1.14亿部猛增至2.5亿部,增幅超100%。相比之下,苹果2012年智能互联设备销售量为2.187亿部,同比增幅仅为44%。不仅是在销售量上打败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昔日霸主,三星的“加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业内认为,如果以这种迅猛的势头发展下去,只要不出错,未来几年内三星不但能够继续坐稳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还将把包括苹果这样的竞争对手越甩越远。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仅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苹果就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不但销量领先,还奠定了一系列的业界规则。三星取代苹果坐上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同样速度惊人。如果从2010年推出和iPhone相抗衡的第一代Galaxy智能手机算起,三星仅用了两年左右,就完成了销量冠军的壮举。而事实上,根据IDC等权威机构的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并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超过32%的市场份额。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三星智能设备高速增长的销量,和GALAXY系列手机不无关系。2010年三星推出了首款搭载谷歌Android系统和自家TouchWiz用户界面的Galaxy S手机。这一手机采取了和苹果类似的理念,即专注于单一型号,并由此进行规模化生产,带来了相似的用户体验。
  和当时创新能力强劲的苹果相比,当时的三星在创新方面,还并不具备和苹果硬碰硬的实力,因此选择了一条垂直整合占据价格优势的发展路线。价格战是抢占市场最为有效的手段,可以迅速赢得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青睐,但价格战同样危险,厂商如果不能再降低价格的同时还让自己有利可图,那么展开价格战就无异于自杀。但对三星来说,价格战不是问题。
  三星不仅仅是大众化手机制造商,更是目前垂直整合最为完整的手机厂商。不仅制造手机,三星同样掌握着手机芯片、内存、闪存等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很明显,这一优势为三星实施价格战奠定了基础,使得GALAXY系列手机在同类手机中不但拥有强大的硬件优势,还具有相当的价格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三星还为其他手机公司提供生产零件,这样一来,三星就精明地把苹果的成本变成了自己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很快,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机就赢得了市场。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三星的Galaxy S3手机2012年第三季度的销量达到1800万部,超过了苹果iPhone 4S的1620万部销量。凭借自身垂直整合能力以及GALAXY手机创下的市场口碑,三星还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推出了不同配置和不同应能的智能手机,并且在各个级别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三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销量也不断水涨船高。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三星的销量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报告认为,2013年三星智能手机有望售出2.9亿部,同比2012年2.15亿部的销量增长35%。苹果智能手机的销量则有望从2012年的1.8亿部增长到2013年的2.4亿部,增幅为33%,略低于三星。报告同时指出,如果今年三星能够完成35%的增长,那么该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5%,高于去年的31%。相应地,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20%升至21%。

  阅读型创新

  事实上,三星今天的成就也经历了相当艰苦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末期,三星正式进军电子行业。三星最终在1995年迎来了转折点,那一年,李秉哲之子、时任三星董事长的李健熙(Kun-Hee Lee)参观了位于尚北道龟尾市的一家工厂。在听说这些手机不好用后,他将三星库存的数万部手机产品堆放在龟尾工厂,然后付之一炬。
  经过这次深刻教训,三星开始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出一些顶尖产品,如全球第一部MP3手机、最高像素的照相手机,以及其他可运行于韩国超高速无线网络的高端设备。
  与此同时,三星也拥有广泛的知识产权投资组合。三星1984年开始在美国注册专利,得益于强大的研发投入,三星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保持领先。2012年,三星在美国注册了5081项新专利,连续六年成为在美国专利获取量排名第二的企业。
  三星在短时间内的巨大成功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不少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没有革命性的新产品,三星靠什么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的确,在三星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以来,其推出的手机产品和苹果的iPhone相比,似乎总缺少一些新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就是一家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事实上,三星通过模仿和学习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产品,再通过自身的产业组合,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类似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模式使得三星可以把别人的技术优势转换为自身的创新动力,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拥有后发优势。
  苹果的创新模式,像是一位天才的设计师,而三星的创新模式则更像一个绝顶聪明的商人,知道自己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明白怎么生产更赚钱。对于三星的这种创新模式,巴里·贾鲁泽尔斯基在《全球创新1000强》中对比苹果与谷歌,将其界定为市场阅读型。
  贾鲁泽尔斯基总结了三种创新模式:以苹果为代表的需求捕获型、以谷歌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和以三星为代表的市场阅读型。
  对于以三星为代表的市场阅读型创新,他表示:“市场领导者其实是典型的快速追随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忽略用户,而是对竞争对手和其他公司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的产品极其敏感,观察哪些产品获得青睐,随后快速跟进,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
  贾鲁泽尔斯基认为,三星的创新模式是一种基于竞争理念和典型的前沿市场活动研究进行的创新。如果仅凭复制iPhone,三星不可能在三年之内在全球最具创新公司排行榜中上升五位,也不可能取得今天令业内嫉羡的成就。
  更为重要的是,三星的产业组合能够支撑这种创新模式。三星不是一个纵向结构公司,它的半导体产品不只供给自己,而且也卖给竞争对手;另外三星几乎渗透进了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能够设计和生产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所需要的所有零件。通过组合上下游资源,三星就成为了一个两面市场平台:一面是生产电视、电脑、通讯及消费电子产品,卖给消费者;而另一面是半导体及LCD组件产品,卖给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生产厂商。
  表面看,三星没有像苹果那样第一个推出iPod、iPhone等革命性的新产品,但它的产业组合及商业模式,不但可以使三星分享苹果的成功带来的巨大收益,更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苹果的技术动向和创新思路。尽管在产品设计方面稍逊苹果,但这却能让三星迅速发现及把握市场机会,进入适当产业。另外,三星并不只和苹果一家公司做生意,通过为其他公司提供零部件,三星还能把握其他厂商的技术动向,以及更为广泛的市场需求,甚至还能发现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不满,并借机推出相应产品。
  2007年10月1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名为《辉煌增长势头钝化光芒消失》的相关评价,对三星的未来做出了负面的评价。但2013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又做出了《三星魅力直逼苹果》报道,肯定了三星杰出的技术和制造力以及市场能力,是其他企业所无法达到的。短短数年时间,三星的创新能力和模式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尊重和认可。

  创新力疑问

  尽管在销量上已经占据优势,但要做出“三星超越苹果”的判断,仍为时过早。
  目前的三星可谓如日中天,特别是在索尼、松下这些陷入亏损泥沼中的日企以及诺基亚等绿叶公司的陪衬下,三星愈发风光。但市场却对三星能否坐稳智能手机第一的位子存有疑问——三星的创新力能否打败苹果?
  苹果iPhone的成功以及谷歌的长盛不衰,使得业界相信,一家科技公司的竞争力来源于它的创新能力;而索尼、松下、诺基亚这些公司尴尬的近况,更加深了业界对这一问题的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力正在变成一种帮助科技公司提振产品销量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神秘力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家科技公司,特别是消费电子类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钱购买,要看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新功能——这些都和一家公司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外界之所以对三星能否超越苹果仍存疑问,是怀疑三星的创新能力”,美国著名投资者网站theStreet.com评论文章认为,“尽管三星的智能手机有着不错的销量,还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在创新性上仍和苹果存在差距,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同时实用的新功能”。另有分析文章认为,单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看,三星的创新能力乏善可陈,几乎都是跟在苹果的后面,双方之间的专利纠纷,就说明了这点。
  从三星推出GALAXY系列手机以来,类似的评论就不绝于耳。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三星的智能手机基于谷歌的Android系统,除了对一些操作进行调整外,和HTC、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手机相比,在功能上并没有实质性的优势可言。而苹果不同,iOS体统从一开始就是苹果的独创,并且每一个版本更新后,都会推出大量的创新应用。
  对于这样的评价,三星当然不会充耳不闻。3月15日,三星正式发布Galaxy S4智能手机,希望以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正名。S4手机首次采用了具有“眼球跟踪”技术的智能翻页、无接触手势操作、近场通信(NFC)功能,并大幅改进了视频通话和拍照功能。这些创新性功能均为独创,领先于苹果等竞争对手,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路透社评论文章甚至评价,三星正在向苹果的产品创新能力发起挑战。
  对于S4手机的推出,三星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超越苹果的意图一览无余。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三星抢在了苹果的前面,给自家的智能手机配备了众多用户期待的新功能,这将把苹果推向一个相当被动的地位。不管苹果下一代iPhone是否会配备类似的功能,都会被消费者讥讽为“抄袭”或“创新不足”。
  不过,仍有人对三星的S4和创新能力不以为然。不少国内外科技博客和网站认为,S4的创新功能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除了“花哨”外,并不实用。
  要超越苹果的不仅是产品的功能。在推出iPhone后,苹果凭借iOS迅速建立了一个包括App Store在内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并且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苹果还通过已有的生态系统,慢慢向电子支付、移动广告、电子商务等领域渗透,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话语权。而对比苹果,三星目前的创新并不具备同样的效果。因此,要实现对苹果的超越,三星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产品层面,必须对现有产业链和生态系统进行改进或重塑。
  要迈出这一步,对三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三星智能化手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谷歌的Android系统之上。所有的系统更新和功能上的大幅提升,均被谷歌所控制。在这种局面下,三星将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放手对产品进行颠覆性的设计和生产,也就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推出新产品和苹果抗衡。但要放弃谷歌的Android系统,三星毫无疑问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不但会失去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面临着失去整个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危险。
  《福布斯》杂志认为,三星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依赖Android。通过自建系统,三星将缩小与苹果之间的差距。而通过Ad Hubs项目,三星可以为移动设备、计算机和电视机平台开发者带来回报,聚拢更多资源,形成自己主导的生态系统。
  事实上,三星从来没有放弃这一努力,在经历了不成功的bada系统外,三星移动通信负责人申宗钧近日表示,2013年三星将会出自己研发的全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Tizen,这一系统是由三星和十一个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对Android的过度依赖。
  而为了增强“软实力”,三星正在美国硅谷留下自己的印记。2012年12月,三星宣布在硅谷核心帕洛阿尔托建立一家创业公司孵化器,另外还正在圣何塞打造一个占地110万平方英尺的研发中心。对此,高丽大经营系教授金东元说:“如果将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在产品硬件方面上,广泛听取未来学者的意见,创造出更为创新更有未来发展前景的产品,三星智能手机成功的时代将不断地延续下去。”
  尽管尚未公布对Tizen系统手机的销售预期,但谁都看出了三星的勃勃雄心。虽然前途艰辛,但对三星而言,迈出这一步却事关重大,不仅决定了三星能否超越苹果,还将决定未来三星在手机等智能设备市场的最终地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三星挑战移动应用市场 2013-03-21
· 三星新手机将发布 6股有望爆发 2013-03-14
· 索尼董事长计划6月退休 不敌三星苹果难扭转颓势 2013-03-11
· [德功看日本注]夏普三星因何化敌为友 2013-03-08
· 夏普三星因何化敌为友 2013-03-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