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上的“塞北小江南”
2013-03-20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东 熊琳 牡丹江新闻中心 王增伟 于林波/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牡丹江海林农场
海林农场的欧式建筑
    在黑龙江垦区的版图上,牡丹江海林农场以“小家碧玉”般的清雅引来世人的目光,被誉为“塞北小江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海林农场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社区”,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十四个旅游名镇之一,海林农场正以更大的气魄,更加开放的胸怀,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大屯子”的变奏曲

  过去,海林农场仅依靠13.1万亩耕地,发展农业,制约了农场的全面发展。如何让农场职工生活的更幸福?农场党委在深刻的思考之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养殖业发展为依托,以绿色生态观光农业、低碳循环经济为支撑,大力发展生态游、百姓生活体验游等旅游业。来提高农场职工的人均收入和生活幸福指数。农场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体现特色”的原则,以粗犷式线条绚丽多彩的笔墨勾勒出“50年后不落伍”的发展画卷。   
  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农场场部主次干道,如今被宽敞的水泥路取代;曾经蒿草连片的居民区,被40多万平方米绿地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装点得楚楚动人;造型各异、色彩纷呈的欧式别墅和绿化树栽种则是依坡而建、依坡而植。打造出城在山中、房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生态园林格局。夏季绿草铺地、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冬季街道宽敞、干净整洁、彩灯闪烁、路灯明亮。为了全面做好城镇工作,农场提出175平方公里辖区内零垃圾的目标,从参与管理每个单位都有责任区,保证了场内干净、整洁、有序。
  城内:生态茶吧、三岛湖和创新广场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塔吊林立下的职工住宅拔地而起,387户形态各异的高档别墅点缀在绿树丛中,1.5万延长米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城外:23.3公里的环湖路围山环绕,镜泊湖、海林农场、亚布力之间一条旅游通道,使海林农场成为全国著名风景区镜泊湖的一部分。一个以低碳、生态、国际化为引擎的旅游名镇,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小镇就这样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生态小城进行曲

  海林农场的美不仅仅是因为有山、有水、有树、有林,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小城镇建设上。拆房造城是小城镇建设、“抓城、强工、带农”和建设旅游名镇发展的必经之路。小城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化解它的标尺就是让百姓真金白银的过上好日子。农场场长李树本以友情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的方式亮出了农场新一届党政班子实实在在为民生担当的措施、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创建旅游名镇的决心!
  昔日,海林农场7300人把“穷”字变成“富”字用了30年,将一个“大屯子”建设成“幸福小镇”用了5年。职工买轿车、搬新居,在许多地方都是高收入人群才敢问津的事,在海林农场却是普通职工的普通生活。2012年,海林农场人均收入2.05万元,人均拥有住房29平方米,远远高出黑龙江垦区的平均水平。
  居住在海林农场的人,吃的是绿色粮、菜、肉、奶,喝的是生态清水,吸的是清新洁净含有富氧的空气,从来不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农场突出“农村”、“北欧”两个特色,实现由农场(农村)城镇向旅游城镇的跨越、由传统农业向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旅游业的跨越、由温饱型生活向全面小康生活的跨越。从科学的高度、民生的角度、长远发展制定出发展目标。他们以奶牛养殖生态化发展为龙头,以粮食绿色种植为基础,以沼气工程的新能源为中轴,以北国风光田园游、高效有机农业游、现代农民体验游为特点,从“养殖+种植+加工”、“旅游+服务+工业”到“市场+企业+基地”、“旅游+服务+特色”,低碳生产生活领跑垦区、全省乃至全国。对于海林农场未来的发展,原农场党委书记周录春这样说道:“再过50年这种发展方式也不会过时。”
  海林农场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着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研发沼气工程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低碳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取得突出成效。职工的衣、食、住、行等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小区风情浓郁,一栋栋别墅造型各异,点缀在绿树丛中。黑龙江省文明办处长牟喜颖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依山而建的小城镇建设、变旧为新的危房改造、变少为多的环境保护。这就是海林农场的独特魅丽。”
  中央党校在海林农场召开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暨“海林模式”高层研讨会上,把海林农场喻为“大荒明珠幸福小镇”。

  文化兴城畅想曲

  海林农场的四季是多彩的。在不同的季节里驱车穿行,无论是身处场部还是田野村落,耳畔回荡的皆是一串串动人的笑声,耳闻目睹都是农场广大百姓幸福的感觉。幸福来源何处?神闲气定之后细细品味,除了物质富足外,无疑是这座美丽北欧式小城的浓浓的文化氛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公共文化带来的幸福。
  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海林农场决策者们的共识,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共享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今,不用外请演员,农场也能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打造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不用出家门就可看到广场文艺演出,走进书屋便可免费借阅各种书籍,人们感到文化正逐渐渗透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化之大,浸润世间万象;文化之小,蕴含举手投足之间。
  海林农场认为,要想使海林农场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就必须坚持“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让群众在文化上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尽其能。
  海林农场在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名镇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旅游文化”的同时,还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海林农场将独特的地域文化融注于旅游开发之中。对各风景区的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和当地民俗风情进行挖掘、整理。他们在文化广场安装了价值70万元的LED大屏幕;在景区生态茶吧设置了专供民间文化展演、民俗鉴赏的场地,实现了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档次。于方寸间展示了海林农场民间文化的恒久魅力。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海林农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2012年黑龙江省艺术家采风团和中华诗词协会的艺术家分别在春秋两季来海林农场采风,写下了“北国初春遍野金,放眸无处不舒心,洋楼一片农场景,现代桃园在海林”的诗句,为海林农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牡丹江:以金融手段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2011-10-20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优质农产品抢占市场 2011-10-12
· 牡丹江:打造“中国国际木业之都” 2011-08-30
· 牡丹江市临岸经济实现“抱团”发展 2010-12-06
· 沙皇古钢琴现身中国牡丹江 2010-04-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