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塞外江南”书写跨越新华章
2013-03-20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东 熊琳 牡丹江新闻中心 王增伟 于林波/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粗犷豪放的北大荒相比,依山傍水的牡丹江自有一番灵动秀丽,有着“塞外江南”的美誉。
  经历过“东北现象”的阵痛后,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作为全国“对俄经贸第一大市”,牡丹江正以更大的改革魄力,更加开放的胸怀,打造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昨天:体制之殇 老工业基地遇到发展瓶颈

  这里是一座英雄之城。牡丹江是冷云等八位投江殉国的女烈士及杨子荣、马骏等众多英烈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白山黑水间的英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奋进,成为牡丹江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里是一座魅力之城。牡丹江是满族的发祥地,现已挖掘和整理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及鞑子秧歌等60多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满清时期以吴兆骞为代表的流人文化、近代历史中以山东人为代表的“闯关东”形成的移民文化、开发建设北大荒形成的知青文化,所有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使牡丹江具有了广纳百川、奔放包容的性格,也铸就了牡丹江人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开拓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与此同时,牡丹江是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夏季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冬季是滑雪、戏雪、赏雪的最佳乐园,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中国雪城”、“东北虎之乡”、“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美称。
  这里是一座开放之城。牡丹江在对俄对韩交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从哈尔滨经海参崴到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陆海联运国际经贸大通道的必经之路。目前,牡丹江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并在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全力打造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就经济而言,牡丹江曾经经历过一个非常辉煌的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围绕资源、能源优先发展工业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下,牡丹江市的纺织、森工、橡胶等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工业门类在全国34个制造行业中占有30个。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产业政策的大调整,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市场冲击,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牡丹江市经历了近10年的低速徘徊期,经济总量与实力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的位次明显后移,位置逐步被边缘化,陷入了“东北现象”,呈现出群众情绪低落、经济发展低速、社会局面低沉的“三低”现象。

  今天:追赶跨越 “三大战略”托起新牡丹江

  为摆脱贫困循环,突破落后经济,经过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谋划自我,2007年年初,牡丹江市委十届党代会提出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建设新牡丹江大牡丹江,并把“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作为奋起直追的新引擎。
  近年来,为加快工业立市步伐,牡丹江市启动了工业经济裂变工程:通过几何式扩张和裂变式发展,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首控石油、恒丰纸业、桦林佳通、北方工具等企业上项目、扩规模,着力打造一批立市型支柱企业。目前,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市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
  为加快经济的提速提档提效,他们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首加以推进,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深入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在经历了“准备之冬”、“动工之春”和“机遇之夏”的接力赛,去年全市项目建设迎来了硕果累累:全年开复工项目达1491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亿元,增长37%。2012年8月,随着1.7万吨圣经纸项目正式投产,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一个只有两台纸机起家的无名小厂,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卷烟配套用纸企业,成为牡丹江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一面旗帜。
  由于历史原因,牡丹江市曾是金融高风险、高不良贷款的“双高”地区,一度形成银行惧贷、惜贷,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贷的局面,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2007年,牡丹江市实施“金融强市”战略,通过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打破了银行惧贷、企业难贷和风险难化的恶性循环。同时,该市还在全省创新地成立了东三省第一家以政府为依托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机构——牡丹江市融资服务中心,先后引入了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等10余家域外金融机构来牡丹江开展业务,引入交通银行、省鑫正投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等在牡丹江设立分支机构,为域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推介项目400余个,成功融资超过100亿元,支持了华宇境外园区、光伏产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等市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此外,全省第一家办理物流质押监管的专业融资公司、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全省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村商业银行也相继诞生。牡丹江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走在了黑龙江乃至东三省的前列。去年,牡丹江市成为首批“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牡丹江毗邻俄罗斯,2008年,牡丹江市立足于放大比较优势,启动实施了贸旅牵动战略。他们坚持“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的原则,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做好旅游“延时、延线、增值、增量、创优”五篇文章,全力打造进出口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五个中心”,构建内外联动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目前,他们依托进口资源开展精深加工,使落地加工率达到40%,提高了进口产品的附加值;畅通优势农产品、工业自主品牌等地产品出口渠道,使地产品出口比重达到10%左右。同时,该市还积极打造沿边、靠海、临港的“一线多点”、多式联运的开放型物流新格局,2010年,牡丹江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惟一“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25亿美元、增长20%;其中对俄贸易额65亿美元、增长22%,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对俄经贸第一大市”。
  异国风情的边境游、粗犷豪放的林海雪原、悠久神秘的渤海国遗址……“湖、边、俗、林、雪、特、红”七字浓缩了牡丹江之美,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避暑度假、森林、滑雪、冰雪观光、漂流探险、民族民俗、边境跨国等一大批特色旅游产品,由单一的夏季旅游向四季型旅游发展。
  在“三大战略”的拉动下,近5年来,全市实现了“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两番”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100亿元、增长14.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7.5亿元、增长17.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74亿元,增长37%。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牡丹江提出“坚决不要群众不得实惠的增长”,去年全市财政直接投入民生资金88.7亿元,是历年来民生投入最大、增长最快的一年。

  明天:“四化并举” 阔步向和谐幸福城市进发

  国家支持牡丹江建设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目标,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对牡丹江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为内容的“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成为全市上下广泛践行的共同价值理念。如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牡丹江、大牡丹江”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今年一月,中共牡丹江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了走符合牡丹江实际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四化并举”之路。
  放眼“十二五”,牡丹江市将牢牢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消费特征、投资拉动占主导的阶段特征、中俄地方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的开放特征,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七个翻番”,力争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再造一个牡丹江经济。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站在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牡绥地区在全国沿边开放中的先行作用更加凸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全面提速,“五个中心”形成集聚规模,口岸与腹地、境内与境外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进口落地、出口加工和外贸质量显著提升。
  县区经济打造新优势。绥芬河口岸作用更加突出,海林、穆棱和东宁冲击全国百强,宁安进入全省十强,林口进入全省20强,城区经济加速升级,各县(市)、城区齐力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牡海宁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小城市群加速崛起,市区、城关镇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部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全域覆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环境和谐安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宿感普遍增强。
  在“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的时代主题引领下,牡丹江正向建设和谐幸福城市目标阔步进发!

    牡丹江市区位示意图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宁安、海林、穆棱3市和林口、东宁2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城区。全市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0万。
  牡丹江市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已开通至韩国首尔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条国际国内航线。
  牡丹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春秋观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旅游、度假和休闲胜地。
   “牡丹江”源于满语译音,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江”。唐朝时期的渤海国曾建都于此,盛极一时。19世纪末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设牡丹江站,1937年12月建市,当时是日伪东满总省省会,1945年8月解放。1958年划归牡丹江专员公署领导,变为地辖市。1966年由地辖市改为黑龙江省直辖市。1983年牡丹江地、市合并。
  牡丹江是多民族融合之地,现有38个少数民族,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牡丹江:以金融手段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2011-10-20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优质农产品抢占市场 2011-10-12
· 牡丹江:打造“中国国际木业之都” 2011-08-30
· 牡丹江市临岸经济实现“抱团”发展 2010-12-06
· 沙皇古钢琴现身中国牡丹江 2010-04-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