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3-03-19   作者:许晔 郭铁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智慧”影响力被普遍认可 2.“智慧”浪潮赢得新市场 3.拥有我国自己的智慧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智慧地球”是否只是概念炒作,这个“智慧”理念到底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改变,一时间成为人们争论和思考的话题。为此,经济参考报曾推出报道,深度分析了“智慧地球”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几年过去,“智慧地球”发展之路,经历了从备受质疑到相当程度被接受的历程,讨论也从未停息……

  “智慧”影响力被普遍认可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意在发挥先进信息技术潜力,促进一个产业或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从而形成新的世界运行模式,“智慧的城市”、“智慧的运算”、“智慧的银行”、“智慧的医疗”、“智慧的政府”、“智慧的能源”等等,都是IBM“智慧地球”战略的内容。“智慧地球”推动数年,已经在全球许多领域形成态势。

  智慧战略到智慧行动

  “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包括:一、更透彻地感知(Instrumented),即将各种感应科技嵌入到汽车、家电、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中,令物质世界数据化;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Interconnected),即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三、更深入地智能化(Intelligent),即通过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感知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近两年,IBM加紧实施其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2009年,IBM帮助日本Isuzu Australia公司实现了澳大利亚地区五十铃卡车营销和经销等的成功协作;帮助斯里兰卡第三大电信公司Suntel实现了低成本的协作办公等。2010年,IBM与VirtualAgility公司共同成功改造了美国密苏里州的灾难响应系统;帮助美国互助保险运营商Celina Insurance Group公司简化了与代理商的协作流程,实现了智慧办公。2011年,IBM与麦克玛斯特大学合作打造了加拿大首批校园智慧节能建筑;联合Vanderiande Industries公司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签订协议,协助其部署智慧行李管理系统……
  两年来,从提出战略到智慧解决方案,“智慧地球”已经不是IBM的概念炒作,而是当前IBM的真实行动计划。据统计,目前IBM“智慧地球”的相关业务已经在50多个国家开展,并产生了1200多个智慧的解决方案。

  搅动全球智慧热潮

  IBM认为,“智慧地球”不是一时的热潮,其影响力将贯穿十年,有远见和行动力的各级组织和企业,都应围绕“智慧地球”制定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纵观近两年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布局,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2009年,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将在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推动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同年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中,也提出要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生态系统,以强化美国的创新基础架构建设。2010年至2011年间,美国先后颁布了关于政府机构采用云计算的政府文件以及《联邦云计算策略》白皮书,积极推广云计算在政府各部门的应用。美国联邦政府还准备在今后三年建设几个大型云计算中心,向各联邦政府部门提供云服务。
  2009年,欧盟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系统提出物联网战略研究的关键技术和路径。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发布的“2011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将在未来互联网的研究中,加强对云计算、服务型互联网、先进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010年,日本发布的“智能云研究会报告书”,制定了“智能云战略”,目标是要借助云服务,推动整体社会系统实现海量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与共享。
  同是2009年,韩国发布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明确把物联网市场作为经济新增长动力的定位,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国”。此外,韩国还计划到2014年前,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146亿韩元(约合六亿美元),用于大力培育云计算产业。

  智慧理念垄断全球

  2011年,是IBM公司走过整整100年发展历程的标志年。回顾IBM的百年发展之路,该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企业,其全球影响力不可小觑。连IBM自己都认为:没有哪一个竞争对手,能够拥有像IBM这样完整的从硬件到软件的提供各类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硬件领域,1981年IBM发布历史上第一台PC机(Personal Computer),将人类真正带入到个人电脑时代;1988年推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AS/400服务器,使中小企业具备了易于使用的计算能力;1990年代初,又推出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将世界带进电脑便携时代。在软件领域,IBM不但研发了FORTRAN、COBOL和SQL编程语言,还发明了关系数据库和语音识别软件等。目前,IBM已拥有全球雇员4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IBM在创新领域连续第19年名列世界第一,其领导力方面连续在CNN和《财富》杂志“世界最佳领导力企业”评选中获胜。
  在如此雄厚的技术背景下,“智慧地球”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巩固了IBM的全球垄断地位。因为,IBM实现了在“智慧地球”理念上的全球垄断,使世界各国决策者普遍接受了其“世界基础架构正在向‘智慧’方向演进”的基本判断,并纷纷推出促进本国“智慧”发展的行动计划。此外,IBM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维护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实现的是IBM“智慧解决方案”的全球垄断,接受IBM的“智慧地球”,就要理所当然地接受IBM的“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智慧解决方案。因此,IBM的“智慧”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信息产业本身,正在逐步延伸到与人们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逐步延伸到与整个世界运行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

  “智慧”浪潮赢得新市场

  2009年,在《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我国物联网、云计算热潮不断升温,IBM在“智慧的计算”、“智慧的数据中心”等方面投入更多研发力量。近年,IBM智慧解决方案,已经陆续在我国各个层面得以推进。

  “六智慧”同步推进

  针对中国电力企业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方面的需求,IBM开发出一系列“智慧电力”解决方案。他们与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集成运营系统,用以管理和优化液化天然气从开发到输送的全过程,覆盖341个全新业务流程;在智慧医疗领域,IBM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以HRP(医院资源管理)为根基,共同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 IBM与南京市人民政府联手,拟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携手打造“智慧之都”和“绿色之都”;通过智慧交通,IBM将整合技术和人工智能,注入交通运输系统的物理架构,实现交通部门的资产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与昆明市政府合作,打造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构建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在智慧供应链方面,IBM致力于解决因交通运输、存储和分销系统效率低下造成的物流成本高和备货时间长等系统问题,与苏宁电器战略结盟,引领零售业转型; 
  IBM智慧银行在银行核心及付款系统与风险管理等领域构建动态灵活的核心银行业系统,IBM DS8100帮助江苏农村信用社实现银行系统的改造,与中国农业银行在灾难备份系统方面展开项目合作……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展开了与IBM的合作,江苏、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和河北等省与IBM签署了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南京、昆明、杭州、顺德、佛山、广州、秦皇岛等与IBM签署了打造“智慧城市”的合作协议;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正在与IBM合作研发物联网和云计算项目;海尔集团、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等知名企业,也都在与IBM开展“智慧”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仅智慧城市一项,我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智慧”带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的增长需求,为IBM“智慧地球”战略在中国实施提供了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被普遍认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关键应用。目前,IBM在我国市场的签约合作伙伴城市达280余个。IBM通过100家云引擎合作伙伴、156家天工计划合作伙伴以及覆盖各个行业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正在向全中国范围提供全方位的、整合的智慧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也有利于IBM“智慧地球”战略在中国的实施。IBM认为,IBM是全球化的企业,其智慧平台能够以任何语言应用,所以无论全球上下游企业还是供应商,均能够使用IBM的软件进行业务沟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诸多制造业企业的客户遍布全球,因此中国企业使用IBM产品会更为便利。此外,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对这些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立智慧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且也难与企业的快速成长相匹配,而IBM“智慧地球”提供的“智慧运算”租用计算模式,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影响我国IT产业布局

  “智慧地球”战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智能化技术的扩散,但也因此影响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走向。在“智慧地球”战略发布初期便有研究认为,“智慧地球”将有可能引导我国信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向“智慧地球”聚集,从而影响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布局。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积极参与“智慧地球”关键技术的国际竞争,也更加重视“智慧地球”相关领域的研发,在“十二五”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科技规划中,我国对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都进行了重点部署。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在2011年7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着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感知与交互、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相关技术;2011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成都、杭州、无锡、嘉兴、双流、佛山等都纷纷发布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如北京市于2009年10月,宣布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并计划在未来三年,重点推动“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此外,浙江省、杭州市、天津市、昆明市等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也都在近三年相继发布……

  拥有我国自己的“智慧”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物联网、云计算乃至“智慧地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但其存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智慧地球”的蔓延和渗透,我国必须要面对和应对许多问题。

  防范新的跨国垄断

  首先,我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这将可能导致我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我国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我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其次,当前,我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我国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我国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对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2011年,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整体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八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计划,2012年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智慧地球”战略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智慧地球”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有专家认为,以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很难保证事关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绝对不外泄,因此我国面临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会越来越严峻。

  重视海量数据管理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向物质世界延伸的感知网络,可以产生大量的感知数据并与互联网相联。海量数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正在演变成一种战略资源。据IDC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从传感器、移动终端、网络交易、社交网站等产生的海量数据,已经超过250兆字节。有研究表明,全球仅在过去两年内产生的数据量,就占了有史以来数据量的90%。专家认为,在互联网领域,谁能有效垄断数据资源,谁就有可能领军世界。
  因此,我国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海量数据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将物联网海量数据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各级政府、地方和企业都应在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智慧系统中,对物联网海量数据资源的管理问题,从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的角度予以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海量数据保护和管理措施。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系统完备的“智慧地球”相关技术标准,我国也尚未制定出自己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标准。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各地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五花八门,有的侧重于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有的侧重于垂直行业应用。有些城市虽然只涉及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某一部分,也冠之以“智慧城市”的光环。因此,如果没有“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各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规划运作,就会形成新的、城市间的信息割裂。此外,关于云计算的发展,也存在着云与云间的信息交互存在屏障、各种应用之间不能协同工作以及计算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等问题。

  构建“智慧中国”技术体系

  针对我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竞争力薄弱等问题,我国不但要在国家科技计划研发部署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重引导企业参与相关技术的研发攻关,力争早日形成我国自主的、较为完备的“智慧中国”技术体系,以保证我国始终可以自主地掌控“智慧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2012年3月,我国“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已经由国际电信联盟第13研究组会议审议通过,此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将对促进我国相关技术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关专家提醒,发展我国的“智慧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要克服当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出现的明显过热势头,认清我国在“智慧中国”整体解决方案上存在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我国相关技术还未成熟情况下,绝不能将事关国家安全的海量数据信息暴露在根本无安全性可言的互联网上。
  专家建议,构建“智慧中国”应在国家统筹部署前提下,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对发展什么、避开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等关键问题,国家要给予足够关注。此外,推动物联网与我国TD-SCDMA的结合,对构建我国自己的智慧系统,有效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