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有自觉才有主动
2013-03-07   作者:李拯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今年两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伤害环境的钱,一分不能赚;治理污染的钱,一分不能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打造中国的微软和雅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好比开车遇到转弯,要适应暂时减速,不能踩油门……从清洁能源、治理污染,到科技创新、金融改革,一场场热烈讨论、一次次头脑风暴,都围绕转方式展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委员的表态:“转方式,企业应该走在政府前面。”
  曾几时,“久推难转”、“推而不转”,一直是转方式最大的烦恼。一声“走在前面”,让人们看到一种应有的集体自觉和责任担当,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希望。
  转方式是老话题,一个“老”字,凸显转变之难。对有的企业来说,转方式意味着人力成本上升、环保支出增加,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政府而言,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污染企业,同时要兼顾稳步增长;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脱胎换骨,必须统筹促进就业。转型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向高端发展,否则,若干年后可能陷入柯达困境”,“现在就要跑啊,再不转变,就要被淘汰,必须要动真格”……回顾这些年来两会上代表委员关于转方式的热议,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转方式从认识到实践、从被动到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企业要走在前面”的表态、“政府应形成合力”的建言,从“要我转变”到“我要转变”,今年两会的讨论格外清晰地昭示,政府和企业的方向更明确、行动更自觉。
  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做大品牌、做优服务……更多中小企业告别“傻大黑粗”的生产方式,更多大型国企在国际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搏浪击水。我们或许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转型,或许还面临着资源、环境、资本等深层制约,但是,观念的转变乃是发展的先导,踏实的行动更是进步的先声。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代表着整个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
  不再迷恋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化蛹成蝶的勇气追求发展的质量和内涵,这是我们必然的路径选择。过去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GDP更加清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7%和17.5%,天空更加蔚蓝;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科研绽放光彩……从节能减排到自主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标注着转变方式的成绩,更启示了中国发展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发展起来之后”的今天,群众对环境污染更加敏感,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科技创新正孕育新的变革。这些现实因素,既是挑战,也是动力。有自觉就有主动。自觉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自觉忍受速度放缓带来的阵痛,自觉推进创新驱动、技术升级,何愁不能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在弯道超车中搏出一个美好未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调结构转方式 专家:各级政府应带头“转角色” 2012-12-16
· 工信部部长苗圩: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在加快转方式 2012-12-14
· 人社部信长星: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12-12-10
· “新三板”折射经济“转方式”加快 2012-11-20
· 商务部:今年外贸"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 2012-10-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