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只隔一座山,为何差距这么大?”
京冀交界记者目击
2013-03-06   作者:记者 孙洪磊 曹国厂 赵仁伟 张淼淼/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赵乃育/绘
    中午吃饭时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河北艾河滩村村民崔勇旗家里看到,锅里蒸的是土豆泥和小米,菜是炖土豆条和自己腌的酸白菜。崔永旗说自己已经有七八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全家只有过年买过10来斤肉。崔永旗家里有5.8亩地,种了0.4亩土豆、半亩谷子和半亩黍子,其余种玉米。崔永旗告诉记者,他儿子已经结婚,在北京市延庆县打工,挣的钱勉强够自己家的三口人花销;女儿在北京市昌平区读中专,一年学费5000多元,加上生活费,每年花费1.5万元。目前家里已经欠了1万多元的债。
  河北省赤城县后城镇艾河滩村是一个位于燕山山脉的村庄,与北京延庆县隔山相望。这个村离北京市交界处一公里,离延庆县城25公里,离赤城县城60公里。
  京、冀交界虽只有一山之遥,但由于政策、投资差别等方面原因,延庆、昌平的北京山区百姓已经开始享受政策红利,专心于植树造林、看林护林,并具备了完善的自我造血功能,良性循环凸显。而赤城、怀来的河北省山区百姓,依然饱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困扰,可谓“一山隔开两重天”。拿艾河滩村来说,全村现有371人,人均耕地1.7亩,全村山场面积约25000亩,去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而与艾河滩村一山之隔的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在201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6000多元。  
  “村里几乎都是贫困户,其中特困低保户有50多人。近年来有的村民因打工或孩子上学搬迁走了,有的去世,现在村里人口越来越少。村民收入主要是靠打工、种地、挖山药材和蘑菇、摘点山杏。每年冬天,村里都有40多人到北京烧锅炉,月收入一千七八百元;种地主要是玉米,因为没有浇水设施,完全靠天吃饭,玉米亩产约800斤,净收入不到500元;上山挖柴胡、黄芩、苍术等草药,好的劳力一年能挣2000元。”现任村委会主任崔永生对记者说。
  艾河滩村有9名常年护林员,看护村里两万多亩山场,村委委员崔占祥是其中之一,每人工资100元/月。他说:“到了防火关键时期,就发动全民护林,工资只是象征性发放,因为全村每年护林费用只有两万元,是9000多亩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资金。”
  与艾河滩村一山之隔的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30户、100人,其中农业户口70人,山场面积1.6万亩。
  “政策补贴成为现在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一是护林员工资,男的18岁到60岁、女的到55岁都是护林员,村里有60个护林员名额,符合上岗条件的48人,工资每人每月440元;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后山区生态林补偿款(每亩林地24元),村民按股分红,村民每人每年5000多元,仅此两项收入就上万元。另外,由于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有6户村民开了农家院,旅游旺季从‘五一’到‘十一’,每家能赚三四万元;还有打工、种地、卖核桃和杏扁等收入。201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6000多元,这在全县都是中上游。”村委会主任徐建喜对记者说。
  部分山村造血功能逐渐完善。延庆县玉皇庙村有59户,142口人。村支部委员兼妇女主任谢长春1998年从赤城县龙观镇嫁到这个村。她对记者说,目前玉皇庙村已经注册了农家院26户,有7家正在办理注册手续。
  玉皇庙村现年52岁的村民任志云在2008年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农家院。任志云说,去年旅游旺季(从5月1日到10月1日)半年时间,她家的农家院收入约7万元;她丈夫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年收入5000元;家里有辆农用运输车,闲时跑运输。全年收入达10万元。“我们家的收入在村里算中上等。”她笑着说。
  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淑琴说,延庆县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1980年时全县林木绿化率20%,2011年达到了62.83%。
  王淑琴说,延庆山区一些村庄以前也是靠天吃饭,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北京市委领导多次深入山区调研,认为老百姓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牺牲,比如禁牧减少了收入来源,于是提出“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
  经林业部门测算,按照生态林的面积,延庆县组建了9000人的管护队伍,把山区百姓转为护林工人,实行“以工代补”。目前全县203万亩生态林,每亩补偿61元(其中21元为护林员工资,24元为林权制度改革后村民的按股分红所得,16元为县园林局对现有林地抚育管护的费用)。这一政策的实施,既让山区百姓得到了实惠,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山区由原来“输血”到现在“造血”的功能逐渐完善。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采取措施,使一山之隔的两地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国家应加大对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经营利用好林地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林菌产业、林下禽类等养殖产业、林下种植(药、粮、草、花、桑)产业等;同时,国家应把北京周边尤其是北京上游的生态建设与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结合起来,加大对生态涵养区的转移支付,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使这一地区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护林员工资等与交界处同步,使环京津生态贫困带逐步变成生态富裕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京冀共建跨区域文化产业示范区 2012-03-05
· 京冀地铁尽快接轨十万蚁族的企盼 2010-03-09
· 京冀签署商贸流通合作协议 2009-09-27
· 北京斥巨资启动京冀生态水源保护项目 2009-07-30
· 京冀两地将实现轻轨对接 2009-03-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