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北京,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 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不仅因为,这是一次换届的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而且因为,这是一次改革的大会,将揭开以国务院机构调整为序幕的新一轮改革大幕。我们热切地期待,今年两会在顺利完成各项既定议程的同时,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加快中国改革进程的合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转型期,一些旧有优势正渐行渐远,新的优势又远未形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表现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阵痛,又交织着复杂的利益博弈;既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制约,又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脱节。由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多源于体制机制,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惟有深化改革。 在经济增长潜力逐渐下降的背景下,为有效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广泛的民间创业热情,是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不竭源泉。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终体现。这一切都离不开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市场化的企业制度。但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不断遭遇“弹簧门”和“玻璃门”,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垄断阻滞了竞争,“有形之手”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比比皆是……所有这些,无可避免地抑制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在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实现新的平衡,必须加快改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骤然下降,使中国持续了近30年的出口拉动型经济结构难以为继。随着人口红利消减、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随之生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势头。这就需要我们将发展的动力更多地转向内需。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再平衡,离不开改革的撬动。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说,现阶段中国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那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就不能不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辅之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财政体制、社会管理职能、土地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的联动。 当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次次降临众多城市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是何等的迫切。而要切实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切实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协调,同样需要加快改革。要成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有赖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还需要对收入结构、生产方式、社会体制、区域平衡、监督体系、行政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与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经历了物质层面的长期高速发展之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共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转向精神和文化层面,越来越注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经济发展“蛋糕”做大的同时,对如何公平合理地切分“蛋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对收入分配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从去年十八大到今年两会,新一轮改革之帆正在扬起: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将剑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将以改革为驱动力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巨大潜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建设,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正在探索……我们相信,凡此种种,必将为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中国梦”注入新的、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