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篇

辽砚与岫玉、阜新玛瑙并称辽宁文化新“三宝”。
本溪所产的辽砚,其特有的地质地貌经上亿年演变,形成褐石红和石青绿两种奇石,即紫云石和青云石。青如碧而紫似檀,晶莹明鉴,质地细腻坚韧,色泽明亮。用这种材质,由刀工纯熟的匠师刻制的“百鸟朝凤”、“游龙戏珠”、“雏燕凌空”等精美图案的砚台,早年为清王朝御用之品,现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2006年,辽砚(石雕)被列入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溪地区是天然辽砚石材资源的重要产区,砚石材料储量丰富,目前已初步探明的储量为10亿立方米。其中,已获得开采权的储量为450万立方米。这些石材特点是声音清脆、色彩丰富、石品众多,这为辽砚的创作和雕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天然资源。
2011年10月份以来,本溪市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着眼,不断加大对辽砚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建立辽砚文化产业园区,组建行业管理协会,建设辽砚开发销售中心,使辽砚产品得到了广泛认同,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溪政府将投资20亿元,建设集开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辽砚文化产业园和以辽砚为主的辽砚石文化旅游产品集散地。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坐落于本溪市南芬区,南芬正以发展现代化的特色文化产业为宗旨,以辽砚松花石文化艺术品为特色,集中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于一体,全力打造辽宁省、本溪市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品牌,全力加快推进辽砚文化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剪纸篇


本溪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而发展起来的。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丰富的地域剪纸资源和发展基础。
本溪市目前有各流派剪纸人才400多人,其中领军人物11位,这为发展剪纸创意产业提供了人才保证,正是这些优势让本溪市决定举全市之力发展剪纸产业。建设剪纸创业创意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整合剪纸资源,吸引和加速东北地区剪纸产品的聚集、流通、贸易,对市内剪纸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抢占市场先机,形成规模效应和商圈效应。
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12年10月揭牌,园区占地面积近6400平方米,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认定为全国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中国剪纸艺术创意创作中心。
据介绍,为增强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引力和聚集效应,本溪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年内免收一切规费、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自园区开始建设以来,已有来自河北、黑龙江、安徽、辽宁等省的20多家企业入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孙洪杰表示,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立将把中国满族剪纸各个门派吸收整合,产生中国特色的剪纸精品产业,最终将通过拍卖、国际交流等形式,让中国民间艺术品的精品“走出去”。
按照规划目标,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形成剪纸研发销售、人才培养、创意创作等一条龙体系,创新剪纸技法和剪纸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剪纸文化与其他文化及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兼具南北两派剪纸元素的本溪剪纸独特风格,使本溪剪纸占据国内外市场一定份额,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东北剪纸文化产业交易集散中心,全面打造“剪纸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