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煤铁之城”的新求索
2013-02-06   作者:本报记者 孙仁斌/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本溪市区位交通图
    本溪是一座老城,拥有100多年的建城史。
  本溪是一座依托煤铁资源成长起来的山城,曾有“煤铁之城”的称号。
  在时间的洪流里,百年不过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却显得有些“老”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醒了沉睡中的本溪,挥挥手,向或辉煌或恓惶的往昔告别,这座百年老城转身投入发展的浪潮,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坐标。从2008年开始,这座资源型城市踏上了由一业独大的老工业基地向多元支撑现代城市的转型之路。

  触动:“煤铁之城”风光难再

  本溪钢铁产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从1949年7月15日炼铁高炉流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算起,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批枪、第一门炮、第一辆车、第一台发电机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等诸多个“共和国第一”中,都烙上了本溪钢铁的印记。
  本溪铁矿资源非常丰富,南芬露天铁矿探明储量12.9亿吨,是亚洲三大露天铁矿之一,铁矿石低磷、低硫、低杂质,冶炼的生铁被誉为“人参铁”。大台沟铁矿远景储量100亿吨,近期储量3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以往钢铁产业在本溪地方生产总值、利税收入、财政收入中一度占据90%以上的份额,甚至本溪钢铁的职工和家属也曾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单一的经济结构,造成钢价大涨,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但钢价暴跌,整个城市就得勒紧裤袋过日子。以往钢铁价格大幅跳水,本钢也曾3个月发不出工资。
  城市布局当初也是围绕煤矿铁矿建起工厂,围绕工厂建起生活区,围绕生活区建起商业区这样的过程,形成了“厂居混杂”、“圈式结构”的现状。城外青山绿水,城内杂乱无章。
  如果一个城市的命运,和钢材市场扑朔迷离的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显然是对城市发展的不负责任。为此,本溪开始思索: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面对日渐减少的煤铁矿藏,当资源面临枯竭时,本溪将何去何从?除了钢铁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成为支撑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依托和动力?
  山城本溪四围是郁郁葱葱的大山,这些青山环抱着城市,保养了生态,也阻隔了外界,形成了略带封闭和保守的山城文化。现实的困窘和对城市未来的忧虑让这座山城尝试着用更加开放的眼光来打量世界:本溪在努力地走出大山,和中国与世界接轨。同时,也在等待契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求索:为了170万本溪人的期盼

  此前,本溪曾提出了不能“一柱擎天”,要“多柱共撑”,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困境,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转型,钢铁之城要根据自身资源,转型为“钢都”、“药都”和“枫都”,打造新的城市生命体,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2006年以来,本溪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沈阳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认识市情,明晰了“两近”即本溪近海、近中心的区域定位。形成“两走”即工业企业走出去,城市走出去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沈本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确定了打造“三都五城”的发展战略。
  2010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本溪对市内的两大钢铁集团:本溪钢铁集团和北台钢铁集团进行了重组,在此基础上,开始全力推进钢铁行业的全面产品升级,增强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
  新成立的本钢集团作为本溪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东北最大4747立方米炉容的新一号高炉,拥有我国惟一一套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1700毫米热带钢生产线,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880毫米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还拥有当今轧幅最宽、轧制水平最高的2300毫米热连轧机组。年优质钢产能230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本溪市也看到,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抵御风险,加速发展,必须延伸产业链。为此,遵循“做强上游、带动下游”的发展思路,坚持以钢铁为基础,把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提升钢铁产业的丰厚度,规划建设了桥北、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及南芬高新铸件、明山汽车零部件、本溪满族自治县传动装置等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大台沟和思山岭铁矿开发建设,尽快形成经济增量,为发展钢铁产业提供资源支撑。本溪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钢铁产能超过3000万吨,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
  曾经的困顿让本溪这座城市开始明白“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寓意。本溪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契机,特别是沈阳开发大浑南不断“南下”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本溪“北上”,全力推进沈本一体化。
  本溪希望通过中国药都的打造,力图实现本溪城市经济结构的长治久安。2008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的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依托本溪高新区打造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承担起为全省培育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使命,同时建设一座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的百万人口规模的生态新城”。

  蜕变:沈本一体化构筑新希望

  建设沈本新城,发展多元产业。依托本溪主城和钢铁产业,本溪找到了接续的主要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这也预示着在找准了发展方向之后,一座城市蜕变的开始。
  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市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开始建设的高新区率先共享“024”区号,落户高新区的企业已开始冠名“沈阳”字样、沈阳本溪间将开通城市公交……众多令本溪人振奋的喜讯随着沈本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实施不停地传入耳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是‘沈阳人’了!”本溪的城市面貌、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这些细微之处发生的变化相比,沈本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城市、交通等未来发展走向上的变化,其实更令本溪人期待和向往。
  沈本一体化的内涵包括了产业、城市、交通、旅游、生态、社会事业等全方位的一体化,实质也是同城化的特征。本溪市委、市政府认为,加快推进沈本一体化进程,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精心打造好沈本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好产业带、城市带及交通带,借助沈本间产业关联度强、互补性大,且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具备跨行政区划发展产业集群的空间条件、产业基础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优势,进而实现产业一体化、城市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使本溪向沈阳方向大踏步靠拢,真正全方位融入沈阳经济区。
  新产业强势崛起,新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沈本新城里已先后建成净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热中心、天然气门站、二次变电站;银行、商厦、学校、消防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也逐渐得以完善;开通了与主城区及园区内的5条公交线路。全域城市化步伐正不断加快,2100多户、6534名被征地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5550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身份”转变,成为上班赚钱的新市民;3个乡镇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后,人均年收入从14915元增长到19980元。如今,高新区的企业、大学、生活区占地空间已经达到2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成为矗立于沈阳与本溪之间名副其实的“沈本新城”。
  从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本溪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5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9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倍。
  目前,沈本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八方面重点工作:电信、交通、工商、教育、医疗、医保、社保以及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就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的一体化工作。本溪和沈阳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本溪强调以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和旅游度假三大接续产业为支撑构建“沈溪新城、本溪主城、桓仁新城”三大城市板块,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产业聚集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转型。特别是要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在沈本两市重要节点上建设一个生态型沈溪新城,力争到“十二五”末,将沈溪新城建设成百万人口、千亿元经济总量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本溪:从钢都到药都的新跨越 2010-12-15
· “煤铁之城”本溪转型“北方药谷” 2010-05-12
· 本溪拆迁命案的欣慰与遗憾 2009-10-20
· 本溪30亿吨大铁矿一期投资达25亿 2009-06-29
· 本溪发现亚洲最大铁矿 助力中方铁矿石谈判要价 2009-06-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