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得到多少实惠?
2013-02-01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几小时前,备受关注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成为关键词,这份文件将为未来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些什么样的好处?在改革征地制度背景之下,如何能够确保农民的利益,更多的分享土地增值的红利?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评论员国家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共同评论。
    《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新一轮城镇化如何确保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红利?失地农民多元保障,如何着手?
    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今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填活力,纵观一号稳健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业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最核心的一个主题,通过改革创新,农业的经营的组织制度,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可以说聚焦在怎么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上。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农民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所以说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定心。这方面需要我们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快征地制度的改革,真正让农民感觉到,他是土地的主人,真正让农民能够分享到土地的增值收益。
    1月9号上午,黑龙江省肇东市肇东镇东越村刘八虎屯村民就因为拆迁问题,与当地执法局和拆迁指挥部发生冲突。当天一群人聚拢在拆迁指挥部的门口,双方就动迁中的问题发生争执,一片混乱中执法局和拆迁指挥部的人开始动手打人,70岁的村民段广发被人击倒在地,头部受重伤,但是没有人去察看他的伤势,老人在被送至肇东市人民医院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童志华(宁波鄞州区邱隘镇田郑村村民):那边是楼房,那边是小屋,这边老屋。
    张瑞菊(童志华妻子):我没有地方住了,我一无所有了。
    杨加伦(浙江丽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上个施工单位议价的时候讲,所有的协议都签好了,都可以拆了。我们项目经理赶进度,年前要回家就把他房子拆掉了。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1%,土地价值今非昔比,新华社文章援引相关调查显示,耕地征用之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和政府拿大头,村级组织留下两三成,农民拿到的只有10%左右。如何确保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红利,专家学者也在献计献策。
    徐德(江苏省泗洪县委书记):就是你建什么样房,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要一刀切,齐步走。不要追求外面光高标准,你要有多套种、多套型、多结构、多元化的房屋供农民选择。让有条件的住更好的房子,没有条件的我们要兜底保障。
    郑新立(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现在村庄建设用地,占了17万平方公里,那么根据经验进行村庄的整治可以节约一亿亩耕地,这一万亩一部分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一部分可以增加耕地,所以这是个必然趋势,但是要避免强迫命令。
    尹中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允许进镇农民保留在村里的农村承包地使用权,通过转让,换得他们进入城镇的资本。增强县域城镇的公共服务制度,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来逐步的实现在县域城镇落户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以及就业服务,劳动报酬。来享受与市民原来的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姚景源:要保护农民对土地经营和使用的权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站在农民的角度,我们来看这个一号文件,我觉得它给我们农民解决了三大问题。第一,现在农民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能够改变农民是弱势群体的状况?一号文件的核心就是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现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要改变农民现在在整个经济运行当中的弱势群体的位置。第二,农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证?农民最大的权益就是土地,我们农民对土地的经营、使用的权力,这已经写到我们的《宪法》上了,但现在这应当是在农村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我们所有的农村、农民的群体性事件,都是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被剥夺有关系。农民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本来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他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制度。我们现在的土地,有的地方政府从农民那儿拿五万块钱拿到一亩地,他转手卖给开发商五十万,开发商再一转手是五百万,而这地本来就是农民的,但是农民的收益最低。第三,就是我今天能不能征收?我收入怎么样?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我们要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还是要提高主要粮食和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应当说,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来读一号文件,那这三点对我们很重要。

     张晓山:要保障农民在政治上的民主权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稳定加强承包责任制就是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农业经济体制,更好的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这个农业经营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这个主体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在整个市场当中成为一个平等竞争的伙伴,解决小市场和大市场的矛盾。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在政治上的民主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经济上的权益能够得到尊重和维护和增进。这两块无论是土地的问题,还是我们种植业的问题等等。农民最终的关心就是,我的经济收益怎么能保证?另外,我能不能真正在农村中发挥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我能够当家作主?这是农民最关心的。

    张晓山: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形成权力和资本的结盟 农民是弱势群体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利益问题。拆迁本身就是把农地或者是把农民的宅基地转成开发的商业用地的,就非农用地,在这个过程中有巨大的增值的利益,所以开发商本身有利益驱动,地方政府本身应该是维护弱者的权益,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地方政府这里边有一大块,就是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体系里,地方往往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它就要靠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来作为地方的很重要的财源,有了这个之后,就业等等就什么都有了,那么最终的核心就是权力和资本结盟,然后农民是弱势群体。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物权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本身我们讲发展是以人为本,改进人们的利益,增进人们的福祉为核心。另外是可持续的,同时这个发展本身,我们现在往往发展是见物不见人。另外抓短平快。为什么?就是说短期内能够见底、见响、能够出政绩的发展。那必然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的权益的漠视,这样的发展和我们科学发展观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姚景源:强拆都是在违宪的大规模侵犯农民的最基本权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这背后还是一个发展观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发展?我们的发展一定是为了改善民生,是为了社会和谐,是为了每一个人都能够幸福,所以我们决不能去为发展而发展,更不能为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去发展。现在出现那么多强拆事件,而且在强拆当中,都是违宪的大规模的侵犯农民最基本的权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的发展观还是有大问题。他们是为发展而发展,比如说为了GDP而发展,追求是政绩工程,追求的是形象工程。不是说发展一定要建立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之上,出发点就有问题。此外,农民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在这个巨大的增值空间所占的比重太低,这也是一个问题。

    姚景源:被上楼让农民的经济压力增大以及财产性收入减少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在基层调研当中,我特别担忧的就是强迫农民上楼。有一个村子的农民都上楼了,我问当地的干部,我说原来农民家都是有院子的,有一个田院经济,院子里面养了鸡,来了客人或者是自己家里高兴了,大家就杀一只鸡,改善一下生活,或者招待一下客人。那么现在农民一上楼,家里来了客人,想用鸡招待一下客人,他还得去买,这不就增加支出了?村里的干部告诉我说,由于农民上楼,腾出了一些宅基地,他们准备搞工业项目、招商引资,让农民在里边就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我说,你设想的很好,但是这是一个设想,什么时候能招商,什么时候工厂能建起来,都还不知道。再说你建了工厂之后,有没有效益也不知道,但是现在农民吃鸡就得花钱。当然让农民上楼也是好心,我们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当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说让农民上楼了,可能住的房子好像舒适了,但是他的经济压力增大了,他的财产性收入减少了,这是一个问题。

    张晓山:农民要合理合法的分享到土地增值收益的红利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的农民已高度分化了,有一部分农民实际上已经长期转移出去,从事非农就业。有一部分农民是兼业的农民,他可能在县里打零工什么的,还有一部分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各部分不同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完全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实际上被上楼的背后还是个利益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集中居住,把宅基地复垦或怎么样,然后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能获得一部分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再出卖指标,或者是自己利用指标获取最大增值收益。
    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对农民来讲,尤其以农业维持农民来讲,改变他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习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第二,必须要衡量就农民被上楼之后的成本和收益问题,他上楼之后条件改善了,但是他的生活成本也增加了,谁负担?在整个上楼过程中,在基础设施改建过程中,这一部分的支出靠谁来?你不能够加重农民的负担。第三,上楼之后,如果农民确确实实也愿意,当地也有这个需求,在获取的一大块增值受益中,农民能不能合理合法分享到增值收益的红利?

    张晓山:农村的田园风光景象正在慢慢消逝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你确确实实需要这种突变吗?所以要打一个问号,因为实际上我们讲的一部分仍然在农村,将来我们推进城镇化,但同时又要发展农业,建设社会的新农村。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率到70%,还有几亿人在农村生活,这几亿人生活在农村,他们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最后农村建设的更像城市,还是建设的更像农村?
    我们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不是可以和现代农民的精华结合起来?使我们农村能够保持原来的田园风光?身在环境优美、我们地里有蚯蚓、我们河塘里有青蛙、我们天上有星星、我们的水里有小鱼,而不是现在环境的污染,人的空气也污染,不是成这样的情况,原来这样的田园风光景象正在越来越少了。

    姚景源:城市化、城镇化不能和农村农业对立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讲城市化,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一方面看到城市化、城镇化是今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但是千万不要把城市化,城镇化和我们农村农业对立起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官员财产公开,箭在弦上? 2013-01-3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毒雾频发,怎么防? 2013-01-3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国企备忘录:国企红利,该不该多上缴? 2013-01-2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市场,请管好空气! 2013-01-2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如何刹住舌尖上的腐败? 2013-01-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