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力”十足亟待转型——极寒天气下透视吉林经济
2013-01-23   作者:记者 王晓明 姚湜 高楠/长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经历着近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吉林省今年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一时间工程停工、交通事故频发、供暖压力加大、菜价上涨……
  罕见的极寒“冰冻”了经济血脉,也激发了冰雪经济新动力,棉衣棉帽热销、滑雪场爆棚、冰雪旅游升温,让经济冻而不僵,依然充满活力。反思各地频发的极端天气,一场由粗放到集约,从资源消耗向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在悄然启幕。

    室内室外50度温差

  “多亏了政府的暖房子工程,今年家里温度普遍超过20℃,而室外温度经常低于零下30℃。”吉林省磐石市一位出租司机丁志国说,室内室外50度温差,今年冬天明显感觉比前几年冷,早上起来车经常打不着火,路面上始终被冰雪覆盖,恨不得喘口气舌头都能冻住。
  来自吉林省气象局的统计,2012年11月29日-12月12日、12月16-25日,全省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分别低6.1℃、6.3℃,36站次出现低于-32.0℃的严寒,有10站次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最低气温出现在靖宇达-39.8℃,居该站1961年以来低温的首位。
  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叶青说,今年入冬后吉林省共出现6次较大范围寒潮天气,其中12月4日出现的寒潮使26县(市)降温幅度达8-12℃,最大降温幅度出现在辉南达14.6℃。
  室外冰冻三尺、室内温暖如春,在罕见的极寒天气下,供热企业纷纷开足马力保供暖。吉林国信集团供热公司副总经理奚丙春说,由于今年冷冬,国信供热公司在入冬后,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成本已经增加了300多万元。
  天气极寒路面湿滑,给城市交通带来严峻挑战。“长春交警在高峰期投入了1100余名警力上街指挥,占全部警力85%以上。”长春市交警支队秩序处副处长李铁说,“大量的汽车尾气遇冷凝结在道路上,路面的光滑度提高,机动车刹车距离明显增长,增加了追尾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平均每天发生道路安全事故达三、四百起。”
  过于寒冷的天气危及百姓健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刘伟说:“入冬以来,呼吸系统病患比去年增长了将近20%,而且肺炎患者占到了门诊量的40%,较去年翻了一番。”

  经济“冻”而不“僵”

  0℃,水开始结冰;零下30℃,煤油开始凝固;零下38.87℃,水银开始凝固、温度计无法工作……罕见的极寒天气,让工程建设停工、交通滞阻、菜价上涨,经济中很多因子的流转速度减缓。
  入冬以来,长春市大部分施工项目都进入“冬眠期”。记者从长春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冬季低温作业使施工难度提高一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减小施工难度,每个施工口都安装了热风幕,风道里还架上了火炉为地下加温。
  一位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天气太冷了,低温给下料,沙子和水泥这些施工环节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在基坑上临时修建了一个可移动暖棚,有了暖棚后,地下施工的温度可达到7℃以上。”
  极寒天气也“冻坏”了农业生产。长春市双阳区尚家村李铁山说,今年的大棚取暖压力很大。“大部分种植户搭建的都是简易棚,保暖条件不好,没想到今年这么冷,棚里的温度干烧也上不去,菜也下不来。”他说,“各家各户都在大棚里增加了取暖炉数量,每个大棚由2个取暖炉增加至4-5个,单个大棚取暖燃煤量也由往年的2吨左右提高到5吨左右。”
  记者从吉林省各地超市、农贸市场了解到,入冬以来的暴雪极寒天气,致使部分地方蔬菜价格涨幅超过100%。在长春建设街农贸市场,摊主王秋红说:“入冬以后,蔬菜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元钱,一些品种价格翻了一倍多。”
  在王秋红的销售记录本上记者看到:以黄瓜为例,2012年10月20日价格为每斤2.5元,11月20日为4元;而2013年1月5日价格为5.5元。
  经济血脉流动减缓,但不断升温的冰雪经济,让吉林经济冻而不僵。“雪是一种氛围,能够增加人们滑雪的欲望,同时大量降雪保证了雪道的质量,安全系数也有所提高。”长春净月潭滑雪场总经理助理李世刚说,“每日平均接待量800-900人次,同比增长30%。”
  极寒的天气让棉衣棉帽热卖。长春欧亚商都鸭鸭羽绒服销售人员介绍说,今年冬天羽绒服销量有飞跃性提升,销量较同期提高200%。

  转型升级全面“御寒”

  南方面临大范围降温考验,北方陷入历史罕见的极寒,专家认为,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并渐趋常态化,应引发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资源消耗向绿色、低碳、环保转型升级,让经济的增长更健康、可持续,吉林省正在路上。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吉林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紧盯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力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向“绿色产业基地”转变。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孙巍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极端天气频发已经敲响了警钟。建议大力发展绿色汽车、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绿色纺织等,开拓系列新兴产业发展新构想,全面跨入绿色经济发展新航程。
  “应继续立足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金融政策,对绿色生产经营在贷款融资、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各方面政策进行扶持,引导和推动政府和民间资本转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兴产业项目。”孙巍说。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孙志明建议,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着力推进产业低碳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交通清洁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以节能减排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低碳化转型和资源环境综合治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极寒天气给欧亚经济添寒意 2012-02-10
· 神华集团神宝能源公司极寒天气保煤炭供给 2012-02-06
· "极寒天气说"推热煤市 煤炭受资金追捧 2010-10-18
· 吉林协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013-01-23
· 吉林政法机关创新举措协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013-01-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