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73门店收益甚微 机构"用脚"投票
2013-01-21   作者:记者 吴爱粧  来源:理财周报
分享到:
【字号

  2011年末永辉超市机构投资者有66个,持股比例为11.38%。而到了2012年三季度,机构股东仅剩11个,持股比例下滑至4.73%
  2012年1月16日,永辉超市证券部人士在电话里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现在是年报缄默期,我不能说什么。”
  这是一家快公司,斥资15.98亿的“73家连锁超市”募投项目已完成68家。利用自筹资金,它在新区河南已开设4家新店,但2012年年中仍亏损2785.26万元,还有已签约但未开业的17家门店在遥望。挺进东北辽宁、吉林等新市场也陷入了类似境地。
  这也是一家怪公司。“它很骄傲,对于扩张的战略性失误,它用实际行动承认了。”曾持有永辉超市的机构人士提醒记者,“三四季度它的业绩是有所改善,但我们对它的资金也有疑虑。你看,基金、大小非都在跑。”

  73门店收益甚微

  两年前,永辉超市还是不折不扣的“大白马”。
  机构对其不吝美词,如“国内首家生鲜超市”、“中国沃尔玛”、“苏宁第二”,等等。它的发行市盈率被推高到73.14倍;相比,对手人人乐上市时估值只有49.05倍,天虹商场46.51倍,步步高29.98倍。
  “你去看,刚上市流通股前十名就被机构包了。”华东某机构人士回忆道,“当时它的业绩增长还比较确定,尤为大基金青睐。”
  这是一家有野心的公司。在2010年前永辉超市已经冲出发家地福建,打入重庆和北京。2010年底它从资本市场圈到25.22亿元,并计划动用其中的15.98亿元发展“73家连锁超市发展项目”,重点打造福建、重庆、北京、安徽四个核心区域,建设期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
  到2012年6月30日,永辉超市的“73”计划已完成68家,占比93.15%。
  然而,募投项目远远不是永辉超市的全部雄心。更大更远的一步棋,是向这四个核心市场的周边扩张,进军全国。
  上市后,2010年永辉超市战略进入了安徽、贵州市场;2011年新进天津、石家庄、江苏、东北、河南各地;2012年杀进四川。两年间,永辉的门店数从135增长到249家,背后的开店速度相当惊人:2010年40家,2011年49家,2012年47家。
  这样的扩张在投资界被斥为“跑马圈地”。2011年,为了达成全年49家的开店目标,永辉超市在12月份一口气开了18家新店;而2012年开设的47家门店,有29家指标在下半年才赶完。
  “每年开40-50家店,肯定是能力匹及才去做的。”2012年1月15日下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永辉超市,证券部人士表示,“不然还能有全国零售的态势和价值吗?”
  对此,华东某私募投资总监认为,永辉的“生鲜”模式并不适合跨区域经营,再说人力、资金能否支持一年开40-50家店,也是个难题。
  公告显示,2012年9月5日永辉超市已启动定向增发,拟募集10.1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以支持门店快速扩张。早在2011年11月1日和2012年2月8日,永辉超市先后发行了为期一年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分别为8亿和7亿,相应利息支付为5576万和4361万。
  问题在2012年浮出了水面。一季报显示,永辉超市净利润同比较少23.91%;二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整个上半年,永辉超市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8.76%。
  记者注意到,永辉超市的“73家连锁超市发展项目”迄今仍未达到预计收益。
  招股书第454页对该项目做出如下收入增长假设:新店开业第一年的收入为正常年(单店开业后的第二年)的70%,第一年平均营业6个月;第二年的收入为基准(即正常年收入的100%),第三年年增长率为16%等等。
  据此计算,这73家新设门店陆续将产生的营收贡献是:2010年18.35亿元,2011年66.54亿元,2012年56.33亿元。
  而历年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表则显示,“73计划”2010年只产生了241.10万元收益,2011年5637.04万元,2012年上半年8641.04万元,累计1.45亿元。以去年上半年的收入计算,募投项目收入只及其去年全年预期的1.5%
  而在以非募集资金进驻的市场,如东北、河南、江苏等等,相关的超市子公司也遭遇了盈利难题。
  “后来我们机构投资者总结,永辉有点好大喜功了。整个经济在下滑,你还逆市去扩张,在东北、河南是最失败的。”曾持有永辉超市的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
  财报数据显示,在东北地区,辽宁子公司2011年亏301.78万元,2012年上半年续亏2613.33万元;河南子公司2011年、2012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44.74万元、2785.26万元;江苏子公司2011年亏341.87万元,2012年年中亏1675.07万元。

  机构“用脚”投票

  “不是说不能扩张,但是它盲目扩张,导致盈利急剧下降,这个我们就没有办法容忍了。”前述曾持仓永辉超市的机构人士透露。
  另外一家机构则抱怨道,“它主要的流通股股东,都是大小非,它们的筹码比较多。对机构是很傲慢的,董事长几乎都不搭理机构,董秘也难以接触。我们研究员更多是每个月2-3趟去看它的实体店。”
  快速扩张带来的利润下滑,很快就在资本市场引起了震荡。从5月24日到8月2日,两个多月内,永辉超市股价从30元左右直落到20.11元,跌幅超过30%。尤其7月4日-7月13日期间,连续8个交易日放量下挫。
  “其实起初机构也不觉得永辉好到哪里去。”前述曾持有该股的机构人士透露,“但是2012年整个经济在下滑,大家都倾向于防御型的投资思路,配点消费和零售,而当时永辉的业绩增长在零售股里算比较不错的,它是一个次优的选择。但是后来股价大跌,有的机构就选择减仓了。”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1年末永辉超市的机构投资者有66个,持股比例为11.38%,涉及到2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36家基金公司。而到了2012年三季度,机构股东仅剩11个,持股比例下滑至4.73%,只有1家信托、1个券商理财产品以及4家基金公司仍在死守。对此,永辉超市证券部人士解释,“因为大小非挤到前面去了,有些机构就排不上了。”
  然而,博时基金在三季度全仓出逃已是不争的事实。
  起初,2010年年末,博时基金旗下4只产品仅持有永辉超市18.30万股。到2011年一季度末增仓到902万股,由博时价值增长和博时价值增长2号进行投资;二、三、四季度末博时旗下各产品将仓位相继调整至1775万股、1829万股、3122.34万股。直至2012年一、二季度末,博时还分别将投资量扩大至3526.6万股,3608.96万股。
  然而到了三季度末,连续七个季度位列基金机构持股名单榜首的博时基金已不见踪影。同样,原先扎堆的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机构也如潮水般退去。
  对于博时的大撤退,永辉超市证券部人士做出的解释是,“因为博时换了基金经理,进行了调仓。”
  2012年7月11日,博时价值增长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2只基金确实曾发布公告称,将增聘温宇峰为基金经理。根据行业规定,新基金经理上任后,会存在3个月的调仓期。在这段时间内,新任基金经理有权利对自己管理的基金配置进行调整,而由此引发的基金净值回落则不纳入考核范畴。
  2013年1月15日记者致电博时基金经理温宇峰,其表示,“我们不对外发表观点。”
  据记者统计,博时在建仓的各个时期,永辉超市的股价均价在25.23-30.47元不等,而清仓时期的均价仅有23.01元,博时为何不惜亏损出货?
  业内人士则表示,“基金经理投不投一只股票是基于价值判断,不会简单地因为调仓而把一只好股票踢出资金池。”
  记者了解到另一家全部撤出的基金公司已下调了对永辉超市的评级,“从基本面判断,公司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就把内部评级做了调整。”
  “深层次的原因肯定还是永辉超市本身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其进行大量门店扩张。”前述华南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现象博时在内的机构都关注到了,很多基金公司都跟它吵,说原先的业绩根本兑现不出来。大家都建议把开店的速度缓一缓。特别是新区,有一个培育期,去年上半年东北区、河南区都是亏损的。结果公司不听,把机构惹火了,抛了出来。”

  大小非抛售

  2013年1月12日,永辉超市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12年的净利润在5亿元,同比增长约7.07%。
  “按照后来的情况来看,永辉超市在三、四季度可能放缓了步伐,基本面有所改善。”前述华南零售行业研究员并不忌讳,“公告出来后我们都在交流,原以为是要出现负增长或者增幅不大,7%的增长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该业内人士同时也提醒记者,“但是,我们也在担心,它今年在资金方面可会有不确定性,现在圈子里都比较犹豫。”
  2012年三季度,在多数机构大撤退的同时,著名私募泽熙杀了进来并持有1245.71万股。“它们可能是赌业绩拐点。”据前述华东私募透露,“泽熙也跑完了。”
  不光是基金、私募等机构,在2011年12月15日解禁后,发起人股东等大小非也开始抽离资金,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选择中途下车。
  永辉超市的第二大股东民生超市,已在2012年5月24日、25日、3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3150万股,持股比例从20.56%下滑至16.46%,共套现8.95亿元。仅25日,永辉超市的跌幅就在9.58%。
  招股书显示,民生超市成立于2007年,是汇丰直投17名高级80.1%MBO的公司。相比2008年对永辉超市的5.30亿元初始成本,民生超市早已回本,截至2013年1月18日其所持的股份市值高达32.89亿元。
  第四大股东福建汇银,也在2012年11月21日现身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共抛售1088.9万股套现2.24亿元。这是一家由132名骨干员工持股的公司。
  面对巨额减持,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及其哥哥张轩宁(任CEO)轮流接盘“救价”,两人合计持有永辉超市36.38%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2月13日,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永辉超市以跌停价1.1元/股再度成交2280万股近5亿元,此前媒体报道减持人为发起人股东张枝龙,其持股的成本仅为0.1元/股,净赚4.79亿元。
  据记者统计,在所解禁的3.48亿股中,迄今通过大宗交易成交的已有1.21亿股,占比34.48%,交易量高达31.20亿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永辉超市二股东再次减持 2012-06-01
· 永辉超市:成功突破区域壁垒天花板 2011-11-11
· 永辉超市和唐人神IPO申请获批 2010-11-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