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焦实体经济:你的收入,如何倍增?
2012-12-2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针对这样一个收入倍增计划,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想办法完成这样一个计划。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说,可能在某些地区,这样的收入倍增计划还会提前完成,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收入倍增?我们的收入倍增到底挑战在哪里?难题在哪里?是不是很多地区的人不仅能倍增,还能有更多增长的收入?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评论员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先生、中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共同评论。
  你的收入,如何倍增?引发各界争鸣。人均收入倍增,还要如何兼顾公平?
  日前,甘肃省政府审议通过甘肃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以实现未来5年,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
  据《人民日报》报道,除甘肃省之外,其他多个省份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也正在筹划之中。
  刘启贤(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住户调查科):以前农民纯收入里面没有扣除两大块,第一块就是专一性支出,例如社保支出,第二块是财产性支出,例如利息支出。
  为了能提供城乡统一的居民收入数据,12月1日起,全国城乡各地,随机抽取的40万个调查户,开始对自己每天的收支情况进行记帐,明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将首次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抽样办法,生产和发布覆盖全国城乡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这是)落实城乡统筹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为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和政府改善民生,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改善居民收入的分配,提供准确规范可靠可比的数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扩大到15倍,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认为,提低、扩中、控高需多举措并行。
  张维功(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一个是如何从国家层面这个保障低层收入人的提高,和他们的这种社会保障的水平的提高,第二是我们用各种政策去鼓励和扩大这种中产阶级的群体,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相关数据还显示,初次分配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2008年,深圳、杭州、南京、东莞、上海、苏州、宁波等城市出口加工企业中,农民工平均工资与当地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相比,很少超过40%,学者刘姝威表示,增加农民的收入,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目前她在一个村子做调研。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把那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这些青年农民,吸引回乡,我们做这个试验,就是在南就水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专门卖核桃、板栗、柿饼,那么他们这个合作社的社长是个高中生,原来他们卖核桃的话,最高就10元钱一斤,但是现在来讲,按照市场价直接通过快递,到消费者手里是30元一斤。
  赖世平(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中国区总协调官):但我们更要参考,更高的收入,但我们更要参考高收入的内涵,我们做这个试验,只有质量和收入相结合带来好生活,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是什么,他们这个合作社的社长那就需要在经济活动中,那就需要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更多的绿色经济,因为如何你这样做的话,人民群众更好的城市生活,享受更好的空气,更好的城市生活,更好的自然环境,所以我想整个中国现在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周海江:要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收入倍增是可以提前实现的。为什么?比如我们处于苏南地区,像我们的工人,原来的身份就是农民,农民转换成工人,马上就增长了很多,像红豆杉的农业工人,原来一亩地,他一年收入也就是一两千块钱,这还要抛弃掉买药水等各种各样的成本。现在他不需要了,他把地租给我,我们发展红豆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他在我们企业里上班,每个月能拿几千块钱,还有这个地租给我的收入,收入一下增加了很多。所以我认为通过就业,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这种就业需要民营企业去创业就业,这能使整个的收益都能够增长。比如红豆就是通过打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使得整个企业抓住微小企业的两端了,也增加了这个环节的分配,所以整个企业也有比较好的收益,员工也有比较好的收入。再说国家的税收,红豆今年1到10月份的数据,上交国家的税收增长了29.6%,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你问我信心来自于哪儿?来自于企业的转型。
  收入倍增等是等不来的,劳动生产力也是等不来的,一定是共同努力的,企业、个人都要一起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的。国家层面要做什么?要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有的行业效率很低,分配却很高,这种分配是不公平的。另外,对企业要做的是转型升级,因为你从事的产业,通过转型之后,最终的科技创新把附加高的拿下来,这样劳动生产力也会提高。还有个人的能力、素质也是必须要提高的,如果收入翻一番,但是能的能力没翻一番,那也是很大的问题,一定要不断地学习。所以我特别强调,我们很多的大学培训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对企业有用的少,无用的多,这一点是我们比较着急的。总之,国家、企业、个人,大家一起努力之后才能让居民收入没有水分的翻番。

  哈继铭: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有包容性的增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这个收入是两个倍增,GDP倍增,人均收入倍增。和过去单纯追求GDP相比较,有一些很重要的新意,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有包容性的增长,一个国家的GDP如果用收入角度来看,无非就是分成三块:政府的收入、企业的收入、还有老百姓的收入。
  从过去多年的情况来看,我们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总是超过GDP的,而老百姓收入增长是慢于GDP的,过去10年差不多低于GDP增速两个百分点。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能够实现人均收入与GDP增速同步增长?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我们是不是需要减税?来使得我们留给私人部门的GDP那块饼长的更快一些?我们企业利润上涨,过去到底靠的是什么?是靠的廉价的劳动力?还是靠的自主创新?如果说没有自主创新,依然靠廉价劳动力,那将来劳动力供应不会像过去那么充裕,那么在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收入也需要有一个重新的分配,重新的划分。
  收入倍增是需要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在企业家层面,他们也是不断地在转型,从原来较低附加值向较高附加值转移。另外我们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企业管理能力的改善,我们的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都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他可以拿更多的钱?这就要求同样一个人能生产更多的东西。说白了,如果你生产的东西没有增长,收入又要增长的话,那只能是发钱来满足你的需求,但你最终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让我们劳动生产力提高有很多方式,比如现在有许多行业的劳动生产力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行业比较低,原因在哪里?可能是这些行业活力不够,可能是这些行业只是受到了政府某些政策的扶持,而这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是难以生存的,可能这些行业根本就是迎合了过去的需求,而未来的需求是这些行业难以迎合的,那么他们就需要考虑去转型。那么我们还有一些行业的劳动生产力或者某些地区的劳动生产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释放,原因就是原来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比如说一些中西部地区,所以我们将来的城镇化会使得中国较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的水平得以提升。我相信对于全国来说,整个的劳动生产力的提升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周海江:关键是给予公平的竞争和机会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一定要把低收入阶层多富裕起来,在整个过程中,不是说高收入就不要翻了,关键是公平的竞争,公平的机会。不管是富人、穷人,要给他一个公平的机会,这非常重要。包括我们的制度,包括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很多人愿意创业,你不给他公平机会,这个是比较麻烦的,也不利于我们整个的财富增长。甚至我们把一些垄断的行业放开之后,这样效率也会更高,而且能够让民资不断地进入。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占了就业人口的80%,新增就业的90%都是靠民营企业在解决。民企为什么会那么多?因为每个人在自己创业,而且通过自己的创业解决别人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鼓励他。如果你原来是一个工人,现在去创业了,收入更高了,那么你高几倍没关系,我们可以在税收上调整。总的来说,一定要创业、就业,让一些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革除一些弊端和一些不公平的部分,这是老百姓拥护的。

  哈继铭:改革体现机会的公平 而不是绝对收入的公平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今天很多富人,哪怕是我们今天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出来一些中国顶级的富人,他们过去都是穷人,他为什么会变富?如果我们未来的改革使得当前的穷人没有动力变成未来的富人,那这样的改革是失败的。我们过去改革的成功就是我们把一大部分的穷人造就成了今天的富人,这里面最终还是体现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绝对收入的公平。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工作,还是需要政府来做的,比如在财税改革方面,是不是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以及纳税的范围是不是把高收入者的那些财富纳入到税收的范畴里面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财富很大的这些群体收一部分以低税率或大税基为原则的,比如适当的征收物业税,这种税收肯定对穷人的影响较小,对于富人的影响较大。
  还有我们在流转环节的税收,比如我们的间接税、增值税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增值税是对穷人税负更重的一个税种,它是累退税,那么中国增值税税率在周边国家来看,我们是最高的,17%,这种税收实际上是对消费的一种课税,我们在提振消费的大的背景下,那么增值税的改革还有更大的推动改善的空间。

  哈继铭: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会更多的注重老百姓的福祉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收入分配改革说到底,还是国民经济这块饼如何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切割,那么过去的切割更多的偏重于政府和企业,对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重视不够,我相信未来的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一定会更多的注重老百姓的福祉。
  再具体来看,除了我刚才谈的税收,税制方面的改革之外,可能在支出方面也会有一些有利于更合理的二次分配的政策,比如我们的医疗,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相信无外乎是房地产、医疗、还有子女的教育,个人的养老等等,在这些领域,在这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领域里,我相信在财政支出方面会有一些新的动作来更多的帮助老百姓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又能够获得二次分配上更实惠的好处。

  周海江:企业不壮大 富民强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的理念是什么呢?就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千万不要忘记,壮企,壮大企业,因为富民靠就业,就业要靠企业,国强靠税收,税收靠企业,原则在企业,如果没有壮企,富民强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鸡吃药,谁有“病”? 2012-12-2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买房,现在该出手吗? 2012-1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增长 向改革要质量 2012-12-1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2013:创新怎样改变生活? 2012-12-1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集实体经济 2013:房价会涨吗? 2012-12-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