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转方式 专家:各级政府应带头“转角色”
2012-12-16   作者:记者 华晔迪 罗宇凡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眼下,按照十八大报告要求,各地正积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在一些地方,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并不容易,障碍可能来自地方政府本身。此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专家指出,转方式根本在于转动力,这要求政府转变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管好应该管的事情”,为企业创造规范、公平和可预期的环境。
    “当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产能过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指出,一些地方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出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力度太大。
    据工信部披露,前三季度,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显现,库存下降缓慢,价格低位运行,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据估测,炼钢产能利用率不足75%,水泥产能利用率也仅在72%左右。
    然而,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之时,“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管制太大,使得该调整的很难调整,企业该兼并也很难兼并”。一位了解情况的专家如是说。
    侯云春呼吁,转方式的根本在于转动力,发展动力应真正转到各级市场主体上去,而不是让各级政府再充当经济发展主导者,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在一些与会专家看来,政府首先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其二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此外,要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瘦身、扁平化,减少公务员,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办理效率”。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该出手时才出手,出手也要慎重。”侯云春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应“管好应该管的事情”,为企业创造一个规范、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人士对于职能转变已有清醒认识。广东中山市委秘书长殷昭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微观竞争力和宏观竞争力组成,提升微观竞争力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而宏观竞争力主要靠政府营造软、硬环境。
    与会专家建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必要改进政绩考核办法,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要求全面衡量政府业绩。
    在侯云春看来,创新政府管理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涉及政治、体制、机制方方面面,政府职能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与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一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调结构就是平等对待市场主体 2012-12-13
· 人社部信长星: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12-12-10
· 抓改革调结构将成重点 2012-12-06
· 中国经济求量更求质 抓改革调结构将成重点 2012-12-06
· [“从数据看趋势”系列时评之六]需重新定位调结构“任务清单”
2012-10-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