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200亿 电价附加费或再涨
2012-11-24   作者:余寒 张向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字号

  2厘、4厘,现在是8厘,中国对每度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正节节攀升。但这笔用来补贴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资金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入不敷出,缺口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规定,当年的电价附加收入补贴给当年发电上网的新能源企业。然而,时至今日,许多新能源企业已经近两年没拿到补贴。
  国家能源局官员透露,2010年10月之前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已经全部下发,2012年的补贴只有一季度财政部对部分企业发放过。但2011年全年征收的电价附加费大约有110亿左右,只够补贴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全国经过核准的新能源发电企业,2011年后七个月的补贴资金至今仍未落实。
  该官员根据2012年全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量粗略估计,截至目前无法落实的新能源补贴估计应该有一百三四十亿。他还表示,2012年光伏发电补贴的资金缺口应该在五六十亿。如此,即使不算生物质能发电补贴,全国尚有200亿左右的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
  虽然国家发改委2012年年初上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至每度电8厘钱,但上述官员预计,依照当下的投资热度,这仍然不够补贴迅猛发展的新能源企业,“就算今年入库200亿的电价附加费,也不过是刚刚补贴掉风电企业的缺口”。
  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对全国新能源发电上网补贴进行摸底统计,并考虑上报国务院,申请动用国家财政资金弥补新能源发电补贴缺口。这项摸底调研工作从今年年初便已开始,不过,至今仍未完成。

  百亿漏洞

  对普通用电企业和家庭征收的电价附加费用,是目前中国对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进行补贴的唯一资金来源。
  这项费用于2006年开始征收,最初是每度电2厘钱。2009年11月上调电价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调整为4厘。
  实际上早在2009年,相关部门就发现电价附加费不够补贴新能源发电企业了,一些企业发完了电领不到补贴的情况日益突出。即便是新能源发电央企,也面临着不少的补贴欠账。中国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太阳能”)一位高层称,“有的电站甚至连2007年的补贴都没有拿到。”
  中节能太阳能是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建设运营的光伏发电项目近20万千瓦,2015年计划装机总容量达到200万千瓦,约占全国1000万规划装机的20%。有关补贴的问题,中节能之前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得到的答复都是“补贴不够用,财政没钱”。
  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先将下一年征收的电价附加费用挪用来补贴上一年度的欠账;同时酝酿进一步提高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也就是进一步上调电价。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调整为每度电8厘钱。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从2012年开始,电力用户缴纳电费时,银行自动将所收电费分流至两个账户,一个是归入电网企业收入,另外的每度电8厘钱则归入财政部管理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账号中。“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是“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升级版,在2009年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提出。基金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和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两项主要内容。
  就在该《办法》尚在酝酿之时,三部委就曾与全国人大讨论过补贴资金不够用的问题。按照约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从年度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但至于当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不够补贴当年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时,是否由财政部出钱补充,并没有定论。
  不过,《办法》新规定,国家对新能源发电企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权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转交至财政部。据了解,权力转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与财政部商议,能否从国家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填补此前留下的补贴漏洞,但财政部没有同意。
  目前,几部委正在对全国应该拿到补贴的企业进行摸底统计。国家能源局官员说,“要搞清楚,到底欠多少补贴,应该发多少,有多少家企业没有拿到补贴。”
  在上述《办法》出台以前,国家发改委一直是委托电网公司代收电价附加,这笔钱由电网企业代收,单独记账。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每月上报的发电量、上网电价,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给省里下发配额单,电网企业按照配额单的指示再将补贴发给新能源企业。有关部门对资金监管、资金使用和发放的各个环节并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和有效监督。
  事实上,即便是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也从没有公布过这项对普通居民已经连续征收7年的电价附加的收支情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这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电网企业少报发电量,因为钱都是在电网企业的,中央都是按照上报的数目进行调配,这样有关环节就能私自扣下一笔钱。孟宪淦提到的这一“可能”,也是行业内关于补贴不到位的一种普遍猜测。
  为了使未来补贴下发的流程更透明可控,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试图建立一个项目库,在此前下了两批文件进行全国摸底,确认进入补贴范围的新能源项目,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据国家能源局官员介绍,制度完善后,财政部未来将会把资金拨至地方财政,再通过电网企业转给新能源企业。

  地方的事,中央的钱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的发展,远远超出了监管者当初规划时的设想,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补贴也跟着水涨船高。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风电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累计达到4700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光伏发电增长更为强劲,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
  事实上,在2008年、2009年、2011年先后三次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时,有关部门就已经对全国未来新能源发电量做过估算,按照估算,上调标准后,每年征收上来的电价附加是可以补得起的。但补贴漏洞仍然年年出现,并不断增大。
  近几年来,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推行了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价格优惠、投资补贴等。2006年以来,国企、民营纷纷“跑马圈地”,掀起一股“风电投资风暴”。但血拼之后有些中标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利润空间终放弃项目。部分地区投资风电只拼装机容量,却不考量上网电量。
  国家能源局官员说,“大家懂的不懂的,看热闹的都来了,好像抱着个发财的心理。投资之前要考量为什么要建,能对技术带来多大的好处,能学到什么东西。不能说为了拉动GDP所以才建,能不能发电先不管”。
  今年8月份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20%以上。自国家鼓励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十一五”规划中原定为目标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但到“十一五”末期实际装机容量已超出目标接近两倍。国家能源局官员称,“现在增长得太快了,控制不住了,现在发展得完全超过了预期”。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于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2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趋势报告》,在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中国以520亿美元的投资总额高居全球首位,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大型水电项目上的投资。从风电的装机容量来看,直至去年,中国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第一。
  以西部省份贵州为例,该省计划到2015年,实现风电装机450万千瓦,2020年实现装机7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仅风电项目总投资就达到约450亿元。华能、大唐、国电、中广核等一批有资金实力的央企已经纷纷在贵州展开新一轮风电竞赛。
  贵州省能源局的官员说,“新能源投资和发展是一个大趋势,项目本身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一些风力资源充裕的地方,一般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加需要这些项目的带动”。
  该官员称,前往贵州投资新能源的企业大都是央企,“因为前期跟贵州对接的时候,基本就没有民营企业。新能源发电存在利用小时数的限制,往往都是微利的。央企做新能源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后期运营管理上都会有明显的优势。”
  新能源投资在各地风起,也缘起于2004年国务院下放投资权限、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都是新起之秀,当时没有列入投资项目目录中,长期以来由地方核准备案。
  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说,“项目核准权限在地方,补贴的权限又在中央。这就是地方办事,中央掏钱。地方要搞GDP,弄了很多新能源项目,都挤着要钱,哪儿有那么多钱?”
  前述贵州省能源局的官员并不担心新能源电站建立起来之后,遇到的电价补贴问题。他说,“补贴是统一上缴国库的,一个项目我们只负责配合前期的申报,帮助该项目拿到国家能源局的批文,然后企业在根据这个批文找国家财政部核算补贴金额就可以了。”至于补贴不足的问题,他认为,国家最终是能够从其他途径调剂的。“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对补贴资金缺口进行调剂。这是不用担心的”。

  补贴的力量

  地方政府的信心并不能完全让新能源发电企业放心。中节能太阳能公司的一位高层11月21日对本报说,“补贴太重要了,从事新能源发电的企业,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基本全部靠补贴才能保证利润”。但对于补贴不到位,该高层说,“没办法,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大家都很看好新能源能产业,但是要想得到比较好的发展,补贴政策需要跟上。”
  目前国家对太阳能发电标杆电价是每度1.15元和1元两个标准,风电根据资源区域划分,分为每度0.51元至0.61元不等;生物质能发电标准定为每度0.75元。按照目前的补贴办法,新能源发电上网,由电网公司先按照当地火电价格结算,缺口由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
  11月22日,国电宁夏太阳能公司的一位高层对本报说,按照宁夏当地的火电价格,每度电不到0.5元,这就是发电企业能够卖给电网的钱,但光伏的标杆电价在1元左右,中间一倍以上差价,都是要靠财政补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说,全国目前平均火电上网电价大约在0.5元左右,以此相比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看以看出,风电对财政补贴依赖最少,每度电大约在0.1~0.2元,但风电是发电最大的,需要补贴也最大。生物质能每度电需要补贴0.2~0.3元。
  事实上,即便是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新能源标杆电价,不少新能源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据称,中节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在每度3.2元。中节能太阳能公司副总经理宋爱珍曾对外表示,如果按照每度1.15元的标杆电价执行,中节能运营的一个太阳能的电站至少需要近28年才能收回全部成本,而一个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池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5年。
  高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以常规能源为价格标杆,因此可再生能源企业必须依赖财政扶持才能维系正常生产。现行的主要制度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分类电价制度、费用分摊制度和专项基金制度。对新能源企业主要补贴方式还是通过电价附加来分摊高出常规能源价格的成本。
  在这样一个政策推动的市场,除了抗风险能力强的国企,也有实在抗不下去的民营企业。据国家能源局官员介绍,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影响最大的生物质能企业。“对于太阳能风能企业没有太大问题,他们只是欠着款,现在反应最大的是生物质能企业,要买秸秆,没钱就没法运行了”。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企业涉足新能源发电。11月21日,英利集团宣传部部长王志新对本报说,英利正准备进入电站投资运营领域,目前在新疆上马的一个光伏电站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运营。据悉,该电站建设规模为100兆瓦。
  英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光伏企业之一。王志新说,虽然光伏行业目前遇到了困难,但是英利对新能源发展的前景很乐观。此前英利主要做太阳能组件业务,运营的一些金太阳工程,很容易拿到补贴。对于投资和运营电站,王志新表示会争取进入国家补贴的大名单。
  英利确实有乐观的理由。据了解,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解决200亿左右的新能源补贴漏洞。国家能源局的官员称,有两个方案,“要么调电价,要么财政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能源补贴受益不均 引发车企变阵 2010-06-18
· 上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上报四部委 2012-11-19
· 东极电力所让新能源路灯照亮“放火山” 2012-11-06
· 在巴黎车展感受“新能源新动力” 2012-10-18
· 宗庆后登顶福布斯富豪榜 新能源富豪资产大缩水 2012-10-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