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 天南铜都的精彩转身
2012-11-21   作者:本报记者 王长山 吉哲鹏/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红土地
    在昆明市东川区,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雷大妈酸菜店”,门口总是摆着几只蒸笼,热气腾腾地蒸着馒头包子,店内整齐地摆放着十多只1米多高的大缸。一大早,来小店买酸菜、包子、馒头的人络绎不绝。
  酸菜店的主人是雷昌萍及老伴,一对年逾七旬的老矿工。当年,他们同两万多名矿工一道,肩并肩为共和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天南铜都——东川大型铜矿”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对年近古稀的老夫妻带头创业,成为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创业楷模,也是东川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到资源面临枯竭挑战,随后进行艰难转型的一个缩影。

  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东川是云南省昆明市所辖五区之一,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铜都街道,海拔1280米,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距昆明市区140公里,距四川西昌市316公里。 
  东川历史悠久,秦朝属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设东川府,属云南布政使司,16年(1383年)改属四川省。清圣祖康熙38年(1699年),改土归流仍置东川府;世宗雍正4年(1726年),改属云南省。府治会泽(在今云南省会泽县)。清末辖会泽(今云南省会泽县)1县;巧家(厅治在今云南省巧家县)1散厅。1913年废。
  1958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全区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全区辖7镇1乡,144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31万,常住人口27万。
  东川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全区。矿业经济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12.91万吨金属量,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铁矿累计量约1亿吨,主要有包子铺和铁架山2个中型铁矿,“拖布卡-播卡”一个中型铁矿带和零星24个小矿点;铅锌有近10万吨的金属量。此外,东川还有近4亿吨的磷矿储量、近1亿立方米的河沙资源,近100万立方米的墨玉储量,近100万立方米的优质“牡丹红”花岗岩装饰石材和近千万吨的优质石灰石等。 
  东川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之所以称“铜都”,是因为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铜锭和铸造钱币。
  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其冶炼规模之大、开采历史之长处于中国同业之先。史料记载,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
  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70%系东川铜铸的;北京的龟鹤,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昆明鸣凤山的金殿等,都是用东川铜铸造的。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随着历史变迁,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来到东川,许多人都到东川的铜矿山看看古采矿遗址、运铜古道及今天现代化的采冶场景,领略“天南铜都”的风采。
  基于丰富的铜矿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东川铜矿列入“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深处,数万名建设者默默奉献着。当年,雷昌萍和丈夫等人组成“六人千米掘进组”,连年超额完成任务,雷昌萍荣立特等功,并先后被评为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的重大决策,东川抢抓机遇,实施“二次创业”战略。

  经过上千年的开采,东川矿产资源在上世纪末濒临枯竭,加之计划经济条件下,东川工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铜资源采选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特征,其原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也均围绕“一切服务于矿山”而展开。这样的产业结构特征使东川工业产业结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01年,东川矿务局宣布破产,雷昌萍及家人和很多矿工家庭一样陷入了困境——5个儿女有4个下岗失业。为了生计,一家人开始艰苦创业卖酸菜。与此同时,2003年4月,只有高中学历的赵正林下岗了。“当时在云南锻压机床厂下岗的,不仅是我,有一半以上的工人都下岗了。”赵正林说。
  国家、省市高度关心关注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的重大决策,东川抢抓机遇,实施“二次创业”战略。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全省扩权强县(区)试点之一;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振兴东川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省、市合力扶持,政策环境十分优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东川的转型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200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为解决东川的转型问题,在东川设立再就业特区,从税收、劳动就业、土地审批、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2009年3月,东川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之一,2008-2010年国家共安排转型资金43624万元。
  2010年5月,东川被列入资源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试点县(区),治理期限为3年,每年投资1亿元。2010年已经到位治理资金1亿元,项目正在实施中。
  东川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优做特第一产业。实施东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程,推进1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推进15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推进3万亩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建设,巩固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农牧业生产向特色优质、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的农牧业新格局。
  以园区为依托,做强做精第二产业。东川工业产业布局以龙东格公路为依托,通过核心通道将各工业节点串联,最终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即“11331”布局(一廊、一带、三片、三园、一基地):一廊—龙东格工业走廊;一带—沿江工业物流带;三片—拖布卡片区、因民片区、汤丹片区;三园—四方地工业园、碧谷工业园、天生桥产业园;一基地—阿旺磷资源供应基地。与此同时,与倘甸产业园联动发展,开辟新的异地工业园。
  以特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做大做活第三产业。以金沙江、小江大峡谷和采矿遗迹等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启动了云南东川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开展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以中国·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为依托,全方位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越野运动公园;与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联动,推进“东川地画”和轿子山景区旅游开发;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谋统筹发展之策,走转型发展之路,东川在建设进川入渝的北大门、转型发展的新铜都、生态修复的示范区、现代化新兴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这些年来,雷昌萍大妈的拿手活计是腌酸菜,老顾客们都说,雷大妈腌的酸菜货真价实,从不掺假。因此,“雷大妈酸菜店”总是门庭若市,每天能卖出三四百公斤酸菜。
  现在,在东川区四方地工业园区的昆明市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已成为公司办公室主任的赵正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再就业明星”,也是东川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范例。“如果不是成立了东川再就业特区,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就没有企业来办厂,那现在我也只能回家种田了。”赵正林说。
  据统计,东川再就业特区成立8年来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7万个,促进2.1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仅四方地工业园区就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截至今年8月,东川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下降至11.54%。 
  为进一步推动东川发展,2011年4月昆明市召开了振兴东川大会,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东川更大的帮扶和支持,一是以调整结构为突破点,推进产业转型。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增量,整体抓替代”的转型方向。二是以整治环境为切入点,推进生态转型,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完善生态修复机制。三是以提升功能为支撑点,推进城市转型,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和均衡发展。四是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推进机制转型,构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软环境。五是以教育文化为关键点,推进公民转型,提升人才素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六是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推进社会转型。
  在工作实践中,全力打造“2+5+X”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以铜产业和磷化工2个产业为主导,稀贵金属产业、机械加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5个产业为支撑,其它多种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按照“完善四方地,加快碧谷、天生桥园区建设,启动倘甸拓展区规划”的总体思路,完善“一基三园”的产业承载体系。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是2004年再就业特区成立时的12.2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9亿元。《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实施方案》通过国家层面评审,成为第二轮国家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
  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和地灾治理,全力恢复东川生态环境。2011年投资1亿元,实施城市后山综合整治项目。启动林业生态建设“三年突破”行动,整合投入资金1.7亿元,实施绿化造林面积18.32万亩,新增绿地面积516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3%,地方企业以认建认养方式共投资2100万元参与植树造林达3万余亩,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社会捐资209.2万元用于植树造林。年内,在山区和半山区完成8万亩核桃种植,完成红豆杉种植4300亩。
  按照“铜魂石韵、山城相融、山水相依”的建城理念和“南北延伸、向西拓展”的思路加速扩容提质、加快主城建设。2011年,湿地公园一期工程竣工开园,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和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4平方千米拓展为9.5平方千米,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0.5%。
  数千年的铜矿采冶历史,使东川享有了“天南铜都”的美誉。大自然赐予的红土地是摄影家们梦想的天堂;俯首可拾的石头,不经意间就成了“奇石”。近年来,东川围绕“铜、石(奇石)、江(金沙江、小江)、山(轿子雪山、牯牛寨山)、地(红土地)”五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配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形成精品旅游环线,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三年突破”行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红土地申报云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成功,中国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确定为国际比赛项目,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桥头堡”三个重点体育赛事之一,被评为CCTV中国体育营销论坛第七届年度十大体育营销经典案例,越野赛基地被中汽联授予“中国越野汽车摩托车赛手培训基地”。
  谋统筹发展之策,走转型发展之路。如今,东川正在建设进川入渝的北大门、转型发展的新铜都、生态修复的示范区、现代化新兴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东川大地,处处飞花,千年铜都,明天更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昆明市探索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管理交易新模式 2010-07-26
· 昆明市明年投资1350亿元拉动内需 2008-12-15
· 两模特当选2009年昆明市形象代言人 2008-10-22
· 昆明市57万车主拥有“自编自选”个性号牌 2008-09-24
· 昆明市政府拟用信息港战略贴近市民 2008-09-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