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科学发展基层行]现在经营生态,日子越过越红火
|
沿海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的丽水样本
|
|
2012-11-07 作者:记者 何玲玲 方列 商意盈/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国庆长假,浙江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的几个“农家乐”生意红火。“最多一天有4000元的收入!”靠着自家原生态的农家小院,茶树坪村民张月娥觉得眼下生意越来越好做。“这全靠山里的环境好,吸引了这么多城里人!很多都是一住大半个月的回头客,不仅打麻糍、磨豆腐这样的农活有了卖点,山上的野菜、自己酿的米酒都成了抢手货。” 这些年来,在丽水广大山区农民的观念中,自己所处这片山林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靠砍树卖山头过活,结果是越卖越穷;后来靠卖香菇、木耳这些山货,勉强图个温饱;现在经营生态,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丽水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如何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一度成为摆在丽水面前的一个难题。”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意识到,生态资源就是丽水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本’,加速推动丽水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竞争力。” “每百公斤300元,比普通稻的价格足足高20元,卖不?”“不是不卖,这可是有机稻,早就被人预订了呢!”站在满仓金灿灿的稻谷旁,遂昌县西畈乡村民黄宝根连连摆手,回绝了前来收购稻谷的客商。 莲都碧湖的长豇豆,松阳的蚕豌豆、高山萝卜,遂昌、龙泉的四季豆,缙云、景宁的高山茭白……丽水的各种蔬菜,正以其绿色、有机、无公害,成为长三角各大中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常客。 丽水并不满足于仅仅充当“浙江省的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可发展经济,关键是看你采用什么发展方式。如今,生态经济已经成为丽水的重要新增长点!”丽水市长王永康对“绿色崛起”之路信心满满。 这种“生态惠民”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态自觉”。每天早上6时,乌溪江源头柘岱口乡际下村的垃圾清运员黄林贵,都会准时推着板车,招呼村民把垃圾往板车上倒,并仔细地把沿途20多个垃圾桶逐一进行清理。在一场全民参与的洁净乡村行动中,村民们转变了传统的“随手扔”、“随处倒”习惯。千百年来山区农村沿袭的陋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原来是政府要我们保护生态,现在是老百姓主动去保护生态,因为这些年通过保护生态环境,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市民陈飞荣说。 “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惠及面,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用民生需求来‘倒逼’生态建设,用民生改善程度来衡量建设成果。”卢子跃介绍,“与此同时,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得到激发,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丽水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否决的不符合生态规划要求的投资项目940多个,拒绝资金上千亿元。景宁畲族自治县原打算在炉西峡内建设一个大型水电站,前期投入已达数百万元。一些市民闻讯后在网上呼吁,要求停止水电开发,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丽水市领导亲赴炉西峡调研考察,发现这里确实是一处相当难得的原生态峡谷,于是调整规划,叫停炉西峡水电开发。现在,这个被誉为“华东第一大峡谷”的炉西峡,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当环境生态资源越来越稀缺,休闲养生成为社会时尚时,丽水的后发优势日益明显。丽水市不少干部认为,丽水过去承担着提供生态屏障,也是工业项目不十分感兴趣的偏僻山区,但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相比,却拥有另外一种“先发优势”。 “我们通过规划,将休闲养生作为一项长远发展的产业。将最好的自然资源都规划为休闲养生用途,而不是短期的房地产开发。”丽水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平说,“虽然从短期来看,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却确保了丽水休闲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