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华为应让更多人“听懂自己”
2012-10-18   作者:仇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还记得一年多前,华为在那封著名的公开信里所引述的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那句话吗?——“我们宣布要为无谓的摩擦、不实的承诺和指责画上句号。”
  事实是,要画上句号真的好难。
  在去年初华为被迫放弃收购3Leaf的交易后,它以华为美国公司董事长胡厚崑的名义发出了这份公开信,信中不仅坦率地对长期以来笼罩在华为身上的“误解”给予说明,而且表示“愿意遵照美国政府在安全方面的任何要求,开放给美国的权威机构进行调查,我们将坦诚的给以配合”。
  华为履行了承诺。今年2月23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造访深圳,华为还按其后续要求提交了许多文件,并参加了9月13日的听证会。结果呢?这份10月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仍然做出结论: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顶尖的电信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要求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最好将其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
  对于这份没有多少真材实证的报告,华为的失望可想而知。其首席发言人普卢默(William Plummer)说,华为已经成了那些对中国心存戒备的美国人的出气筒。
  如果这样做还不够,华为还能够怎样做,才能消除西方世界对其的误会、疑虑和不信任?
  华为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变得高调些。一个老建议是,公开上市。最新消息表明,华为的确在认真考虑这一计划,并已接触投资银行寻求建议。上市,是用西方世界“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基础,这不仅能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也能提升华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即使不这么做,若能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增加董事会里的外部人面孔,也是可行方案之一。
  另一些有益建议来自几位观察人士。比如:1,如果有可能触发美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一定不要试图躲避,不妨主动申报备案,一旦审查通过,相当于把该笔投资带入安全港。2,将己置于当地法律及思维环境下思考,切勿照搬移植国内思维。3,敏感、难以解释、受敌意的业务部门不妨分拆剥离变成另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司。4,通过在美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基础采购、增加雇员等,游说选区国会议员改变立场,找到盟友。5,传播贵在融入对方语境。
  关键在于,中国企业不必害怕坏消息。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大棋局中,企业会经常遇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阻碍,但可借此熟悉西方的游戏规则,善于学习,淡然处之。
  那种将之过度以政治气氛渲染、大谈民族产业保护的论调更不可取。事实上,在华为屡次在美遭遇麻烦的背后,我们能感知到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的存在,并购投资审查阻碍、知识产权纠纷等,无不是基于商业利益所实施的非常规型打击策略。华为的崛起,终结了长期以来思科的好日子,这些麻烦,无非是失意者对胜利者所发出的无力诅咒罢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兴华为在美被诉背后思科何以“躲猫猫” 2012-10-17
· 社科院刘敬东:美国会调查华为中兴没有国际法依据 2012-10-16
· 华为中兴和中国政府可准备两项法律反击 2012-10-16
· 华为即便在美上市也难消疑忌 2012-10-15
· 棒杀华为中兴 美国怕什么 2012-10-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