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溪交通图 |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南溪,眼前的变化让曹光华一时回不过神:文明门外,长江水不再裹着垃圾咆哮东去,城南江边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堤、江边青石板路环城而去……
“一嶺削不成,烟中隔水横。一琴时自鼓,松风流其声。成连海上奏,嵇散曲中情。公余一坐对,月明幽兴生。”站在文明门城楼远眺,江对岸的一片绿洲似一把古琴,江蔼浸润的青松竹林苍翠伴着阵阵清风摇曳,这正是当年读书时曹光华脑海中“琴山松风”的图景。
一声声汽笛从城楼外不远处的码头传来,一艘艘渡船在江面往来,水影霞光间,曹光华恍惚间仿佛看到,清初曹家祖辈为躲避战乱从鄂水一路沿着长江溯流而上,落户南溪生根;20世纪初祖辈走出夔门,出川留学、抗战;19岁时的自己,乘着客船离开南溪沿着长江的源头奔流而下,奔向上海求学、工作。在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记忆中,矗立在长江边的这道城楼犹如一位百岁老人,不仅见证了曹氏家族的人事更迭,更记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文明门扼长江之险要,保文运之昌隆,它犹如南溪人的生命之门。从南溪城建造的那一天起,文明门虽未曾显名,但如同一位老人见证着南溪城的兴衰荣辱。
历史上,南溪自古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僰人聚集地,从南朝梁武帝时开始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座因水而生、由水而兴的城市位于长江上游,滔滔奔腾的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县境,默默地滋润着这里的千里沃土,养育着勤劳智慧的万千子民。
文明门城楼位于南溪城区最南端,背街临江,地势险要。长江从文明门前奔腾流过。文明门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城楼矗立在6米多高的石城墙上,整座城门通高17.35、厚7.5米,门额上有知县邵兆禄于1807年书写的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文明门”,城楼外有62级石质台阶与码头相连。这里既是县城的南大门,也是曾经的军事要地。
“文明门是长江沿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城楼城墙,其名出自《易经》,取‘昭临天下,教化天下’之意。”说起文明门历史,对南溪地方史颇有研究的“老南溪人”涂安华滔滔不绝。
文明门是南溪人的生命之门,数百年来如同卫士一般,一直守护着城内百姓的一方平安。据史料记载,南溪地处宜宾、泸州、自贡川南三市“品”字形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南溪1400多年的建城史中,战乱不断,文明门如港湾,庇护着饱受战乱的百姓。
为防御敌人入侵、平定江面匪盗、抵御长江洪水冲淹,修城垣筑城楼就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防御工事。南溪自北宋修建土城墙以来,其城墙在烽烟战火中不断加高、加深,并增筑了大小炮台。到明末清初,地方官员开始在城墙上修筑城楼,建造了以文明门为主城门的九座城门,现如今仍有三座城门依然矗立。
城楼城门在现实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从《南溪县志》的零星记录中窥见一斑: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南溪江水暴涨,淹坏官署民舍,土城墙亦遭损坏。自明天顺年间,当地政府以石头筑城、加高城墙后,至清朝康熙二十三年的200多年间,南溪虽也遭受长江洪泛,但已鲜见“大水入城,淹没民舍”的记载。
涂安华说,听老辈人讲,这九道城门中有一道最低、最小的门叫石洞门,它在军事上有特殊的作用,全城一旦被水围困,就能就近取河水,不会因城内缺水被攻破城池。“这九道城门其实寄托了南溪子民对和平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方的平安,促进了南溪百姓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南溪沿江两岸坝地,属于冲积土壤,土地肥沃,盛产水稻、高粱、小麦、玉米,长江中鱼类颇多,民殷富而乐业。
南溪不仅是“鱼米之乡”,更是“白酒之乡”。“史有南溪便有酒”,古时南溪有谚曰:“一滴香三省(云、贵、川),一杯醉两年”。史载僰人“有仁道”,属“夷中最仁”,还是白酒的创始人。南溪人作为僰人后裔,传承了酿酒技术,制作的烧酒盛名波及宜宾、重庆沿江一带,销往省内外多地。一千多年前,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夜晚,唐朝诗人韦庄游至南溪涪溪口,在打鱼船上借宿,好客的渔家为其烹鱼煮酒,诗人意兴大发,赋诗饮酒,乐不思返。
从中国版图上来看,古城南溪虽蜷缩在中国西南一隅,但它始终与城门外的世界文明息息相通。淳朴的南溪人懂得“宁缺碗中菜,不亏下一代”的道理,历朝历代政府、百姓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源远流长。
自汉代韩子方在南溪县授业讲经,僰道人张贞等曾“去家三十里,受《易》于韩子方”以来,地方官吏、富商名流热心教育,修书院、建私塾、办义学。清道光年间,全县城乡办义馆25所,对寒门学子不收学费,还赠送书籍文具。开明的办学之风,孕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宋时,当地产生了3名进士;明清有进士30名、举人105名。对这个当时人口仅数万的小城而言,这段显赫的教育历史至今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
南溪具有兼容并包精神,文明门向明清入川移民敞开怀抱,移民入川后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组成一支生力军,为当地人口繁衍、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末清初,南溪迎来了其历史上最黑暗、惨淡的一页。朝代更迭之际,战乱四起,四川成为各种军事实力争夺之地,加之自然灾害、瘟疫,巴蜀大地人口锐减,荒无人烟,“糜有孑遗”。
据《南溪县志》记载,康熙三年(1664年)南溪县城内仅有7户居民,人皆徙散,百里无烟。南溪知县王大骐就任时,“邑荒废者十数年,徒为狐兔之场,虎狼之窟。目击凋残,心焉凄恻”。
刚建立的清王朝为安邦定国,采取了“移民垦荒”之举,政府鼓励因战乱和灾荒外逃居民返乡,并大力接纳移民入县。从十余个省移民入川,以湖南、湖北移民最多,史称“湖广填四川”。从清初至乾隆二十四年,南溪人口规模在大举移民中逐年增加,至建国前年全县人口近25万人。
在外来移民的输血中,奄奄一息的南溪重焕生机。在湖广人入川的行程中,水路成为重要通道。文明门向这些沿长江迁徙而来的移民敞开怀抱。
从宋代开始,我国长江水路正式设水驿,历元、明两代,长江水路驿站设置、管理日趋完善。从“长江头”——南溪文明门码头乘船沿长江溯流而下,过夔门、至宜昌、过三峡、入荆门。这段长达1000多公里坐拥三峡的长江江段被称为川江,这是自古川人出川的主要线路。
清康熙年间,两湖(湖南、湖北)地区大批移民就是沿着这条传统长江水路溯流而上,历尽艰辛迁往饱受战乱瘟疫而荒无人烟的蜀中,展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入川”运动。祖籍湖北省公安县的曹光华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到曹光华这辈,已是第十八世。
在曹光华家的族谱中,记录着曹氏入南溪始祖自乾隆11年(1745年)率三个儿子“空身入川”,在南溪插标占地,开荒田地,农耕商贾的历史。凭着勤奋和精打细算,曹家人很快从开荒买田发展到修房屋、建祠堂,家道渐殷实。
移民的到来为南溪带来了新气象,外来人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组成一支生力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甘蔗、烟草等作物均由移民引入,南溪成为四川主要产糖区。清初,“粤人迁来者众,始由故乡携甘蔗种来蜀,百年递衍,遂为大宗”。因蔗糖经济效益高,农民都喜种甘蔗,每到冬季,糖房林立,几乎遍及长江两岸。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全县有糖房372家,岁产糖972万斤。
而番薯和玉米的引入则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后来当地人口的爆炸,这两种作物可以种在贫瘠的丘陵地带,提高了土地垦殖率,许多原来不种粮食的土地也可以产粮了。
踏入文明门的移民,在南溪这片沃土繁衍生息,深受当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浸润,出现不少杰出人物。而这些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最终均走出了“文明门”,踏入历史的洪流终成大器。
1915年,五粮液创始人邓子均带着自己精酿的百罐陈年美酒,沿着长江的源头,奔流而下,一路闯三峡,走汉口,过苏杭,奔上海,远渡重洋,千里迢迢到达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并最终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22年,祖籍南溪的孙炳文和曾在南溪居住六年的朱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一同乘邮轮赴欧洲留学。孙炳文归国后积极投身革命,并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包括南溪古城墙城楼在内的古街古巷得到保护。1985年,南溪县政府将古城墙和文明门等三座古城楼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再现古城南溪千年风采,南溪古城风貌恢复工程正在进行中,重建垮塌多年的锦江门,整体修复望瀛门古城楼等已列入日程。南溪沿江古城墙、古城楼,将升格为宜宾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更是南溪悠久历史和时代变迁的见证。”南溪区委书记李学焦说,南溪古城墙城楼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宝贵,是南溪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响亮打出南溪古城文化名片的重要载体。
文明门承载着南溪的历史,“未来之门”则开启了南溪打造川南区域经济新高地的新征程,承载了南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从文明门沿古城墙向南,在绵延六公里的滨江景观带尽头,有一座设计新颖,高耸巍峨的南溪新城标志性建筑,这就是未来之门。未来之门,意如其名,预示着南溪建设川南区域经济新高地的瑰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2011年,国务院批准南溪撤县设区,由此结束了1400多年的建县历史,开启了以区为治的新纪元。
书写南溪新画卷,前提是找准南溪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李学焦说:“南溪抓住撤县设区的历史新机遇、新形势,审视南溪在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宜宾百万人口大市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借势成渝、融入川南、丰富宜宾’的新区发展思路,确立了‘宜宾城市副中心、川南工业新增长极、西部休闲食品基地’的新区发展定位,‘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商旅活区’的新区发展战略。”
2011年,南溪县罗龙工业区入驻企业、园区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提前实现了“三个一百”的突破,今年一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56.9%。从文化上讲,南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僰人文化与移民文化的交融渗透,形成了包容性较强的地域文化。经过多年的科学发展,南溪培育起了较强的特色产业,实现了金融、实业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建设“川南区域中心”的基础。
“建设好滨江新城,是承载南溪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南溪区委副书记肖敏介绍说,2008年,南溪开始进行规划建设作为南溪区新经济中心的滨江新城。南溪将以商业、居住、旅游、教育为主体构件,以建设“川南休闲之城,西部食品之城,现代商贸之城”为载体,将滨江新城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园林新城。
南溪滨江新城规划面积4.76平方公里,新城以桂溪河为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形象展示核心区域,由南至北,依次有长江沿线少有的几万平方米的滨江滩涂湿地景观;长3.5公里,平均宽度约50米的滨江绿化景观;沿桂溪河近1公里的特色商业古街,五星级宾馆、商业综合体、标志性建筑、文体中心星罗棋布点缀在古街周边,形成旅游、商业、居住最适宜的一个区域;桂溪河上游两侧的滨河现代商业群与末端的面积约320亩的水上主题公园相呼应,营造北部区域的亲水环境和娱乐休闲空间。
肖敏表示,滨江新城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预计今年新城主要道路骨架、景观、公园、社会事业配套项目将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以桂溪河为核心的商业居住中心区将成为城市繁华区域。到2015年,滨江新城将基本完成所有市政、景观、社会功能配套、房地产开发项目。届时,一座全新的社会功能完备,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生活环境优美、业态发展均衡的南溪滨江亲水新城将矗立在长江之滨。
在南溪人眼中,文明门是南溪人的根,而未来之门则承载了南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涂安华动情地说:“期待着滨江新城的早日建成,期待着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仙源福地、上善水城’在长江上游崛起,真正成为川南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