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河的绿色畅想
2012-09-19   作者:本报记者 李萌/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哈尼梯田——红河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景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红河航道上“大船三百,小船千艘,来往如蚁,盛况空前”。在过去近百年间,红河州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从云南省会昆明出发,沿着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一直向南,便来到了中越之间最大的陆路口岸——河口。在联通中越两国的河口大桥上,大货车满载着货物排起长队等待通关,边民们拉着装满杂货的小车来来往往。桥下滚滚红河水生生不息,横穿越南北部后,从海防港奔流入南海。
  站在桥头,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祖国大西南开放发展的脉动是如此真切。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河口县委副书记李保欣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河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一直位居云南第一位,已成为云南最繁忙的口岸,作为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它的变迁折射了红河乃至整个大西南的发展历史。
  河口历史上就是中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和咽喉,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红河航道上“大船三百,小船千艘,来往如蚁,盛况空前”。1895年清政府辟河口为商埠,1910年连接中国和越南的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河口成为云南对外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西南边境线上的一座新兴商业城市,商贾云集,商号林立,热闹非凡。
  “在过去近百年间,红河州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它的每一步发展可以说跟河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保欣说,红河的锡金属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影响着世界市场的价格,而最早一批锡矿开采冶炼机械设备就是从河口运入中国的,此外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电站发电机组也是从河口运入。
  据史料记载,1909至1939年期间,大批先进设备从河口通过滇越铁路运入中国,红河个旧、蒙自等地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个旧锡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年平均锡产量7840吨,有5年还突破了1万吨。31年间,大锡出口量占全国同期出口量的89.2%,出口值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0%以上。这一时期成为历史上锡生产的最好水平,是云南锡业发展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也由此揭开了云南冶金工业机械化生产的序幕。
  早在1917年,滇南小城个旧的大锡产量已居世界第二,英国《大不列颠词典》将个旧称为“锡都”,闻名海内外。随后的几十年间,草坝酒精厂、小龙潭煤矿、开远中南火柴厂、林机厂等一大批化工及机械制造企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铁路沿线的个旧、开远、蒙自等节点城市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设备的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理念悄然生根发芽,推动红河州一跃成为滇南工业重镇。

  “十一五”期间,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州生产总值相继突破了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幅度达11.5%。

  新中国成立至今,红河州一直作为滇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云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推动下,红河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1985年至1986年,各类企业迅速增长,全州工业企业由1978年的735个发展到10282个。
  这一切都为今天红河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红河州形成了以矿产、烟草工业为支柱、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间,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州生产总值相继突破了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幅度达11.5%。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红河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通车里程达到1.97万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5.3%,建制村通达率达99.2%。玉溪—蒙自、蒙自—河口、云桂三条电气化铁路先后开工。在能源建设方面,红河州建成了6座中型水电站和3座2×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新增电力装机340万千瓦。“云电送粤”、“南通道”和“对越送电”等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此外,通信基础设施条件也持续改善,互联网、移动电话网通信容量、普及率稳步提高,“数字乡村”实现州域全覆盖。城镇化水平也由“十五”末的31%提高到36.2%,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
  此外,红河州不断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和对外合作平台的步伐。昆明-河内经济走廊、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河口口岸基础设施和出入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与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多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9.6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的15.45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6%。累计利用外资5000多万美元,境外协议投资7670万美元,协议工程承包额7345万美元。
  在农业发展方面,“十一五”期间红河州农业总产值达到173.97亿元,年均增长7.2%。粮食连年丰收,年产量突破了140万吨。蔗糖、茶叶、畜牧和林果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效推进。同时,新型工业化也全面提速,五年累计完成非电工业投资43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建成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州域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371亿元增加到853亿元,年均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21.5亿元增加到265.6亿元,年均增长11.5%,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4.9%。
  在传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红河州科技创新能力也明显的提升。全州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场)29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高新企业11户。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8项,农科培训、科技普及力度不断加大。
  2011年,红河州完成生产总值780.64亿元,是上世纪50年代建州初期的近60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95.3亿元,是建州初期的690多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前列。

  “十二五”建设的新时期,红河州将努力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以从境内奔流而过的红河和河口口岸为依托,发展多种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探索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红河谷国际绿色经济走廊。

  进入“十二五”建设的新时期,在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面前,红河正努力做出新的探索。
  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说,近百年的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在红州基本形成了符合州情、富有特色,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实力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红河州工业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但是,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以往单纯依靠投入资源、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靠卖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支撑工业快速持续发展,更不可能支撑全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是红河州未来推进工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红河在未来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工业经济发展长期积下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以及资源环境性矛盾正日益凸显出来,但国家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为红河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刘一平分析说,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将重点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能源项目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重点工程投入,红河加快项目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战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交流合作,以及对东南亚经济战略的调整,对红河州来说,更加有利于发展导向、战略、市场、产品、技术、资源与东盟的有机融合,必将提升红河的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为全州带来巨大的商机和难得机遇。三是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面临产业升级换代,向内地实行产业、技术、资本转移,这必将为红河州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来巨大的机遇。四是红河州多年积蓄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十一五”以来,随着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投产,红河州公路、铁路等运载能力大幅提升,物流成本将逐步趋于合理,能源、电力供求保障进一步增强,市政、信息建设覆盖面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全州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红河调研时指示:“把红河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的自治州”。
  刘一平表示,在“十二五”建设的新时期,红河州将努力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以从境内奔流而过的红河和河口口岸为依托,发展多种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探索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红河谷国际绿色经济走廊。
  2011年8月红河州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建设”的任务,把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特色林产业、生物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新型矿产业等七大产业,把“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云南跨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屏障、沿边开放的新前沿、扶贫开发及跨越发展的试验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基地、南北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据介绍,今后10年红河州将围绕建设山城谷、梯田谷、生态谷、生物谷、果蔬谷、蝴蝶谷的目标,投资3329亿元,实施409个重大项目,培育开发绿色产业,建设更加美好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长足发展的综合环境体系,推动红河州再次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红河赋 2012-09-19
· 走进红河 2012-09-19
· 红云红河集团荣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26位 2010-09-08
· 云南省正在加紧建设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图] 2009-03-23
· “S红河”更名为“S城投” 股票代码不变 2007-11-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