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缘优势,绥芬河对国内和东北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把绥芬河经济社会比喻成搏动强劲的心脏的话,那么通道建设,就是使血管更加通畅。 绥芬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区位、通道、人文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沿边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区域带动力全面增强。而加快大通道建设,对提升绥芬河口岸功能、交通运输能力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去年9月25日,历时三载的绥芬河至牡丹江高速公路正式交工通车,标志着对发挥绥芬河市区位优势,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推进东北亚地区实现交通对接、市场对接以及扩大沿边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绥芬河市对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上高度重视,对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进展过程遇到的土地征用、房屋征收、站房建设和宽标轨接入园区工作等问题,积极进行协调解决。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绥芬河段整体计划投资32亿元,铁路线路总长度约为16.7公里,项目建设包括一个路基试验段、两座桥梁、三个路基段和四条隧道。 今年4月初,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召开了新建绥芬河民用机场场址审查会议。经与会专家、代表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柳毛河西场址综合条件最优,一致同意将柳毛河西场址作为新建绥芬河民用机场场址。有了机场,未来绥芬河的发展可谓如虎添翼。 为达到通关能力匹配,2011年绥芬河市已开始对公路口岸进行整体改造,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国门3万平方米旅检通关大楼、24条出入境旅客通道、12条货检进出境通道、3000平方米货检报关大厅和货物仓储区及其它附属工程,设计年通关人员600万人次,车辆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目前口岸正在建设中。与绥芬河对应的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松树口岸由联邦政府投资14.5亿卢布进行改造,设计通关能力为1.4万人次/日和1300辆车次/日,实行23小时通关,预计今年8月份竣工。波格拉尼奇内至纳霍德卡双向4车道高等级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中俄两处口岸建成后通关能力将是目前的10倍。 今年4月25日至26日,中日韩俄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中方内部协调会议在绥芬河市召开。会议一致认为,充分利用东北亚地缘优势,发展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陆海联运是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开展东北亚陆海联运意义重大。国家交通部与俄交通部门就开展哈尔滨至绥芬河经俄滨海边区各港口的陆海联运非常重视,包括中俄日韩四国交通部门就这个项目谈了两年多,去年5月和12月分别在哈尔滨和三亚召开两次会议,今年6月下旬在日本召开了同样的会议,研究陆海联运大通道事宜。而在2009年和2010年,牡丹江一企业的铜钣纸经绥芬河口岸通过俄罗斯滨海边区港口运到了上海,去年11月集装箱运输的卫生筷子经绥芬河口岸通过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运到了日本。俄罗斯、日本、韩国的企业纷纷提出通过俄罗斯远东各港口经绥芬河口岸到满洲里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至欧洲的这个通道把商品运到欧洲,现在从上海经太平洋到欧洲的货物运输要45天,如果通过俄远东各港口经绥芬河到满洲里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至欧洲运输在15天左右,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和费用。 立体交通网络,是绥芬河连接外界和永葆绥芬河活力的血管。绥芬河人正在拼搏,使这条血管向国内外无限延伸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