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杜梓(前排中间)深入企业调研 |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相对的优势条件,目前来看,具有沿海区位优势及接受大城市群辐射带动的地区发展较快。站在内蒙古自治区看通辽,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既不靠海,又远离呼包鄂大城市群,这些优势条件似乎并不具备。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整个东北区域板块,局面豁然开朗。通辽缺乏的,恰恰是东北拥有的。
辽宁沿海经济带有设施完善的出海口,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为核心的城市群产业联系紧密,资本市场发达,是密集的国家战略布局区域。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城市群正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必然在大范围内带动整个东北经济区产业分工格局的改变。
从通辽看,通辽具备与东北优势互补的条件。东北三省化工产业发达,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特别是吉林化工、沈阳化工和通化双龙化工一批企业集团在国内化工行业均占一席之地;东北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随着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特别是铝产品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通辽有非常适合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褐煤资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煤化工企业,有发展精细化工的潜能,褐煤开发实现革命性突破,成本优势十分明显;煤电铝、煤化工和建材等能源资源产业正在不断做强做大,通辽有望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能源接续基地。此外,通辽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紧邻东北市场,物流比较发达,是企业低成本进入东北经济圈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通辽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东北地级城市中经济总量的排名靠前,但是,通辽的发展属于低起点上的快增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通辽要实现在蒙东地区率先发展,必须在主动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有大的作为。
主动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将有助于通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承接辐射带动,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增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对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重大增长点。
主动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就将更好地纳入东北经济区产业分工格局,将自身的资源、政策优势转换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与东北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业衔接,经济一体的崭新格局,从而增强通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下,通辽要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纳入东北经济区整体大盘子里考虑谋划。要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入对接,促进非资源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
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辽必须重点围绕辽宁、吉林两省规模大、实力强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主动搞配套、引项目、做基地,快速做大全市的装备制造业。依托东北三省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高端要素的对接融合,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利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为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未来十年是通辽市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黄金发展期。通辽市将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进一步完善立体通道,确立在东北区域内的重要综合性通道枢纽地位,建设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
通辽坚定目标,埋头苦干,必将推动地区经济上一个跨越发展的大台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率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