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成推高粮价最大因素
2012-08-20   作者:吴成良 张旸 陈一鸣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入夏以来,美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农作物收成预期显著恶化。一些评论人士和媒体热衷于宣称新一轮国际粮食危机已经到来。国际机构和粮食问题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美国在全球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中的重要地位,这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将对世界粮食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但是,现在粮食价格和供应形势与2008年有很大不同,断言新的粮食危机到来没有依据。

  玉米产量预计降至6年新低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国及出口国。6、7月份以来,美国主要农业区遭遇高温、少雨天气,玉米和大豆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官方报告显示,超过一半以上国土遭遇旱灾,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所罕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集结所有力量”帮助受灾农牧场主。8月13日,奥巴马访问艾奥瓦州一家农场时宣布一份总额1.7亿美元的肉类采购计划,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美国农业部8月14日发布的监测报告说,最近,美国局部地区迎来降雨,气温下降,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中西部农作物生长形势。但总体而言,8月份以来旱情依然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徘徊,玉米和大豆长势仍处于1988年大旱以来最为糟糕的状况。
  8月10日,美国农业部调低了对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期。美国农业部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下降4010万吨,出口减少640万吨;大豆产量虽预计下降990万吨,出口减少650万吨。小麦产量和出口预计高于去年,但同样受到旱灾影响。棉花是受干旱影响最小的作物,产量在逐年上升。”
  美国农业部8月份《世界农业供需评估》月度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08亿蒲式耳,创下6年来的最低水平;大豆产量预计为27亿蒲式耳(蒲式耳与公斤的转换因国家、农产品种类及产地不同而有区别。蒲式耳仅是行业统计中习惯计量概念,在贸易结算中则以实际重量为准),总供应量较上个月的预测下调了12%。
  今年美国玉米播种时间早,关键生长期已过,因此,8月份以来的降雨对玉米灾情的缓解作用有限。美国天气预测机构“商品气象集团”共同创始人乔尔·怀德纳对本报记者说:“对于玉米来说,损失已经造成。但一些晚播的大豆还有希望,未来10天是关键期。”然而,未来一段时期的天气状况可能令人失望。怀德纳预测,美国1/3以上中西部大豆产区未来将面临持续干旱。他表示,今年6月和7月,美国主要农业带的高温干旱灾害程度甚于198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美国上一次发生更为严重的旱灾要追溯到1936年。
  美国大豆委员会国内计划高级主管马克·温格尔对大豆产量较为乐观。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中西部今年遇到的旱情主要是指6、7月份降水不足,而8月是大豆的重要生长季节,这时是否降水将对产量产生更为关键的影响。令人高兴的是,美国29个种植大豆的州中许多已经迎来了雨水,其中包括大豆种植最多的艾奥瓦、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印第安纳和俄亥俄五州。他预期,美国今年的大豆收成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有利于市场上大豆价格的稳定。

  全球水稻产量和库存充足

  8月9日,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公布,7月份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了6%,这是在此前连续三个月下降之后的首度上涨,主要是受谷物和糖类价格上涨拉动。玉米价格仅在7月份就上涨23%,创历史新高。粮农组织贸易和市场部主任大卫·哈勒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国干旱将对世界粮食供应形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同样因为天气原因,南半球的大豆已经减产,导致大豆价格上涨。在其他地方,俄罗斯小麦收成也受到干旱冲击。
  “干旱已经造成美国玉米和大豆价格飞涨。与6月1日相比,美国玉米价格上涨41%,大豆上涨21%。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对于饲料小麦的需求上升,加上黑海地区小麦供应减少,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也在上涨。”美国农业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干旱可能不会影响今年整体的食品价格,但是将会推高明年的食品价格。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高级农业经济学家杰伊·奥尼尔对本报记者说:“到今年年底,玉米、大豆和小麦的可使用数量及库存与消费比可能会很低。这意味着粮食库存会很紧,2012年至2013年粮食市场供应会持续紧张。”不过,奥尼尔表示,美国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今年最终的产量和价格要在60至90天之后确定,在此期间,粮食市场会是动荡和危险的。
  哈勒姆指出,目前的形势又一次提醒人们,即便是美国这样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农业体系的国家,也无法逃脱异常天气的冲击。他表示,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两次世界粮食危机都有类似的根源,那就是气候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并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粮农组织指出,幸运的是,世界稻米价格至今“保持着令人惊讶的稳定”。粮农组织认为,中国、印尼、泰国的水稻都将丰收,非洲的水稻产量也将增长3%,而澳大利亚的产量更会比去年提高32%。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水稻产量将会好于高产的2011年,达到7.245亿吨。正是由于水稻产量和库存充足,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价格猛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生物能源是推高粮价最大因素

  美国旱情刺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各类农产品期货价格持续飙升,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连创历史新高。这其中是否有过度投机、炒作的因素?哈勒姆说,就目前可获得的资料看,没有证据表明是投机因素推高了粮价。怀德纳也表示,美国灾情“令人印象深刻地强烈、糟糕”,农产品有显著的理由上涨。
  奥尼尔则认为,可能有一些在粮食商品市场上的投机和炒作,哄抬了物价,但是它们的影响通常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是基本的供应和需求决定了大宗商品的最终价值。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胜艮对本报记者说,根据以往经验,美国农业部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是比较准确的。他说,相对于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现在更大的问题是美国国内的生物能源政策因素。美国玉米产量的40%用于生产生物乙醇。过去几年里,能源价格和生物能源政策可能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主要因素。范胜艮呼吁,美国和欧洲停止用玉米生产生物能源,各国不要实施粮食贸易禁运或进行恐慌性抢购。
  对于近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范胜艮认为,基本反映了真实供求的情况。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恶劣天气造成一些农产品库存很低。另一方面,巴西、印度和中国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上升。范胜艮指出,由于进口用于饲料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国肉制品价格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中国小麦、水稻、玉米增产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主要粮食品种不存在实质性供应短缺

  世界银行指出,近期粮价上涨令人担忧。美国干旱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因为其他国家同样遭遇天气因素的冲击而被放大。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小麦因干旱减产。印度的降雨量也比长期平均值低20%。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不仅将影响面包和加工食品的价格,而且将影响动物饲料并最终拉升肉类价格。
  在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世界银行注意到,目前的形势与2008年粮食危机有很大不同。2008年,在其他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大米和小麦价格上涨最多。今年,价格上涨发生在稻米之外的粮食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和大豆。2008年,大米价格几乎上涨到原来的3倍,这对全球贫困人口特别是亚洲的贫困人口造成很大影响。但目前大米价格稳定,库存充裕。此外,目前原油、肥料和国际运输价格比2008年低很多,这将减轻一些国家进口粮食的成本。同时,下一个播种季节的农作物种植成本也较低。世界银行指出,截至目前,对农作物收成的预期并未表明主要粮食品种存在实质性的供应短缺。
  接受记者采访的美国农业部官员也表示:“尽管美国干旱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全球粮食和油籽的产量仍然强劲,这与2007—2008年时的全球粮食危机不同。小麦供应虽然有些紧张,但仍然是足够的。”这位官员说,粮食价格的上涨和波动主要影响弱势人群。他表示,美国正在密切关注食品价格对贫困人口的影响,会与国际社会一道做出适当的反应,避免破坏性的影响。他说,对各个国家而言,应对粮食短缺应该通过提高透明度和信息共享;避免粮食出口禁令和使用出口定额;避免抢购和囤积;降低进口关税和税收;并给那些更易受影响的公民建立有针对性的粮食安全网。
  哈勒姆指出,一些评论家和媒体热衷于宣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但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断言缺乏依据。他表示,必须警惕“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大家都这么说,那么危机就可能真的到来。他还说,美国玉米目前库存与消费比降至6%的低水平,比2007—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还要低。因此,市场将保持高度脆弱性,如果发生新的供应冲击,价格将会有大幅上涨。不过,小麦,特别是大米的供应处于良好状态,库存与消费比高于2007—2008年的水平。
  哈勒姆强调:“我们现在并没有处在粮食危机的状态。”各国应避免出台单边的、不恰当的政策,以免进一步干扰全球粮食市场供需关系。
  (本报华盛顿、洛杉矶8月17日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际粮价大涨或因人为炒作 2012-08-20
· 粮价上涨或使非洲面临粮食危机 2012-08-20
· 国际资本借机疯炒粮价酿风险 2012-08-20
· 粮价暴涨给国内CPI提了个醒 2012-08-18
· 警惕粮价上升的外溢影响 2012-08-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