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拥有亚洲第一高井塔的鹤岗兴安煤矿。 |
|
鹤岗,区域经济构成多元。
在鹤岗市域内,占全市工业32%的龙煤鹤岗分(子)公司,曾是全国排名第四的重点矿山,目前煤炭保有储量达26亿吨,还可开采百年,主产优质动力煤、化工煤;拥有500万亩耕地的宝泉岭农垦分局,是黑龙江东部四大垦区之一,更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排头兵;大型森工企业鹤北林业局,活立木蓄积量达3200万立方米,是黑龙江省森工系统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个局;国家一流火力发电企业华能鹤岗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此外,中海油集团在鹤岗投资建设的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是这个大型央企在东北投资的最大规模煤化工项目。多年来,鹤岗市与这五大国企,“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沃土”,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兴衰与共、密不可分。
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进入联盟合作、群聚竞争的时代。大势面前,鹤岗如何突围,实现跨跃发展?“过去的思想是只有引外商才算招商。其实,鹤岗要招商,商就在家门口。区域合作是我们最现实、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招商引资。所以,‘十二五’期间,深化区域合作必须作为鹤岗经济发展的龙头战略。”鹤岗市委书记杜吉明如是说。
携手合作,是共识,也是必然的选择。2011年4月,经过缜密调研和积极运作,鹤岗市创造性地与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龙煤公司、华能、中海油五大国企成功举办了区域合作恳谈会,签署了“4+1”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实施“55188”合作发展规划(利用5年时间,与5大单元合作新上1亿元以上项目88个)。
恳谈会结束后,鹤岗以组织保障、高层协调、高效会商、利益共享、政策激励“五大机制”作为具体保障,区域合作共建迅速掀起高潮:华能鹤电120万千瓦机组三期项目加速推进;龙煤鹤矿鸟山煤矿恢复建设;市局场县合作迈上新水平,鹤岗两县向农垦流转土地50万亩,农垦跨区作业达到120万亩,萝北名山镇与农垦宝泉岭分局共青农场联合打造了知青文化城和全国、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鹤北林业局赴俄林木采伐项目被列为森工总局重点项目,祥鹤公司成为全市唯一出口木业企业。同时,鹤岗强力开展了以院市合作为基础的大规模的产学研联合,与哈工大、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省内外15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达成项目合作意向60多个,签署协议35个,正式签约28个。据悉,2011年,鹤岗市区域合作共建项目达33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7个。
在这一系列项目的基础上,深度合作、共创新业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携手上项目。龙煤、华能、中海油发展煤化工等深加工产业,使鹤岗煤炭资源转化率达到80%。合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户,带动基地面积870万亩,绿色食品产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拉动农场职工和地方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合力发展林木产业,打造北方木材加工基地,实现域内木材全部就地深加工转化。合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域内粉煤灰、煤矸石、稻壳、秸秆等废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推进项目13个,投资228.07亿元。合力建设工业园区,联合打造“两城一带十大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园区建设主体和招商主体共同享受税收分成和奖励政策。
——合力发展现代农业。与农垦宝泉岭分局、鹤矿集团农牧公司合作,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土地经营规模化、“三农”服务社会化等“五化”战略,重点推进项目10个,投资41.09亿元。实现区域粮食总产量100亿斤,农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
——共建小城镇。合作搞好投资68.89亿元,建设住宅面积418.59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58.83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鹤佳铁路扩能改造、鹤名公路等项目。与鹤北林业局、农垦宝泉岭分局、龙煤鹤岗分公司共同落实绿化面积200万亩,搞好废弃矿山、沉陷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绿化,5年累计完成城乡绿化投资1亿元以上,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镇绿化率达30%。重点推进名山旅游名镇等三个省级试点和一个市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合作推进项目7个,投资150亿元。
——抱团发展旅游。与农垦、龙煤、森工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建设特色景区、景点,合力打造龙江三峡界江游、小兴安岭消暑度假游、黑龙江流域文化游、中俄边境风情游、矿山游、垦区游等鹤岗特色旅游、文化旅游品牌。
——并肩对俄开放。重点推进赴俄采伐及深加工、年产20万吨铸成铁合金、500亩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11个,投资7.7亿元。
——共享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市区、矿区、垦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打破户籍和隶属关系界限,实现优质教育、人才和技术资源共享。
今年初,鹤岗市出台了《2012年深化区域合作推进方案》,全年将与域内各经济单元重点推进81项合作项目。
同一首歌,“同一个鹤岗”,唱得越发嘹亮。